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9)
- 2023(9510)
- 2022(7846)
- 2021(7341)
- 2020(5966)
- 2019(13289)
- 2018(12738)
- 2017(24934)
- 2016(13358)
- 2015(14789)
- 2014(14964)
- 2013(14506)
- 2012(13591)
- 2011(12139)
- 2010(12941)
- 2009(12581)
- 2008(11803)
- 2007(11028)
- 2006(10239)
- 2005(9323)
- 学科
- 济(49020)
- 经济(48967)
- 管理(38465)
- 业(34993)
- 企(28627)
- 企业(28627)
- 融(26132)
- 金融(26131)
- 银(24465)
- 银行(24462)
- 行(23793)
- 中国(23472)
- 农(18320)
- 财(16189)
- 方法(15994)
- 地方(15891)
- 制(14376)
- 业经(14289)
- 农业(12459)
- 数学(11768)
- 数学方法(11492)
- 环境(11391)
- 理论(11299)
- 中国金融(11203)
- 策(10609)
- 务(9789)
- 财务(9744)
- 财务管理(9726)
- 学(9584)
- 贸(9518)
- 机构
- 学院(184314)
- 大学(178260)
- 济(73393)
- 经济(71405)
- 管理(67276)
- 研究(63402)
- 中国(57381)
- 理学(55107)
- 理学院(54469)
- 管理学(53476)
- 管理学院(53116)
- 财(40091)
- 京(38357)
- 科学(36126)
- 中心(32114)
- 江(31101)
- 所(30932)
- 财经(29466)
- 范(27787)
- 师范(27603)
- 研究所(27119)
- 经(26370)
- 农(26144)
- 州(25925)
- 北京(25434)
- 银(24142)
- 银行(23316)
- 院(23104)
- 行(22020)
- 经济学(21968)
- 基金
- 项目(110721)
- 研究(88242)
- 科学(87185)
- 基金(77210)
- 家(64919)
- 国家(64238)
- 科学基金(55422)
- 社会(55384)
- 社会科(52431)
- 社会科学(52421)
- 省(45504)
- 基金项目(40209)
- 教育(39847)
- 编号(37525)
- 划(36882)
- 自然(32879)
- 资助(32718)
- 成果(32171)
- 自然科(31950)
- 自然科学(31945)
- 自然科学基金(31356)
- 课题(27415)
- 发(26329)
- 重点(25234)
- 部(23511)
- 年(23305)
- 性(23012)
- 创(22935)
- 项目编号(22328)
- 发展(22062)
共检索到30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昌焕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西圈"的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以宜昌为例,对金融支持"鄂西圈"建设情况、支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向政府和金融部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金融服务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清霞 鲁娟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湖北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意义。圈内拥有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价值、生态潜能,以及所蕴藏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提升竞争力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生态价值 生态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清霞 秦张平 马勇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伴随着构建"两型社会"和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的出现,利用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就成为寻求鄂西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斌 陈慧英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对鄂西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全要素指标体系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平 张杨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核心共识。为了定量测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由3.8714 hm2/cap上升为4.4279 hm2/cap,年均增长1.22%;(2)人均生态赤字整体趋势为逐年增加,从-3.6146 hm2/cap增加为-4.2206 hm2/cap,年均增长1.42%;(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银蓉 张蓓 朱庆莹
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异质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对促进农地流转、优化农地流转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1017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在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异质对流转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地区的农户社会资本水平较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水平较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不影响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鄂西圈农户的农地质量、承包地面积、固定资产种类数、家庭劳动力占比、非农劳动力人数、家庭年人情支出对农地转入或转出有正向影响,农地灌溉条件和家庭劳动力最高学历对该地农地转入或转出有负向影响,江汉平原地区农户的承包地面积、固定资产种类数、家庭牲畜种类数和家庭年人情支出对农地转入或转出均有正向影响。因此,两区域都应做好农地保护工作,提高农户自然资本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户劳动力资本水平;江汉平原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饲养一定数量牲畜,加强金融支持;鄂西圈应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度,提升村民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提升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平 曹骞
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圈内的恩施、宜昌、十堰等州、市纷纷响应,积极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本文以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系统以及区划原则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功能区的特点,将恩施州划分出四大复合生态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战略对策。
关键词:
生态功能 分区 复合生态区 系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昌焕 刘玉霞 李欣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银企关系重构、银行与个人关系趋于复杂、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滞后、银政关系变化等诸多新的挑战,同时暴露出信息生产和交易方式落后、路径依赖和制度成本问题突出、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银行信贷管理稳定和连续性不强等深层矛盾。本文提出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河清
湘、黔、桂三省(区)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侗民族相对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侗族聚居区域,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中国侗文化旅游圈,促进区域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协作 侗文化旅游圈 开发设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飞
文化旅游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则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文章从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入手,在分析古徽州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初步构想,指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徽文化旅游圈是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整合 徽州文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金姝兰 毛端谦 刘春燕
本文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标,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三清山周边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演绎三清山周边区域的空间等级模式;通过错位、扩充、优化等生态位策略,扩展旅游地生态位的宽度,构建三清山大旅游圈,以推动区域旅游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态位 三清山 旅游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丽卿 毛宗祺
在以上海为龙头 ,江浙两省为两翼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新经济背景下 ,浙江省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正确认识浙江省旅游业在长三角旅游圈中的现状 ,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将地域上、经济上、人文上的优势转换为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 ,促进浙江省旅游业整合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旅游圈 浙江旅游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桂玉 赵明 李庆雷 明庆忠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如火如荼般地开展,旅游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对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撑下,以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总体设想,重点打造以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线为主轴,中部陆路跨国旅游环线为中心,东西水陆跨国旅游环线为两翼的旅游圈层结构,形成环环相扣、辐射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德利 冯国群
在发展黄山旅游业的进程中,黄山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旅游经济日益走向集团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今天,构建黄山大旅游圈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以供人们参考。一、构建黄山大旅游圈的模式黄山大旅游圈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曹诗图 孔磊 胡晶晶
本文阐述了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特征与内涵,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比较优势与主要差距,指出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名城,关键是要塑造城市国际性形象,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发展城市旅游并营造国际旅游环境,构建环坝国际旅游圈和环城休闲度假圈,实现从三峡旅游观光地向休闲度假地转变、从三峡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关键词:
宜昌 国际性旅游城市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