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0)
2023(13752)
2022(11868)
2021(11138)
2020(9205)
2019(20952)
2018(20591)
2017(39836)
2016(21516)
2015(23788)
2014(23804)
2013(23495)
2012(21457)
2011(19193)
2010(19282)
2009(17919)
2008(16393)
2007(14217)
2006(12284)
2005(10850)
作者
(61545)
(51048)
(50414)
(48215)
(32328)
(24483)
(23137)
(19978)
(19395)
(18086)
(17543)
(17093)
(16033)
(15995)
(15939)
(15663)
(15187)
(15048)
(14606)
(14432)
(12611)
(12390)
(12285)
(11549)
(11428)
(11351)
(11164)
(11124)
(10280)
(10130)
学科
(84131)
经济(84043)
管理(60102)
(58120)
(48916)
企业(48916)
方法(38095)
数学(33181)
数学方法(32820)
中国(27308)
(27104)
金融(27102)
(25264)
银行(25224)
(24338)
(22349)
地方(22003)
(21002)
(19200)
业经(18896)
(17562)
(15433)
财务(15368)
财务管理(15344)
理论(14812)
企业财务(14701)
农业(14641)
(14068)
贸易(14056)
(13614)
机构
大学(297573)
学院(296302)
管理(117278)
(114814)
经济(112188)
理学(102204)
理学院(101009)
研究(99285)
管理学(99255)
管理学院(98720)
中国(77778)
科学(63186)
(62901)
(53066)
(49635)
(47857)
中心(46762)
研究所(45744)
业大(44954)
财经(43380)
(41817)
(39487)
北京(39465)
(39414)
师范(39014)
农业(37708)
(36303)
(35042)
经济学(34773)
财经大学(32662)
基金
项目(210105)
科学(165189)
基金(152627)
研究(152369)
(133495)
国家(132393)
科学基金(113632)
社会(95315)
社会科(90409)
社会科学(90385)
(82606)
基金项目(81633)
自然(74869)
自然科(73106)
自然科学(73090)
自然科学基金(71758)
(69759)
教育(69215)
资助(62420)
编号(61854)
成果(49564)
重点(47291)
(45669)
(45424)
(44062)
课题(42462)
创新(41106)
科研(40508)
教育部(38974)
国家社会(38943)
期刊
(119730)
经济(119730)
研究(85934)
中国(54065)
学报(49005)
科学(44751)
(42858)
管理(41094)
(38768)
(37869)
金融(37869)
大学(36477)
学学(34477)
教育(32049)
农业(29463)
技术(24087)
财经(20628)
业经(19375)
经济研究(19211)
(17464)
理论(15420)
图书(15356)
问题(15309)
(14714)
科技(14645)
实践(14326)
(14326)
(13522)
技术经济(13232)
现代(13039)
共检索到425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梦现  舒红霞  
金融中心具有层级特征,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其功能也不同。结合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竞争优势、发展方向,可以将其定位为区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区域金融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玉霞  
本文针对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对宜昌市经济、社会、区位、文化、政策等因素进行了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宜昌区域性金融研究中心的战略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是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艳华  
本文以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为基础,选取金融中心定位影响因素,运用SWOT分析法对青岛、大连和济南进行比较分析,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明确青岛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即青岛应本着扬长避短、错位竞争的原则,建设开放型的、离岸金融业务较发达的内外渗透型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使青岛成为外引内联的金融枢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元庆  朱咸会  
发达的区域金融中心既是资本周转中心和资金融通中心,也是贸易、运输、保险、投资的清算中心和金融工具的标价中心、信息中心。武汉区域金融中心至少应具有以下五种功能:枢纽功能,对接功能,示范功能,金融创新功能,信息集散功能。完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各项功能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规划,构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金融市场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王燕飞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启富  
金融中心是指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承担着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区域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金德伯格,1974)。根据金融中心服务(辐射)范围的大小,可将金融中心分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性金融中心(服务全球,如伦敦、纽约)和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服务某一国际区域,如香港、新加坡),国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划分为全国金融中心(服务全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服务国内某一区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中心的最低等级——区域性金融中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毅坚  
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引致的强烈融资需要,使得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本文阐述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种类、功能和内涵;分析了深圳金融业的现状及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深圳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提出了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税收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俞红玫  
我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但经济规律和我国经济总量、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表明,如此多的城市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势必造成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以及金融集聚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建设多层次金融中心和国家新区级金融中心,发挥各新区中心城市政府的积极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益澄  
通过对区域性金融中心概念的思考,分析了宁波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利弊条件,进而提出了树立“金融领先”意识、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发达的区域性金融市场等六条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光溪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下发,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成为第一个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先行突破、率先推进、特色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丽霞  张志英  张丽宇  
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利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重庆的挑战等方面予以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重庆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在历史上长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金融中心,应当仁不让地构建成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借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