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6)
2023(9514)
2022(8461)
2021(7892)
2020(6469)
2019(15132)
2018(15255)
2017(29509)
2016(16331)
2015(18294)
2014(18409)
2013(18269)
2012(16680)
2011(14989)
2010(14578)
2009(12804)
2008(12080)
2007(10250)
2006(8781)
2005(7356)
作者
(47813)
(39698)
(39340)
(37220)
(25033)
(19161)
(17735)
(15767)
(15098)
(13997)
(13766)
(13244)
(12429)
(12399)
(12195)
(12184)
(12016)
(11814)
(11305)
(11189)
(9992)
(9513)
(9504)
(8928)
(8849)
(8838)
(8750)
(8628)
(7938)
(7928)
学科
(61408)
经济(61344)
管理(47567)
(42259)
(35786)
企业(35786)
方法(30636)
数学(26606)
数学方法(26305)
(16796)
(15584)
环境(14604)
中国(14543)
(14311)
业经(13418)
地方(12500)
(11641)
理论(10601)
(10466)
农业(10465)
贸易(10462)
(10412)
(10153)
技术(9885)
(9570)
财务(9512)
财务管理(9498)
(9181)
企业财务(9008)
教育(8630)
机构
大学(227348)
学院(225922)
管理(93117)
(83279)
理学(81751)
经济(81359)
理学院(80879)
管理学(79416)
管理学院(79043)
研究(74335)
中国(52392)
科学(50064)
(48579)
(39276)
业大(38369)
(37513)
(35699)
研究所(34909)
中心(33258)
农业(31015)
(30649)
北京(30487)
财经(29705)
(29373)
师范(29086)
(27376)
(27064)
(25548)
技术(24364)
师范大学(23620)
基金
项目(165830)
科学(128914)
基金(119498)
研究(118240)
(105414)
国家(104602)
科学基金(89117)
社会(71589)
社会科(67744)
社会科学(67725)
(65525)
基金项目(64960)
自然(60741)
自然科(59241)
自然科学(59228)
自然科学基金(58122)
(55659)
教育(53317)
资助(48927)
编号(48127)
成果(37825)
重点(37054)
(35519)
(35147)
(34447)
课题(32716)
科研(32351)
创新(32125)
计划(31615)
大学(30340)
期刊
(85732)
经济(85732)
研究(61820)
学报(40858)
中国(37044)
科学(36226)
(35207)
管理(32405)
大学(29808)
学学(28218)
农业(25259)
(25028)
教育(23821)
技术(18854)
业经(14574)
(14534)
金融(14534)
财经(13130)
(13087)
图书(13036)
经济研究(13024)
科技(12779)
理论(11967)
实践(11343)
(11343)
林业(11268)
问题(11107)
业大(10986)
(10970)
资源(10842)
共检索到308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晓倩  邓泓  达良俊  
通过对宝钢厂区4种不同污染程度区内,不同林分和不同树种下土壤0~20cm、20~40cm基本理化性质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分析城市工业环境下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以实现合理的绿化布局,提高绿地减碳效益。结果表明:工业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具有"表聚作用";清洁区内落叶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建议多种柳树;轻度污染区内针阔混交林含量高,针阔混交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建议多种雪松+广玉兰和雪松+香樟;中度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内常绿阔叶林有机碳含量高,建议分别多种蚊母和女贞,同时严重污染区应丰富植被类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对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OC含量表现为表层(A层)土壤(12.06~45.18g/kg)明显大于下层土壤,大一个数量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相同立地条件的灌木林改造而来的农地土壤(改造年限8a)各层土壤SOC含量都有所降低,土壤表层SOC含量降低了10%,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降到为灌木林地的66%。三峡库区SOC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直接相关,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存在最为明显的线性关系(R2=0.83,0.83,n=19,p<0.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鑫  陈先刚  白明锐  李风格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组分在退耕还林后的变化,为退耕还林后的土壤碳储量变化评价和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宣威市选择耕地对照和不同退耕还林年数(4,8,12年生)的柳杉人工林地,在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采集土壤并收集枯落物和细根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土壤密度、土壤全氮含量、枯落物现存量和细根生物量。【结果】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4,8和12年生时林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20.07%,19.29%和11.52%,即退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玉芳  蔡立群  张仁陟  
应用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旱农综合试验站的2001—2008年长期定位实验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4个处理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均方根误差在6.41%~12.96%之间,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证明DNDC在模拟预测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上是可行的。对定位试验的4个处理的长期(100 a)模拟表明,免耕覆盖秸秆(NTS)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较初始值增加了74.76%和71.13%,免耕(NT)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39.18%,趋势较为平缓。而传统耕作不覆盖(T)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较初始值减少了35.5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建军  王立刚  李虎  唐华俊  Eric Van Ranst  
【目的】探求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针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华东和西南6个典型农业区域,每个区域选择各自典型的种植模式和现行的农田管理措施,在各自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输入并运行模型,模拟考察在其它投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土壤有机碳本底值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增加1g C.kg-1,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可增加176kg·hm-2;华北地区夏玉米与冬小麦轮作,产量可增加约454kg·hm-2;西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约可增加328kg·hm-2;中南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世翔  张雪辰  王蒙  葛玺祖  王旭东  
【目的】探讨农田转变为果园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组成的变化,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变化和长武地区土壤碳库的演变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黄土高原南部沟壑区陕西长武地区塬面上的农田和不同树龄(≤5年、>5年~≤15年、>15年)的果园为研究对象,对其0~2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剖面分布、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农田转变为果园后,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树龄>15年果园中分别下降了22.55%和25.7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15年果园土壤紧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与农田相比下降了25.08%(P<0.05)。土壤总有机碳、稳结合态有机碳及紧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在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丽兰   姚彩燕   于东升   史学正   邢世和   张黎明  
以3.93×10~4 km~2江苏北部旱地为试验区,基于1980年和2008年两期土壤样点数据,采用8种确定性和4种地统计学插值方法预测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并筛选出时空演变下适宜的插值方法。结果表明:1980—2008年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而空间变异性和自相关性有所减弱;1980年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优预测插值方法为反高次曲面函数法,其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7和2.08 g·kg~(-1);2008年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优预测插值方法为普通克里金法,其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0和2.17 g·kg~(-1)。总体来看,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异性对不同插值方法的预测精度有很大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景  蒋新革  何介南  吴立潮  邓艳林  钟杰  肖毅峰  
为阐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氮的关系,以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典型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监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土壤有机碳与不同形态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氨氮含量、硝氮含量呈现出0~20 cm>20~40 cm>60~100 cm>40~60 cm,亚硝氮含量呈现出20~40 cm>40~60 cm>60~100 cm>0~20 cm;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与亚硝氮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有机碳含量与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层次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有机碳含量与硝氮含量和全氮含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国华  李丽  陈洁  胡飞飞  
结合新疆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首次在本科生的教学实验环节中引入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颗粒度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分析实验的综合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壤的思想意识,同时学会和掌握利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简易比重计法表征土壤颗粒、用乙酸铵缓冲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方法和原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前兵  杨玲  张旺锋  罗宏海  张亚黎  王进  
目的探讨干旱区绿洲棉田农艺措施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的影响,揭示农艺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以膜下滴灌和常规漫灌2种灌溉方式为主区,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2种处理为裂区,4种施肥处理:单施有机肥(为腐熟鸡粪,OM)、单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和不施肥(CK)为裂裂区。于棉花出苗后开始测定土壤异氧呼吸强度,并于每年棉花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和分析不同农艺措施下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结果干旱区绿洲棉田不同农艺措施两两交互及3种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军亮  蒋建军  周生路  徐军  蔡海良  张春耀  
目的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有机质光谱规律及对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为土壤肥力测定和评价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SD FieldSpec Pro地物光谱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获取的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倒数、导数、对数和标准化比值变换,运用统计单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511 nm波长为诊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波段,采用450~750 nm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均值对507~516 nm敏感范围反射率均值进行标准化比值处理后获得的有机质诊断指数(OII)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精度较高,它们存在着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有机质诊断指数(OII)...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路晓彤  刘绍贵  张黎明  于东升  史学正  邢世和  
利用基于江苏北部旱地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的983个旱地剖面和2008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 506个样点数据建立的1∶5万高精度土壤数据库,对该地区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2008年苏北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由6.00 g·kg~(-1)增长到10.30 g·kg~(-1),增幅为71.67%.从土壤类型来看,有机碳增幅最大的是分布面积最广的潮土,上升了5.12 g·kg~(-1);棕壤和紫色土次之,分别上升了4.91和4.80 g·kg~(-1);而增幅最小的是石灰土,仅上升了0.01 g·kg~(-1).从行政单元来看,各地级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升范围在3.0~5.0 g·kg~(-1)之间,其中大多数县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升范围在2.4~6.0 g·kg~(-1)之间.总体来看,苏北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程度与气候、有机碳初始值及肥料施用量密切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燕  张洪江  杨平  王伟  
研究了重庆四面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0~20、20~40和4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09、7.51和3.21 g/kg;0~2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97~14.31 kg/m2,而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7.84~17.94 kg/m2,均值为12.78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但其减少程度随水土保持林树种组成不同而异;不同水土保持林地6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刚  邱建军  马永良  王迎春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氮磷化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和翻免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 )模型 ,说明其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好 ,证明DNDC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当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动态变化。对 2个试验长期 (10 0a)的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氮磷化肥配施试验 ,对照、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的处理SO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 ,每年施用氮肥(纯N) 2 70kg·hm-2 配合施用磷肥 (P2 O5) 135kg·hm-2 的处理SOC含量与初始值相比增加了 31%。对于翻免耕试验 ,免耕并施用 112 5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