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5)
- 2023(13948)
- 2022(11627)
- 2021(10582)
- 2020(8893)
- 2019(19303)
- 2018(18953)
- 2017(35179)
- 2016(19469)
- 2015(21259)
- 2014(21391)
- 2013(20801)
- 2012(18854)
- 2011(16854)
- 2010(16997)
- 2009(16190)
- 2008(16305)
- 2007(14798)
- 2006(13038)
- 2005(12009)
- 学科
- 业(82073)
- 企(81469)
- 企业(81469)
- 管理(79066)
- 济(74050)
- 经济(73905)
- 方法(31606)
- 财(31363)
- 业经(25462)
- 务(22915)
- 数学(22887)
- 财务(22873)
- 财务管理(22843)
- 数学方法(22689)
- 企业财务(21747)
- 制(21633)
- 中国(18619)
- 农(18147)
- 技术(16850)
- 体(16750)
- 理论(16502)
- 划(15643)
- 学(15089)
- 和(14677)
- 策(14014)
- 贸(13825)
- 贸易(13815)
- 易(13489)
- 体制(13399)
- 银(13254)
- 机构
- 学院(280912)
- 大学(279563)
- 济(113419)
- 经济(111113)
- 管理(110668)
- 理学(94921)
- 理学院(93953)
- 管理学(92613)
- 管理学院(92108)
- 研究(90516)
- 中国(71543)
- 京(58548)
- 财(58309)
- 科学(54593)
- 农(48413)
- 所(45809)
- 财经(45306)
- 江(43856)
- 业大(42772)
- 中心(41542)
- 研究所(41159)
- 经(41075)
- 农业(38195)
- 北京(36095)
- 经济学(34362)
- 州(33751)
- 财经大学(33534)
- 院(32945)
- 范(32314)
- 师范(31810)
- 基金
- 项目(184371)
- 科学(145657)
- 基金(135836)
- 研究(131027)
- 家(119911)
- 国家(118833)
- 科学基金(102524)
- 社会(85236)
- 社会科(80751)
- 社会科学(80727)
- 省(72248)
- 基金项目(72100)
- 自然(67561)
- 自然科(66067)
- 自然科学(66043)
- 自然科学基金(64966)
- 划(60730)
- 教育(60198)
- 资助(54055)
- 编号(51249)
- 成果(41575)
- 重点(41415)
- 部(40719)
- 创(40410)
- 制(38569)
- 创新(37672)
- 业(37499)
- 发(37399)
- 国家社会(35658)
- 科研(35608)
- 期刊
- 济(129245)
- 经济(129245)
- 研究(80297)
- 中国(58706)
- 财(51325)
- 管理(48142)
- 学报(47966)
- 农(42642)
- 科学(42621)
- 大学(36381)
- 学学(34738)
- 农业(27700)
- 教育(26910)
- 融(25953)
- 金融(25953)
- 技术(24693)
- 财经(23646)
- 业经(21203)
- 经(20395)
- 经济研究(20375)
- 业(16274)
- 问题(16065)
- 财会(15412)
- 版(14618)
- 技术经济(14141)
- 科技(13795)
- 会计(13435)
- 贸(13328)
- 现代(13117)
- 商业(12933)
共检索到423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辰 李燕青
现如今,实体企业过度投资而产生的“脱实向虚”现象,已经威胁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论述影响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因素,丰富了“脱实向虚”的成因。通过企业内部因素的论述,得出研究内部控制情况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应从企业动态管理的视角出发,以上市非金融企业审计报告类型与自我评价为自变量,将金融人才在实体企业的就业情况作为因变量,反映企业“脱实向虚”的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叶赛尔·木衣提 李小燕
内部控制使企业管理更有效的观点已被实务界与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然而,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在学术界颇有争议,而且成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与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文献,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希望为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评价方法 企业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梅丹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是近年来内部控制领域研究的深化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集中在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内控缺陷披露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内控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内控缺陷披露的其他经济后果等几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及文献述评。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董美霞
COSO委员会认为,内部控制能帮助企业达成其目标,避免过程中出现意外,但只有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发挥。陈志斌等(2007)分析了在内部控制机制分析框架下的美国内控规制中的执行机制,其认为美国采取的执行措施基本包括:要求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对外披露、审计师评估和审计、管理层宣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陈熙
国家利用财税政策扭转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而管理者承受的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为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行性解释。采用2007—2020年深沪实体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考查内部期望绩效压力在其间发挥的渠道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内部期望绩效压力在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向虚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这种关系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除了通过内部期望绩效压力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还存在“政府补助→资本市场绩效压力→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企业脱实向虚”的链式中介效应。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绩效压力 企业脱实向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长利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职能、协调各部门的经营活动组织以及制约各部门职能权限的控制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企业经营目标、方针及相关政策要求的有效执行,对电力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现代化企业发展与体系构建的客观需要,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和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电力体制改革与企业长效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波 仲帆
媒体因其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性,已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关注可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但报纸媒体关注不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对不同产权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程度不同。网络媒体关注主要能够提高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不能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上市公司应建立良好的的媒体信誉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政府机构应完善当前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保护媒体言论自由权,加强企业内
关键词:
媒体关注 内部控制质量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波 仲帆
媒体因其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性,已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关注可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但报纸媒体关注不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对不同产权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程度不同。网络媒体关注主要能够提高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不能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上市公司应建立良好的的媒体信誉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政府机构应完善当前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保护媒体言论自由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关键词:
媒体关注 内部控制质量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烈 何璐伶
在当前新冠疫情蔓延、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如何预防和应对内外风险,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命题。文章回顾了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理影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后,发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合理保证目标实现的控制过程,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与完善,是企业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会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虽然现阶段对于内部控制基础性的研究正趋于淡化,且对系统风险的研究尚且不足和滞后,但预期未来对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会继续深化,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以服务于实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叶
本文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内部审计规模与独立性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盈余管理水平的中介效应和高管权力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得到,内部审计规模与内部审计独立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内部审计规模越大或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内部控制缺陷数量和强度也越高。盈余管理水平承担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内部审计能抑制盈余管理水平,而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能释放出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这一点也与高管权力的逆向调节效应结论一致,高管权力水平越高,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正效应越弱,说明权力高管有意在实施盈余管理时减少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进而迷惑外部投资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炜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由于内部控制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等特点,导致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大量的不足和漏洞。文章对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有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对这些局限性必须明确并加以预防。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会计管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岩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对其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本文从不同角度,即委托—代理角度对内部控制加以研究,重新审视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的实质、内部控制的层次以及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罗新广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及其相关配套指引的起草制定,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内控体系建设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是作为一种无从借鉴的、体现我国国情的内控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