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6)
- 2023(12233)
- 2022(9732)
- 2021(8800)
- 2020(7527)
- 2019(16632)
- 2018(16203)
- 2017(31324)
- 2016(16709)
- 2015(18475)
- 2014(18445)
- 2013(18088)
- 2012(16295)
- 2011(14305)
- 2010(14771)
- 2009(14587)
- 2008(14019)
- 2007(12736)
- 2006(11273)
- 2005(10700)
- 学科
- 业(84523)
- 企(77592)
- 企业(77592)
- 济(71066)
- 经济(70959)
- 管理(65059)
- 方法(30903)
- 财(28823)
- 业经(28440)
- 融(27967)
- 金融(27960)
- 银(26302)
- 银行(26289)
- 行(25423)
- 中国(24558)
- 农(23988)
- 制(23207)
- 务(23138)
- 数学(23109)
- 财务(23108)
- 财务管理(23087)
- 数学方法(22998)
- 企业财务(22033)
- 农业(17910)
- 体(17336)
- 技术(16261)
- 理论(15456)
- 策(14789)
- 体制(14335)
- 地方(13281)
- 机构
- 学院(236884)
- 大学(229126)
- 济(102556)
- 经济(100487)
- 管理(97196)
- 理学(81775)
- 理学院(81107)
- 管理学(80158)
- 管理学院(79717)
- 研究(70392)
- 中国(68448)
- 财(54681)
- 京(47135)
- 财经(42353)
- 经(38411)
- 农(38311)
- 科学(37828)
- 江(37560)
- 中心(35521)
- 所(34291)
- 财经大学(31423)
- 经济学(31162)
- 业大(30698)
- 州(30311)
- 研究所(30149)
- 农业(29890)
- 北京(29556)
- 商学(28826)
- 商学院(28582)
- 经济学院(28273)
- 基金
- 项目(146636)
- 科学(117424)
- 研究(111039)
- 基金(107851)
- 家(91151)
- 国家(90227)
- 科学基金(80482)
- 社会(72850)
- 社会科(69142)
- 社会科学(69124)
- 省(59026)
- 基金项目(56304)
- 自然(50283)
- 教育(49815)
- 自然科(49258)
- 自然科学(49247)
- 自然科学基金(48484)
- 划(47032)
- 编号(44809)
- 资助(44194)
- 成果(35565)
- 业(35169)
- 创(34396)
- 部(32298)
- 重点(32152)
- 发(31339)
- 创新(31235)
- 课题(30690)
- 制(30509)
- 国家社会(30106)
- 期刊
- 济(118875)
- 经济(118875)
- 研究(73514)
- 中国(49810)
- 财(47985)
- 融(44401)
- 金融(44401)
- 管理(41778)
- 农(36846)
- 学报(29202)
- 科学(28699)
- 农业(24093)
- 大学(23689)
- 学学(22981)
- 财经(22289)
- 技术(22018)
- 业经(21451)
- 教育(19248)
- 经(19041)
- 经济研究(18196)
- 财会(14814)
- 业(14683)
- 问题(14405)
- 技术经济(13552)
- 会计(12438)
- 现代(12374)
- 商业(11662)
- 理论(11493)
- 贸(11389)
- 世界(11200)
共检索到374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光明 刘放
以2005~2016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研究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如何影响实体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其风险承担水平;产融结合的风险承担促进作用在国有与非国有两类企业中均显著,但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产融结合有助于缓解非国有实体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在国有企业则主要通过资本逐利性的增强以提升其风险承担水平。该研究从"融资约束"和"资本逐利性"渠道揭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风险传导机制,可为监管层制定科学的监管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池国华 徐晨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处于转变的攻坚期,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宏观上的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从微观角度看其实质就是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因此,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视角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利用2009—2016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持有在资产专用性提升风险承担的作用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盈余管理在资产专用性提升风险承担的作用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此外,还探究了代理成本和研发投入在资产专用性提升风险承担作用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有助于厘清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影响的特定环境以及中介传导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秀丽 梁鹏
伴随着产融结合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选择退出产融结合模式也成为金融市场的新现象。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产融结合退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退出会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代理成本较高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样本中,产融结合退出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更明显;此外,产融结合退出后会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对企业产融结合过程中进行风险管控、引导产融结合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亦为企业提升风险承担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郝颖 于冰 李雪轶
基于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经济实践,文章以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产融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绩效,而且在治理相嵌的调节作用下,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具体而言,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剩余负债能力是产融结合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这种影响会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成长性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应。文章有助于阐释产融结合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 持股金融机构 融资约束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 持股金融机构 融资约束 溢出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宇 杨旭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参与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拓展到民营企业,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能否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亟待检验的问题。立足于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背景,以2007—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这一作用在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好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强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该结论在考虑了反向因果、样本选择等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通过增加政府补助和银行贷款促进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本文探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资本参股影响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机制与情境因素,不仅有助于加深关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还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提供了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 杨慧卿 张弛
为探究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OLS回归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业绩期望落差的增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历史业绩期望落差和行业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股权结构会显著影响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在这一作用路径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股权制衡度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丰富了企业行为理论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邱洋冬 陶锋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讨论了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效果与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促进作用随认定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是,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与外部环境,如所有制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化程度以及地区竞争。研究还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主要从研发创新、资本性支出以及债务融资三方面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转型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能够为事后客观评估中国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以及完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微观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玉杰 倪骁然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1—2012年的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在整体上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角度来看,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但相较而言,非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有着更为显著和一致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企业风险承担 异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合黔 陈开洋 赵鹏
本文以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为切入点,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产业资本盈利能力,以期理解微观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结果显示,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显著降低其产业资本收益率,该负向影响在持股金融机构后5年内仍存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后,企业内部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挤出用于产业设备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拖累实体产业资本收益率。此外,持股多类型金融机构和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能有效缓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妍 马超然 林子昂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动力,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以我国2007~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控制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财务柔性来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海林 余佳杰
以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量化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进一步分析也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抑制国际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企业国际化地区分布越广越会增强国际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正向作用。而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抑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企业重视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承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警示企业关注国际循环中风险承担水平增加带来的影响,确保自身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总体风险承担水平处于可承受范围以内。
关键词:
国际化 风险承担 风险管理 经营决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泽将 罗进辉 李雪
民营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和制度问题,深刻地影响着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3~2012年间上市时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家族的A股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手工搜集并整理了样本企业的初始产权获取方式,将其划分为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和不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创业型民营企业,重点考察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企业合法身份认同不足问题容易引致企业产权和个人财富面临潜在的法律安全风险,身份认同问题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这一负向影响关系在《国有资产法》颁布之后显著减弱。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PSM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回归以及Placebo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身份认同问题促进了以慈善捐赠活动衡量的民营企业非生产性活动。此外,本文还发现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市场价值更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关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行为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对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发扬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艾珺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中进行债券融资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现金股利和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现金股利支付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现金股利比重越高对债权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风险承担水平不仅能直接抑制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还对现金股利与债券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增强作用,即风险承担水平在现金股利和债券融资成本关系中产生积极的正向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