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2)
- 2023(14105)
- 2022(12261)
- 2021(11626)
- 2020(9730)
- 2019(22525)
- 2018(22081)
- 2017(42858)
- 2016(23194)
- 2015(26373)
- 2014(26437)
- 2013(25651)
- 2012(23212)
- 2011(20767)
- 2010(20440)
- 2009(18319)
- 2008(17349)
- 2007(14830)
- 2006(12606)
- 2005(10689)
- 学科
- 济(88125)
- 经济(87997)
- 管理(66942)
- 业(62953)
- 企(52813)
- 企业(52813)
- 方法(43990)
- 数学(38602)
- 数学方法(38054)
- 农(24125)
- 财(23135)
- 中国(22438)
- 业经(19956)
- 学(18922)
- 制(17695)
- 地方(16944)
- 理论(16226)
- 农业(15946)
- 贸(15181)
- 贸易(15176)
- 务(14804)
- 易(14735)
- 财务(14731)
- 财务管理(14700)
- 技术(14625)
- 和(14030)
- 企业财务(13940)
- 环境(13739)
- 银(12579)
- 划(12547)
- 机构
- 大学(320814)
- 学院(319276)
- 管理(130498)
- 济(123267)
- 经济(120445)
- 理学(114154)
- 理学院(112937)
- 管理学(110852)
- 管理学院(110257)
- 研究(100948)
- 中国(73352)
- 京(67051)
- 科学(62937)
- 财(55915)
- 农(49537)
- 业大(48548)
- 所(48539)
- 中心(47504)
- 财经(45700)
- 江(45463)
- 研究所(44524)
- 范(42801)
- 师范(42407)
- 经(41775)
- 北京(41716)
- 农业(38467)
- 院(37571)
- 经济学(36972)
- 州(36908)
- 师范大学(34450)
- 基金
- 项目(229465)
- 科学(180590)
- 研究(169099)
- 基金(166273)
- 家(144364)
- 国家(143163)
- 科学基金(124036)
- 社会(105388)
- 社会科(99720)
- 社会科学(99696)
- 省(89851)
- 基金项目(88970)
- 自然(81448)
- 自然科(79541)
- 自然科学(79520)
- 教育(79446)
- 自然科学基金(78064)
- 划(75724)
- 编号(69833)
- 资助(68079)
- 成果(55384)
- 重点(51065)
- 部(50824)
- 发(48004)
- 创(47983)
- 课题(47592)
- 创新(44683)
- 科研(44136)
- 教育部(43978)
- 大学(43554)
- 期刊
- 济(128544)
- 经济(128544)
- 研究(90087)
- 中国(59652)
- 学报(49753)
- 管理(46129)
- 科学(45871)
- 农(43987)
- 财(42110)
- 教育(40189)
- 大学(38655)
- 学学(36203)
- 农业(30475)
- 技术(29906)
- 融(24101)
- 金融(24101)
- 财经(21649)
- 业经(21459)
- 经济研究(19415)
- 经(18378)
- 图书(17279)
- 问题(16589)
- 科技(15446)
- 理论(15318)
- 业(15297)
- 版(14699)
- 技术经济(14545)
- 实践(14172)
- 践(14172)
- 资源(13685)
共检索到448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传毅 李福林
专业实习是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4万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数据,实证检验实习对其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实习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较于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提升作用更大。提升作用也因学科差异而有所不同,在硬学科领域顶岗实习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及跟岗实习,在软学科领域跟岗实习对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不及顶岗实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雅霜 付玉媛 汪霞
突破传统的管理学研究范式,从院校服务质量满意度转向学生自身成长收获满意度。选取N大学658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院校影响因素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专业读研、本科来自研究型大学以及两年学制的学生群体满意度较低;校外导师指导和实践性学习投入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学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视程度显著影响学生满意度;校内导师指导与成长收获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机制。在此结果基础上,对提高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满意度给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宇锋 王超亚
本次调查以2015届MLIS毕业生为对象,采用纸制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样本174个。本次调查为持续性调查,针对MLIS毕业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满意度调查,并结合之前的调查,反映图书情报专业的培养质量,发现突出及潜在问题。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培养单位课程体系优化成效显著、教学效果明显改善;MLIS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有实质性提高;加强和深化专业教育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突出专业学位的特点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宇锋 尹冠钧 吴晨宸
本次调查以2014届MLIS毕业生为对象,采用纸制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获得156个有效样本,重点就MLIS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主要环节和有关因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反映培养质量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本次调查发现:MLIS培养单位对MLIS的定位及当前社会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应大力加强对MLIS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认知教育;应重视MLIS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进一步明确和突出MLIS培养的实践特色,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和完善案例库、教材等MLIS教育基础资源,鼓励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应反思当前的招生机制,优化生源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建青 谢玲霞
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收费现状表现出热门专业收费高、市场化程度较高、收费政策标准不一。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成本分担理论"和"筛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收费的合理性及意义,提出了全面收费的政策建议;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学校及学科特点建立科学的分类指导收费体系,并以"扩大助学金范围、提高奖学金力度"为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廖湘阳 周文辉
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应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社会需求的制度选择,经历了从开放式探索到重点化发展、从渐进式发展到激进式发展、从有序发展到快速增长的转变。随着学位类型的增多和培养规模的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暴露出与职业资格关联不强、人才培养模式特殊性不显、制度设计与实践落差较大等问题。未来我国要继续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其培养体系;坚持灵活多样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多样化探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多维度推动研究生教育多元分化发展;改进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春 许东波
以若干高校六个专业领域研究生为对象的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状况调查显示,高校普遍注重实践教学安排,重视实践教学的管理、考核,关注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建设;但对实践教学内容、时间、与岗位结合程度、师资、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有更高要求。需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要求,从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实施、实践过程监控,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不同专业领域实践工作体系。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实践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包艳华 于苗苗 马永红 雷庆
通过自编问卷对全国102所高校的2015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表明:75.6%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认可当前的教育服务质量。学习过程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导师指导、合作培养单位、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均显著影响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且相关性较强。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满意度低,对实习实践场所的不满突出,"双导师制"存在三分之二缺口,合作培养单位较少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学习结果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提升较小,专
关键词:
工程硕士研究生 教育服务质量 满意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一飞 王顶明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初试尚未形成与学术学位人才选拔相区别的标准,存在业务课考试科目设置依据与划分标准不统一、考核内容缺乏合理性、初试与复试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研究建议:增设综合能力考试,重点考核考生潜在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学科培养能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及综合能力考试有机结合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体系;依据分类框架,设置特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的业务课科目,发挥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筛"与复试"选"的功能。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考试 初试 分类 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向兴华 李晴虹 刘捷
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4个维度。其中,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内生动机和实践外生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自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匹配分析力、整体规划力、执行力、应变力、反思力。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四维度能力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实践动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一般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情境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晓莉 郁诗铭
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评价模式学术化、内外沟通互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落实"双导师制",创新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洪斌
相对于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突出特点在于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佳木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0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0年起陆续获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程(机械工程领域、材料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确立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2种类型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入口、培养、出口等重点环节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永波 欧亚
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元化培养的缘起与发展,认为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社会责任、专业学位属性决定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程双元化培养的路径选择。通过目标导向、过程监控、结果保障,将双元化贯穿于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全程双元化培养体系,并以南京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元化培养实践为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式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双元化 专业学位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师悦 汪霞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基于两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调查数据,从大学教育力理论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的意见和需求。结果发现:第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院校培养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专业实习与实践机会不足;专硕与学硕未能做到分类培养;对专业学位重视程度不够;选课、学费以及奖学金制度有待完善。第二,在学科差异上,人文学科对实习实践的诉求更为强烈;理科对分类培养与规章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工科对于一视同仁的诉求最低。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培养环境 实证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俊 刘若泳
采用自编问卷,对武汉7所"211工程"高校2009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目标定位尚不够明确,很难体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差异及特色;课堂教学基本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运行,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环节还没有充分到位,实践教学导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管理中学生普遍感受到被忽视,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切合社会所需吗?——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基于暨南大学的调查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社会认同度测量维度研究——基于在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视角
我国药学专业学位与药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情况研究
对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之反思——基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011年发表论文的统计
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硕士研究生学业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
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色及启示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