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95)
2023(23343)
2022(19494)
2021(18261)
2020(15410)
2019(35196)
2018(34619)
2017(66014)
2016(35891)
2015(40449)
2014(39936)
2013(39188)
2012(35866)
2011(32106)
2010(32371)
2009(30417)
2008(29502)
2007(26479)
2006(23430)
2005(21431)
作者
(100668)
(83858)
(83118)
(79416)
(53257)
(39741)
(37905)
(32556)
(31886)
(29891)
(28521)
(28312)
(26786)
(26712)
(25966)
(25784)
(24938)
(24381)
(24138)
(24034)
(20923)
(20385)
(20327)
(19181)
(18693)
(18655)
(18620)
(18541)
(16772)
(16671)
学科
(143310)
经济(143114)
(118011)
管理(115142)
(103781)
企业(103781)
方法(61925)
数学(50946)
数学方法(50318)
(45476)
中国(44579)
(41986)
业经(39816)
(34717)
(31302)
金融(31294)
(30893)
银行(30840)
(30750)
财务(30660)
财务管理(30603)
(29611)
企业财务(29103)
农业(28546)
地方(27868)
(27553)
理论(26662)
(26206)
贸易(26180)
(25508)
机构
大学(500579)
学院(500544)
(206248)
经济(201959)
管理(196647)
理学(168211)
研究(167716)
理学院(166432)
管理学(163618)
管理学院(162704)
中国(135502)
(107384)
(100529)
科学(99493)
(83308)
(80538)
财经(78689)
中心(77379)
(75479)
研究所(74946)
(71638)
业大(71137)
北京(68077)
(63460)
经济学(62835)
师范(62822)
农业(62749)
(61067)
(60445)
财经大学(58434)
基金
项目(330258)
科学(261383)
研究(244439)
基金(241014)
(209013)
国家(207220)
科学基金(179287)
社会(155975)
社会科(147817)
社会科学(147781)
(127742)
基金项目(126380)
自然(114789)
教育(112663)
自然科(112192)
自然科学(112165)
自然科学基金(110189)
(107056)
资助(99169)
编号(99120)
成果(81443)
重点(73738)
(73490)
(70638)
(69949)
课题(68671)
创新(65561)
国家社会(64829)
教育部(63633)
(62545)
期刊
(231405)
经济(231405)
研究(152680)
中国(105772)
(81881)
管理(78673)
学报(75603)
(74574)
科学(70732)
大学(59086)
教育(57038)
(56968)
金融(56968)
学学(55506)
农业(50628)
技术(45233)
财经(39816)
业经(37724)
经济研究(36928)
(34296)
问题(29667)
(28942)
技术经济(24855)
(23922)
(23539)
图书(23100)
现代(23086)
理论(23064)
科技(22978)
世界(22710)
共检索到766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红建  曹瑜强  杨庆  杨筝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红建  曹瑜强  杨庆  杨筝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促进了企业创新?控制内生性后检验结果发现,整体上,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了企业创新,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两类公司,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套利动机越强的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效果越显著,而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套利机会越少,且套利机会成本越高,因而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显著性越弱。从生产率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并没有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从经济后果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升了下一期经营业绩。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挤出企业创新存在拐点,当实体金融化程度超过23%时,两者之间逐渐开始呈现正相关关系,表现为一种"促进效应"。综上可知,由于过去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利润率的事实,实体企业通过对金融资产投资以分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表现为一种市场套利行为。虽然短期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套利动机会显著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丽婷  
以我国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型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将我国制造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纳入到金融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分析框架之中,分析融资约束在两者之间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制造型企业金融化抑制了技术创新;制造型企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还受到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时,金融化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抑制效应;当企业面临较小的融资约束时,金融化对技术创新产生了促进作用。最终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推进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破除制造型企业融资约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丽婷  
基于我国"脱实向虚"的经济现状,本文利用中国制造型企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创新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资;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时,金融化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之,金融化对创新投资产生"蓄水池效应"。本文为制造业企业进行金融化、提高创新投资水平及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若琳  任金政  王遂昆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知   李琪辉   姚巧妮  
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体,本文选取2012—2019年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行为显著缩减了劳动雇佣规模,而员工配置效率并未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提升有助于削弱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挤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金融化会通过增加融资成本和缩减实业投资,抑制企业劳动雇佣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劳动雇佣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及中长期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企业。拓展性分析发现:金融强监管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企业劳动雇佣意愿,扩大就业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结合监管外生冲击探讨企业“脱虚向实”所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从企业实践和政府引导两个层面为缓解经济“脱实向虚”和稳定就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筝  李茫茫  刘放  
研发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足量研发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相互参股所形成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工搜集所有类型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数据,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研究样本对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实体"的产融结合模式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且这种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更大、监督作用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而"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主要通过融资约束与风险分担两个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相对于融资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的促进作用更强。这表明,产融结合特别是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这一模式成为正式金融发展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张欢  陈建英  
本文基于当前实体经济虚拟化这一热点问题,研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理论上,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未来主业的发展具有"蓄水池"和"挤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影响的净效应。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基于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微观企业金融化指标,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金融化损害了实体企业的未来主业业绩,表明金融化的"挤出"效应大于"蓄水池"效应。考虑到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本文发现金融化的损害效应随着货币政策变宽松而加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浩  吴海军  张杰  
用地成本增加能否倒逼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对政府在“十四五”阶段合理推进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制造业创新结构差异研究用地成本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主要发现:第一,用地成本增加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U型影响;第二,企业创新结构和创新要素的联动变化是用地成本U型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第三,在中国东部、城市群等用地高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促进效应,而在中西部、非城市群等用地低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效应。建议政府制定适宜的创新政策优化企业创新结构并配合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鲍晓娜  范晓男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是现实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从微观企业层面,基于金融化视角,以“R&D-创新-生产率”(CDM)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化因素进行扩展,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创新投入强度越小;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决策、创新投入强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企业所有权异质性;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化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投入进而影响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得到对新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提升生产率的启示为:企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应理性决策,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持续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政府需要了解金融化对于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对生产率提升产生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实体企业在经营、资产配置等决策中作出正确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张记元  
我国上市企业金融化发展当前备受关注,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抑制和促进双重视角研究连锁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连锁股东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抑制企业金融化。扩展性检验表明,企业连锁股东具有金融背景、股权性质为国有企业以及委派董事时更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此外,连锁股东对短期金融资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连锁股东在挤出金融资产投资的同时引致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创新性资产的增加。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连锁股东与企业金融化的理论研究,亦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引导资金下沉实业、预防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泰云  邢斐  李根丽  
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会阻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抑制企业金融化的可能路径尤为必要。本文以2008—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交叉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其中提高企业主业业绩和增加创新投入是两条潜在的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企业,机构交叉持股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以企业金融化为切入点证实了交叉机构投资者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而且为规范管理者行为和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群蕊  李季刚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探讨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促进还是抑制。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并且这种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从数字金融的三个不同维度来检验,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而数字化程度与企业金融化行为正相关,表明数字化的过快发展并不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此外,利用降低融资费用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机制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合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丁丁  贺冰寒  朱桂龙  
布局使能技术关系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也面临应用范围广、外部性强、委托代理成本高等问题,亟需政府采购等需求侧政策工具的引导。本研究以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机器学习-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政府采购对制造企业使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差异效果的引致原因。研究发现,政府采购对于制造企业使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共性使能技术的影响效果大于产品使能技术;对于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政府采购对于使能技术开发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所有制属性看,政府采购对国有企业共性使能技术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对非国有企业产品使能技术的正向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制定创新导向下政府采购政策工具奠定了基础,也为布局共性使能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侯燕  蒋鹏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多期DID方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内部治理质量、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进而提升企业实体投资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成熟期企业、创新水平高以及外部监督强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