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6)
- 2023(15105)
- 2022(12439)
- 2021(11214)
- 2020(9255)
- 2019(20488)
- 2018(20073)
- 2017(38003)
- 2016(20398)
- 2015(22680)
- 2014(22305)
- 2013(22072)
- 2012(20473)
- 2011(18380)
- 2010(18967)
- 2009(17953)
- 2008(18128)
- 2007(16779)
- 2006(15185)
- 2005(14272)
- 学科
- 济(91263)
- 经济(91129)
- 业(89096)
- 企(80186)
- 企业(80186)
- 管理(79913)
- 业经(32054)
- 财(30264)
- 农(29877)
- 方法(29820)
- 中国(27985)
- 地方(23954)
- 制(23548)
- 技术(22516)
- 务(21468)
- 财务(21436)
- 农业(21428)
- 财务管理(21404)
- 数学(20996)
- 数学方法(20811)
- 企业财务(20323)
- 体(17070)
- 和(16982)
- 银(16721)
- 银行(16702)
- 理论(16642)
- 划(16277)
- 行(16164)
- 策(16029)
- 融(15972)
- 机构
- 学院(295970)
- 大学(289236)
- 济(125859)
- 经济(123320)
- 管理(117098)
- 研究(100465)
- 理学(98493)
- 理学院(97469)
- 管理学(96303)
- 管理学院(95714)
- 中国(80459)
- 财(62729)
- 京(62215)
- 科学(57235)
- 所(49931)
- 江(48841)
- 农(47572)
- 财经(47557)
- 中心(45738)
- 研究所(44040)
- 经(42799)
- 北京(39887)
- 业大(39409)
- 州(38628)
- 经济学(36959)
- 院(36877)
- 范(36757)
- 师范(36445)
- 农业(36374)
- 财经大学(34574)
- 基金
- 项目(185080)
- 科学(148277)
- 研究(141968)
- 基金(132783)
- 家(113685)
- 国家(112583)
- 科学基金(98645)
- 社会(91964)
- 社会科(87241)
- 社会科学(87225)
- 省(75096)
- 基金项目(69945)
- 教育(63344)
- 划(60908)
- 自然(60679)
- 自然科(59217)
- 自然科学(59200)
- 自然科学基金(58193)
- 编号(57057)
- 资助(52193)
- 成果(46351)
- 发(45142)
- 创(44715)
- 重点(41588)
- 创新(40849)
- 课题(40667)
- 制(40531)
- 部(40282)
- 业(39762)
- 国家社会(37895)
- 期刊
- 济(156793)
- 经济(156793)
- 研究(95210)
- 中国(70883)
- 财(52752)
- 管理(52428)
- 农(46535)
- 科学(39406)
- 学报(37698)
- 教育(34528)
- 融(33130)
- 金融(33130)
- 农业(31518)
- 大学(30339)
- 技术(28540)
- 学学(28483)
- 业经(28353)
- 财经(24379)
- 经济研究(23515)
- 经(21100)
- 问题(19766)
- 业(19045)
- 技术经济(17103)
- 科技(16574)
- 现代(15534)
- 贸(15206)
- 商业(14648)
- 世界(14560)
- 财会(14415)
- 经济管理(13974)
共检索到478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晓茹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深圳前身的宝安,历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发展成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从"世界工厂"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创新百强区中,宝安位列第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明辉
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区"第二名,仅次于南山区,成功展示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宝安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宝安正处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创新裂变方式覆盖全域所有科技企业、产业园区、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创新发展生态模式。近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宝安区科创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力推进宝安科技强区建设。近三年来,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以38. 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由1 493家增长至2018年底的3941家,连续两年总量位居全省区县第一;组建院士工作站10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园区总数达到6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个,占全市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届宝创赛报名人数全市第一。深圳市十大基础创新平台之一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宝安。宝安的科创事业正成为深圳城市创新能级跃升的关键支撑力量,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和创新动能。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宝安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GMM方法考察创新能力、人口结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构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压力,东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晓明 田瑞
制造业作为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支撑。为了发挥税务部门数据优势,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本文从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出发,以制造业代表性较强的宝安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制造业税收形势、特点,以点带面总结深圳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制造业升级、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税收 转型升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雅妃 朱朝晖 李敏鑫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剂,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双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绩效。机制验证表明,创新渠道和效率渠道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促使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并能够有效促进ESG绩效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均能强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复合增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应夯实制度基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从而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李云峰
创新引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制造业技术创新可以形成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动能。基于199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我国创新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证发现两者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并存在长期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明确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雪蕾 左丽 刘正 刘真真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湖南省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在面临着内外激励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现有的在数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突破口,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赋能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思 夏先瑞
数字经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渗透下逐渐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国内外已有对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理论内涵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得出数字经济能够赋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精准匹配、赋能数据共享实现经济效益倍增效应、赋能核心技术水平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赋能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结论。但受制于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性数字人才、赋能地域差距、数字技术利用率以及数据保护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其作用机制优势难以发挥。因此,为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培育数字人才、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制造业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强化法律法规对数字制造业的支撑和保护。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实现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秀辉 程娟
碳交易制度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的准自然实验估计,实证研究碳交易制度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碳交易制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正相关,碳交易制度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强;双元创新在碳交易制度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拓展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碳交易制度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且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为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秀辉 程娟
碳交易制度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的准自然实验估计,实证研究碳交易制度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碳交易制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正相关,碳交易制度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强;双元创新在碳交易制度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拓展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碳交易制度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且对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为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迪 徐政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比重持续稳定和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制造业比重虽出现过早过快下降趋势,但结构保持升级态势。制造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是稳增长促升级的关键。基于现有官方数据,文章从乐观和客观两种情形测算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新动能成为制造业增长重要支柱两大关键节点,并从乐观情形、基准情形、谨慎情形分别测算两大节点制造业比重范围,得出以下结论:在短期内我国制造业比重有望保持在25.02%~25.89%;乐观情形下,到2036年,新动能作为制造业发展中流砥柱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客观情况下,需要到2040年实现;制造业比重保持在16.69%~27.42%。为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充分发挥新动能引领作用,可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新旧动能转换堵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制造业增长注入新鲜血液;并在人才培养、制度环境等方面提供有效政策保障,多方协同,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昭 刘映曼
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依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程序,运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从总效应来看,政府补贴抑制了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但是政府补贴也通过激励企业创新进而对企业发展质量产生了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发挥的正向间接效应弱化了政府补贴直接效应的负向影响,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样本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效果以及对企业创新的遮掩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促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因此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并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政府补贴效应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时中 余盼盼
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有利于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本文基于多维指标体系和中国30个省(区、市)2009~2021年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熵值处理,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直接税整体比重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不能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3)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R&D人员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增强R&D资本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扩大企业所得税规模、降低增值税规模均有利于发挥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上结论对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