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0)
2023(8792)
2022(7389)
2021(7157)
2020(5953)
2019(13814)
2018(13652)
2017(26324)
2016(14113)
2015(15783)
2014(15342)
2013(14841)
2012(13270)
2011(11469)
2010(11192)
2009(9696)
2008(8949)
2007(7113)
2006(5666)
2005(4589)
作者
(35424)
(29736)
(29564)
(28190)
(18800)
(14226)
(13592)
(12005)
(11539)
(10347)
(10027)
(9857)
(9263)
(9157)
(9117)
(8918)
(8863)
(8852)
(8506)
(8442)
(7130)
(7070)
(7061)
(6809)
(6783)
(6577)
(6373)
(6289)
(5861)
(5860)
学科
(53500)
经济(53441)
管理(37946)
(36917)
方法(30662)
(29860)
企业(29860)
数学(28123)
数学方法(27773)
(14463)
(13828)
中国(13729)
业经(10399)
农业(9945)
(9620)
贸易(9616)
(9375)
理论(9322)
(9263)
(9007)
财务(8975)
财务管理(8955)
企业财务(8536)
地方(8500)
技术(8307)
(8166)
教育(8143)
(7488)
环境(7307)
(7022)
机构
大学(184329)
学院(180954)
(75506)
管理(74368)
经济(73988)
理学(65876)
理学院(65222)
管理学(63994)
管理学院(63648)
研究(55574)
中国(39642)
(36563)
(32766)
科学(31146)
财经(27502)
中心(26653)
业大(25943)
(25456)
(25184)
(24970)
(24595)
(24349)
经济学(24129)
师范(24111)
研究所(22575)
北京(22184)
经济学院(21962)
财经大学(21045)
(21016)
师范大学(19937)
基金
项目(133256)
科学(106858)
研究(99482)
基金(98750)
(84778)
国家(84058)
科学基金(74265)
社会(64321)
社会科(61099)
社会科学(61087)
基金项目(52548)
(51351)
教育(49308)
自然(47888)
自然科(46871)
自然科学(46858)
自然科学基金(46021)
(43514)
编号(40205)
资助(39860)
成果(30977)
(30919)
重点(29861)
(28871)
教育部(27628)
(27432)
课题(27202)
国家社会(27086)
创新(26872)
大学(26645)
期刊
(71490)
经济(71490)
研究(50720)
中国(35498)
管理(26584)
教育(26422)
(25283)
学报(24222)
科学(23538)
(21062)
大学(20364)
学学(18837)
技术(18705)
农业(14876)
(13200)
金融(13200)
财经(13138)
经济研究(11374)
(11267)
业经(11221)
问题(9427)
理论(8682)
统计(8422)
(8357)
技术经济(8127)
实践(7934)
(7934)
图书(7897)
(7891)
(7751)
共检索到249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鹏燕  
结构化的实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大部分实习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不能简单的判断实习生"属于"或者"不属于""雇员"范畴。在美国,无薪实习现象被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美国劳工部和美国各级法院都发展出了测试实习是否属于劳动关系的判断依据。这些不同的依据给司法带来了影响,比如同一个案件运用不同的依据结果不一样。这些依据各有优劣,对我国未来界定实习生的劳动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银香  张兄武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重要实习方式被广泛推广应用。由于对顶岗实习生身份、与实习单位关系的认识尚存争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顶岗实习生的劳动权益屡受侵害。文章在深入理解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内涵、科学分析顶岗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实习生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桂生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都有较为完善的实习生法律制度,并且已经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学生实习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尤其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处于"准劳动者"法律地位的实习生,还没有予以确认并进行规范。实习生的劳动保障问题、薪酬问题、职业保障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应以《劳动法》为基础,明确实习生的"准劳动者"的法律身份,不断完善"实习生法律制度",保护实习生的劳动权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柯丽菲  邓海涛  
本文介绍了G公司在实习生管理中较有成效的一些实践经验。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企业搭建稳定的人才储备和招聘平台,选拔优秀员工,同时宣传企业文化和践行社会责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雅宜  
通过对比关于平台交易的两个反向案例,发现目前国内法"三标准"说在构成劳动关系上的不足。参考美国加州Uber案,补充采取"要素评定"标准,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加适应当前的需要。根据该标准,明确平台的主体地位应当从平台对交易达成、交易价格、交易履行和违约责任的掌控程度来认定。另外,在劳动法中设立"类劳动者"的概念,直接规定类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是一种可行的认定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毛磊  
案情简介■案例1:刘某主张,其于2012年7月6日入职A公司,任销售总监职务,2013年4月30日离职,在职期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并提交了《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收入证明》进行证明。《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收入证明》均载有A公司公章,其中《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中载明:"兹有本单位职工刘某……2012年7月6日入职……于2013年4月30日与本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收入证明》显示了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刘某的实发工资情况。A公司对上述证据的真实性予以认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俞寅杰  王玲  
新型行业的用工特点与传统行业有着较大差异。对于新业态下的用工关系是否应认定为劳动关系,是目前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难题。传统的要件齐备式的认定方法过于僵化、抽象,已无法适应当前灵活复杂的用工形势。本文从司法裁判的角度对当前新形势下,劳动关系认定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业态下劳动关系的司法认定应秉持的价值理念和司法裁判要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胜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借助移动互联网先进技术,采用了最新的移动学习产品——蓝卓"微课堂",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手机的实习生管理模式,在保证实习生常规工作稳步进行的同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师生沟通不畅、学生缺乏心理疏导等管理难题,开创了实习生管理模式的新篇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求就业稳定和心理适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强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护;实施积极的工资政策,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建立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永丽  刘燕  
"自己一开始就不是实习生,而是一个准员工"。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无疑是社会最大的一间人才储备库。传统的校园招聘存在一个难以弥补的弊端,就是各企业都在"扎堆"抢人。实习生项目被认为是校园招聘的"蓝海",因而得以流行起来。许多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推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实习生项目,如诺和诺德的"国际实习生计划"、GE的"创想未来"计划、微软的"领跑之旅"计划等。国内众多知名企业也不甘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长坪  
如何救济遭受顶岗实习劳动伤害的学生,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的分歧与困惑,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顶岗实习劳动伤害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上,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顶岗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是否具有同一性,并依此得出是否应适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救济受害学生。劳动关系否定说有其法理上的合理性,但未从现实的角度充分考虑对遭受顶岗实习劳动伤害学生的合理保护;劳动关系肯定说有悖法理学基本原理,但考虑了在立法滞后情况下对顶岗实习劳动伤害学生的公平救济;劳动关系比照说认识到了顶岗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及相似性,但仍会产生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特殊法律关系说看到了顶岗实习关系的特殊性,并认为顶岗实习劳动伤害法律关系应当认定为一种特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案情简介■申请人称于2010年5月经老乡介绍到天津某公司工作。在该公司的安排下,申请人于2010年5月20日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后来知晓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是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并据此将该用人单位作为本案的被申请人。申请人称,在职期间一直是由天津某公司支付工资,工作服上面标有该公司的字样。被申请人(济宁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辩称,其于2011年5月17日成立,确与天津某公司订立过两份劳务派遣协议书,期限分别为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5月20日及2015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