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1)
2023(6489)
2022(5625)
2021(5200)
2020(4438)
2019(10528)
2018(10359)
2017(19883)
2016(11069)
2015(12603)
2014(12909)
2013(13146)
2012(12590)
2011(11523)
2010(11839)
2009(11284)
2008(11352)
2007(10723)
2006(9264)
2005(7934)
作者
(34868)
(29466)
(29389)
(28088)
(18271)
(14339)
(13452)
(11647)
(11027)
(10532)
(10009)
(9750)
(9404)
(9218)
(9217)
(9202)
(9178)
(8484)
(8415)
(8354)
(7443)
(7345)
(7206)
(6743)
(6671)
(6633)
(6625)
(6510)
(6140)
(6056)
学科
(50494)
经济(50449)
(30557)
(27307)
管理(25654)
方法(23291)
数学(21073)
数学方法(20906)
(19511)
企业(19511)
农业(17996)
业经(12899)
中国(12223)
地方(11951)
(11568)
(10791)
(9933)
(8990)
贸易(8989)
(8720)
(7525)
(7477)
银行(7450)
农业经济(7388)
(7098)
金融(7096)
(7074)
(6718)
(6539)
财务(6524)
机构
学院(168129)
大学(166232)
(67922)
经济(66308)
管理(61874)
研究(58170)
理学(52823)
理学院(52198)
管理学(51247)
管理学院(50934)
中国(44200)
(38916)
科学(37808)
(34883)
(31117)
(30261)
业大(30059)
农业(29822)
研究所(28479)
中心(27716)
(26070)
财经(23919)
(22560)
师范(22354)
北京(22028)
(21491)
(21111)
经济学(21005)
(20887)
(20425)
基金
项目(110418)
科学(84658)
研究(79783)
基金(77879)
(68630)
国家(68007)
科学基金(56201)
社会(49345)
社会科(46388)
社会科学(46369)
(45272)
基金项目(42030)
(37062)
教育(35869)
自然(35862)
自然科(34929)
自然科学(34917)
自然科学基金(34281)
编号(33669)
资助(31543)
成果(27686)
重点(25053)
(24824)
(24086)
课题(23274)
(22065)
(21867)
科研(21636)
计划(20934)
创新(20671)
期刊
(79686)
经济(79686)
研究(45956)
(41020)
中国(31844)
学报(30867)
科学(27611)
农业(26910)
(23587)
大学(23266)
学学(22236)
管理(17807)
业经(16741)
(16570)
金融(16570)
教育(14560)
技术(13374)
(11925)
财经(11532)
问题(11528)
经济研究(11133)
(10886)
(9816)
农村(8901)
(8901)
业大(8775)
农业经济(8768)
技术经济(8544)
理论(8413)
经济问题(8137)
共检索到24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超  李莲芳  王慷林  段安安  尹昭勇  张江  王克  李卫冲  李继宏  
通过对宜良县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50年生云南松林下7块样地共28个样方天然更新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为小块状不均匀更新,样地的更新密度为22 600~66 900株.hm-2,更新幼林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5年生,其中以4年生的林木较多;上层林木的郁闭度在0.4~0.6之间,有利于云南松林下的天然更新;调查样地内云南松天然更新林木的地径和树高主要分布于0.20~9.53 cm和0.05~3.60 m范围内,且两者间线性相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莉杨  吴妮娜  陈迎春  徐锡武  王蓉  张洪涛  王佃国  
通过对被调查地区不同收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以下简称参合农民)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变化及公平性分析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人群住院率较高,但不同收入参合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满足程度存在不公平,而且住院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云南省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708名,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中式烹饪等10个专业。学校以"要想立业,先学做人"为校训,以"锐意进取,博学创新"为校风,坚持德育首位,注重养成教育,不断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以培育"德技双馨"的市场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提升办学水平为根本,以改革管理机制为支撑,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效育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利用金沟岭林场8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标准地1986年、2001年、2008年的更新调查数据,研究了其天然更新的密度和分布格局动态。结果表明:林龄为中龄林(1986年)、近熟林(2001年)、成熟林(2008年)时,天然更新密度分别为1 734、1 956、2 544株/hm~2,中龄林、近熟林天然更新等级均为不良,成熟林更新等级为中等;中龄林更新较多的为云冷杉等针叶树种,随着林龄的递增,阔叶树种的更新增多;全林分在中、近、成熟林阶段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各个树种更新分布格局也随林龄变动而发生变化,成熟林时,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本研究通过分析更新密度和幼苗幼树的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桂生  马履一  贾忠奎  吴丹妮  迟明峰  张淑敏  赵贵娟  
【目的】油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通过探讨环境因子与油松更新苗生长的相关关系,阐明了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形成的林隙对其天然更新影响的内在机制。【方法】在油松人工纯林设置4种林隙等级,即林隙直径和冠层平均树高之比分别为L-I(0.75 H)、L-II(1.00 H)、L-III(1.25 H)(H为冠层均高)和对照(CK,林冠下),每种林隙等级设置3个重复,并根据边界木的平均冠幅将每个林隙分为林隙中心区域(B),林隙边缘区域(C)和林隙周边区域(D)。调查了油松更新状况,同时测量生长旺季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等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林隙等级下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的差异性,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①所有林隙等级中油松更新苗数量均占绝大部分(> 82.6%),油松更新苗数量所占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P> 0.05)。②林隙等级对总的更新苗平均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当年高生长都有显著影响(P <0.05),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只在特定等级林隙中与部分更新特征显著相关。【结论】初步结论:油松人工林内,间伐产生的林隙对天然更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植物物种组成影响不大;林隙的大小主要通过影响光合有效辐射对油松更新状况产生影响;所研究的5个环境因子中,林隙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度是影响更新苗更新状况的主要因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绍琛  何强  王祥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育军  鲁鑫浪  陈丽鹃  周冀衡  王超  杨家明  
于2010—2013年对云南宜良烟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普查,运用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宜良烟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硼含量适宜,速效磷、有效镁、有效锌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有效磷和水溶性氯含量的变异较大;②宜良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为Ⅰ~Ⅴ级的比例分别为20%、47.7%、29.3%、1.5%和1.5%,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61;③2010至2013年,烟区土壤pH和有效镁含量逐年降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有所增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强  常恩福  董福美  范国才  尹嘉庆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展  
云南省禄劝县粮食生产函数分析(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刘晓展贫困山区的粮食一般难以自给,往往要靠返销粮和高价粮来维持基本的食物消费。这对于非农产业极不发达、收入来源少的贫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研究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寻找制约贫困山区粮食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广  张桂芳  杨文斌  
利用呼伦贝尔草原 2个组 8个站点的 33个变量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生态气候因子主要是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地温、1月蒸发量和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等 4个 ,它们主要是通过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施加限制作用。因此 ,在造林生产实践中应选择适宜的立地克服其消极影响 ,必要时应采取人工措施促使其天然更新 ,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目的】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情况,为北京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林分的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天然更新的8个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人工侧柏林林分中,各树种更新幼苗在≤30cm和>30~≤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均为不良,在>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为中等;林分中阔叶树种的更新能力强于针叶树种,优势树种侧柏幼苗更新密度和频度分别为538株/hm2和13.8%;影响侧柏林更新的8个因子的关联度排序为:海拔>坡向>土壤厚度>坡位>林分密度>坡度>灌草盖度>枯落物厚度。【结论】北京十三陵林场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陈晓鸣  刘娟  杨子祥  段兆尧  和玉华  陈飞  
为探索松墨天牛取食对林木的分解作用,本文通过对松墨天牛幼虫及成虫取食量的测定,寄主云南松韧皮组织及松墨天牛幼虫排泄物成分对比分析,并与资源利用相同的木材微生物分解能力进行对比,阐明了松墨天牛作为分解者的重要分解作用。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幼虫期(约为55 d)取食分解林木生物量平均为12.42 g(24.40 cm3),成虫期取食分解林木生物量平均为12.87 g(25.28 cm3);松墨天牛幼虫对糖类物质的利用度很高,具有较强的纤维分解利用能力,取食分解后总糖减少83.58%,粗纤维减少23.87%,1头松墨天牛幼虫期分解的林木粗纤维质量为1.93 g,分解利用率为0.008 g.d-1。松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小鹏  王得祥  杜江涛  张宋智  
【目的】探讨华山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与微生境因子间的关系,为指导华山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华山松为研究对象,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分别在阳坡、阴坡设置20m×20m典型样地各4个,分别调查弱度(20%)、中度(30%)和强度(40%)3种间伐强度处理下,华山松林分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凋落物厚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7项微生境因子特性及相应区域的幼苗、幼树更新数量,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华山松幼苗更新数量和种群更新潜力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铁岩  毕君  王超  许国民  王立方  尤海舟  
油松是易于天然更新的树种。对冀北山地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样方测定结果显示油松天然更新能力较强,更新幼树密度26283株/100 m2,达到了常规造林的密度要求;更新幼树的树高结构呈左偏单峰形,年龄结构呈下降型种群;微地形对更新幼树的株数有明显影响,不平坦的地形相较于平地有利于更新;更新幼树的空间格局呈典型的聚集型分布状态。采用样带法测定油松母树种子传播距离主要在2倍树高以内,平均最远距离约2.8倍树高。建议今后应改变油松林皆伐再造林的生产模式,利用其天然更新能力对现有成熟龄、近熟龄人工林及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赵伟浩  殷有  孟庆洲  鹿天阁  卢国珍  李从心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间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保留株数为225~375株.hm-2的间伐强度更新效果较好,更新幼树株数为2630~3480株·hm-2,更新频率为78%~83%;带状采伐宽度以8~12m为宜,更新幼树株数为2604~4375株·hm-2,更新频率为67%~91%;通过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山杏,可逐渐把现有油松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诱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