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8)
2023(13404)
2022(12199)
2021(11591)
2020(9874)
2019(23224)
2018(23520)
2017(45484)
2016(25149)
2015(28808)
2014(29661)
2013(29363)
2012(27067)
2011(24426)
2010(24527)
2009(22512)
2008(22256)
2007(19978)
2006(17074)
2005(14936)
作者
(75201)
(62392)
(62381)
(59402)
(39789)
(30141)
(28534)
(24763)
(23564)
(22577)
(21467)
(20982)
(19860)
(19680)
(19588)
(19479)
(19279)
(18518)
(17968)
(17849)
(15682)
(15296)
(15214)
(14260)
(14197)
(14022)
(13927)
(13916)
(12708)
(12515)
学科
(99390)
经济(99283)
管理(71536)
(67647)
(55808)
企业(55808)
方法(49974)
数学(43465)
数学方法(42979)
(27331)
(25529)
中国(24435)
(23376)
业经(20949)
地方(20531)
(18440)
贸易(18431)
农业(18163)
(17842)
理论(17809)
(17587)
(16734)
财务(16654)
财务管理(16606)
(16393)
企业财务(15615)
环境(15365)
技术(15048)
(14597)
银行(14538)
机构
学院(362426)
大学(362404)
管理(142388)
(136817)
经济(133435)
理学(123230)
理学院(121828)
管理学(119504)
管理学院(118870)
研究(116794)
中国(86757)
(77886)
科学(76967)
(62811)
(62347)
(60493)
业大(58010)
研究所(55268)
中心(54467)
(54189)
财经(50345)
农业(49703)
北京(49267)
(48103)
师范(47605)
(45434)
(44349)
(42070)
技术(40851)
经济学(40022)
基金
项目(245192)
科学(189055)
研究(177615)
基金(173619)
(151434)
国家(150136)
科学基金(127307)
社会(106342)
社会科(100448)
社会科学(100418)
(97898)
基金项目(93514)
自然(85019)
自然科(82908)
自然科学(82886)
教育(82656)
(82103)
自然科学基金(81363)
编号(75083)
资助(72748)
成果(60737)
重点(54689)
(53193)
(51807)
课题(51537)
(50164)
科研(47338)
创新(46755)
大学(45991)
项目编号(45562)
期刊
(149486)
经济(149486)
研究(101548)
中国(66491)
学报(60935)
(56120)
科学(53823)
管理(49085)
(48528)
大学(44782)
学学(41902)
教育(41549)
农业(38732)
技术(33755)
(27618)
金融(27618)
业经(25893)
财经(23487)
经济研究(22992)
图书(21688)
(19995)
问题(19892)
(19867)
技术经济(18303)
理论(18187)
(17807)
科技(17519)
实践(16965)
(16965)
商业(16897)
共检索到51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力   陈城   周云祥   郭越凡   田丹   李俊  
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本区域上空云、雾、弱降水、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液态含水量垂直廓线、气溶胶浓度等探测要素,增强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该文针对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数据的准确性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观测要素评估方法。方法使用了同址探空站的观测资料作为参考标准,通过对比时空匹配的垂直探测数据,分析宜昌垂直观测系统各类探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系统的垂直廓线产品联合观测2024年2月宜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多条垂直廓线融合应用研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数据质量全部满足评估指标要求,探测数据与探空资料相关性总体较好,可为气象监测提供精密的观测数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力   陈城   周云祥   郭越凡   田丹   李俊  
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本区域上空云、雾、弱降水、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液态含水量垂直廓线、气溶胶浓度等探测要素,增强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该文针对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数据的准确性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观测要素评估方法。方法使用了同址探空站的观测资料作为参考标准,通过对比时空匹配的垂直探测数据,分析宜昌垂直观测系统各类探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系统的垂直廓线产品联合观测2024年2月宜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多条垂直廓线融合应用研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数据质量全部满足评估指标要求,探测数据与探空资料相关性总体较好,可为气象监测提供精密的观测数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莉雯  牛铮  卫亚星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水质量都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它往往会受可收集到观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在过去的30年中,遥感技术已为土壤侵蚀研究提供了多方面有效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常被直接用于探测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沉积,通过辨别土壤侵蚀的总体特征,可以区分土壤侵蚀区域,再根据经验评估土壤侵蚀强度,获得探测结果。本文介绍了可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多种卫星和传感器及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侵蚀特征,土壤侵蚀区域和土壤侵蚀沉积的实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秀好  骆有庆  Gregg Henderson  毛立新  
应用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雷达遥感技术,探测土栖白蚁巢穴。通过对金属管和蚁巢的掩埋模拟探测试验,测定地下目标影像尺寸,建立目标-影像尺寸线性关系模型,构建土栖白蚁蚁巢的二维和三维影像图;通过林地实地探测,获取不同目标反射的影像数据,有代表性地开挖验证,初步获得金属、树根、空洞和蚁巢4类地下主要目标影像特征;蚁巢尺寸的雷达遥感测量数据综合误差率为1.93%。雷达地下遥感探测技术是土栖白蚁监测和防灾减灾的有效辅助工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江  黄文江  王纪华  刘良云  马智宏  李佛琳  
【目的】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比传统调查方法更省时、省力并能实现大范围实时监测。【方法】田间人工诱发产生不同发病等级的小麦条锈病群体,采用ASD光谱仪的Radiance方式对其冠层光谱进行了测定。通过比较目标和参考板太阳光谱中两个氧吸收波段的Fraunhofer线深,计算植株发射的叶绿素荧光。【结果】760nm处叶绿素荧光与病情指数高度负相关,688nm处叶绿素荧光与病情指数高度正相关。并且随着病情指数的升高,作为反映植物胁迫状态的荧光比值指标F688/F760亦随之增大。另外对单叶相关光合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病叶严重度水平的升高,SPAD、荧光参数Fv/Fm和Yield以及净光合速率均有不同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崇贵  宋丽萍  
以深圳市区一景QuickBird Pan波段遥感图像(总行列数为26574×28606,对应15.944km×17.164km的实地范围)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圳市GPS虚拟参考网络定位系统,以厘米级精度测定了65个在图像上能有效识别的地面控制点三维坐标。计算65个控制点的重心点,在统计各控制点到重心点之间真实距离和在变形图像上对应距离偏差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影响QuickBird Pan波段遥感图像像点位移的主要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从这些因子中提取影响图像变形的主成分,根据所得主成分建立QuickBird Pan波段遥感图像变形机制的定量估测模型,使图像变形估测精度得到一定改善。所得结果对研究高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范德芹  赵学胜  朱文泉  郑周涛  
基于植物物候的遥感监测对于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在阐述植物物候遥感监测原理及其通用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分别从植被类型及其所处的地理条件、遥感数据源及其预处理、植物物候遥感识别方法和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结果评价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的因素,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提高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的可行性途径,即建立高分辨率的近地面遥感定点观测及数据共享网络,发展普适性更强的卫星遥感时序数据去噪及植被指数曲线重建方法,寻求稳定性更高的植物物候期遥感识别方法,探索综合运用地面观测、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实现物候观测空间尺度拓展的可能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茂芝  徐文皙  汪大明  温静  
针对高光谱遥感矿产资源探测的处理流程和实施算法,从光谱特征提取、光谱解混及地物分类识别和填图3个方面涉及的关键技术展开了简述。在此基础上基于IDL研发了高光谱遥感资源探测软件。软件集成了影像特征分析、影像信息提取、端元提取、混合像元分解、蚀变填图、成矿远景区分析等功能模块。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从波谱库构建、基于高光谱的资源深部探测、岩矿光谱特性机理分析、高光谱遥感影像高性能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金秋  周清波  陈仲新  刘佳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的技术模式和建设方案,充分调研农业部农情遥感监测业务的需求,同时分析实验室各种现有系统,设计并选择了一种较科学的系统集成方案。系统集成考虑功能、经济、扩展以及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利用O rac le10.0G建立数据库;利用ArcG IS9.2为地理信息平台,完成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显示、统计分析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需求;利用Erdas8.6为影像数据处理平台,并用其V isual C++开发包进行系统定制与开发。系统的建设以现有"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为基础,进行功能升级和扩展。该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国农情业务监测的能力和科学性,是对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素心   申格   余强毅   吴文斌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等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农情的跨年度种植制度探测方法体系,并开展空间格局分析。首先,通过辨析种植强度、复种指数等概念,从长期性、周期性、稳定性等方面,定义种植制度的内涵;其次,构建连续度、频度指标,并利用基于时序遥感的2001—2018年中国复种指数监测结果,结合时间滑动窗口方法,在像元尺度分别计算两个指标的具体值;最后,评估耕地的种植强度与种植制度特征的显著性,利用决策树方法确定种植制度类型,从区域差异、动态规律等方面分析不同区域种植制度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1)面积上看,一年一熟所占面积最大,占53.52%,超过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一年两熟,占23.28%,季节性休耕(如两年三熟)与年度休耕分别占12.80%和6.94%。(2)空间上看,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季节性休耕与年度休耕的集中分布区分别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与“镰刀弯”地区。(3)时间上看,动态稳定的种植制度从时间维度上揭示了静态复种指数背后的异质性,例如,2018年复种指数为1的区域,其中75.18%属于一年一熟、6.60%属于一年两熟、8.92%属于季节性休耕、8.02%属于年度休耕。【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的跨年度分类体系,揭示了中国耕地种植制度分区聚集、种植强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直观展现了松嫩平原、“镰刀弯”等空间聚集区;分析了耕地复种与种植制度的时空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与年度复种指数的空间不一致性,以及种植制度特有的周期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提高耕地复种强度、推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案例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佳惠  李团胜  李名松  张建永  王永军  
利用两期(2002年和2007年)的IKONOS、QuickBird、CBERS-02B为数据源,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重点是城市边缘区的变化,进行城市边缘区扩展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为城市边缘区扩展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包括空间分布、类型、数量。研究表明,城市扩展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2002至2007年间,城市边缘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有明显变化。主要是农业用地的减少,从61.94%减少到了53.07%,减少比例接近9%,转换为水域和其他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研究成果为石家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中  张捷  都金康  
地面水体污染监测技术向空间遥感监测方向的拓展 ,在常规的监测技术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观察角度 ,同时也反映出在应用现代遥感新技术的过程中 ,面临着需要不断加强改进和提高遥感监测精确度的处理方法。虽然遥感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常规性区域跨度和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但是现阶段通过遥感技术所能够采集到的水质信息及其图像判读 ,无论是在硬件技术上还是在软件技术上 ,都仍然存在较大的潜力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从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程度分析 ,遥感技术对水体污染监测在精度方面仍然难以完全替代地面人工的局部监测过程。遥感探测过程和图像处理判读等有关的研究成果表明 ,即使是对水污染特征值显像比较突出的水质项目 ,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佳丹  陈晓玲  蔡晓斌  关宇廷  徐强强  李婷慧  陈芳  
降水过程对气溶胶粒子的影响非常复杂.为了研究降水对城市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差异性影响,该文选择2016年6~7月武汉市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合OPAC模型及GADS数据集,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算法,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及黑碳仪观测数据对大气中三种城市气溶胶粒子(不溶性气溶胶粒子INSO、水溶性气溶胶粒子WASO、黑碳气溶胶SOOT)的粒子数密度进行反演,并使用光学特性误差及黑碳仪观测结果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显示了较高的反演精度.通过对比降水前后不同气溶胶粒子数量的变化,发现降水对INSO、WASO、SOOT三种气溶胶的影响效果及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WASO、INSO、SOOT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时长存在明显差异.降水对SOOT的消减作用仅能持续数小时.WASO在降水后逐渐回升,其抑制作用仅能持续一周即回复到降水前,降水对INSO消减作用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数周之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德华  王宗明  罗玲  任春颖  贾明明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图斑面积精度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为逐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服务。研究方法:统计试验法,相对误差理论与误差传播定律的运用。研究结果:得出了误差分布规律,建立了评价指标,形成了系统化的变化监测空间采样与面积精度评价方法体系。研究结论:本文的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