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8)
2023(9285)
2022(8457)
2021(8066)
2020(6829)
2019(16026)
2018(16098)
2017(31213)
2016(17232)
2015(19421)
2014(19659)
2013(19423)
2012(17633)
2011(15756)
2010(15477)
2009(14053)
2008(13593)
2007(11626)
2006(10053)
2005(8484)
作者
(49748)
(41033)
(40780)
(38809)
(26202)
(19930)
(18669)
(16458)
(15629)
(14610)
(14303)
(13659)
(12960)
(12879)
(12718)
(12590)
(12387)
(12217)
(11650)
(11545)
(10245)
(10058)
(9833)
(9343)
(9232)
(9174)
(9124)
(8986)
(8310)
(8296)
学科
(67121)
经济(67041)
管理(48594)
(45748)
(38927)
企业(38927)
方法(34060)
数学(29528)
数学方法(29147)
(16828)
(15865)
(15769)
中国(15552)
业经(14527)
地方(14044)
(11750)
理论(11733)
农业(11278)
(11225)
贸易(11221)
环境(10957)
(10860)
技术(10679)
(10435)
(10388)
财务(10375)
财务管理(10354)
企业财务(9799)
(9675)
教育(9544)
机构
大学(242511)
学院(239914)
管理(100374)
(89674)
理学(87964)
经济(87517)
理学院(87008)
管理学(85498)
管理学院(85089)
研究(77680)
中国(54960)
(51937)
科学(51054)
(39196)
(38927)
(38103)
业大(38101)
研究所(36005)
中心(34969)
(32928)
北京(32765)
财经(32366)
(32360)
师范(32062)
农业(29997)
(29371)
(28527)
(27519)
师范大学(26121)
技术(25368)
基金
项目(172419)
科学(134415)
研究(125444)
基金(123374)
(107401)
国家(106500)
科学基金(91311)
社会(76552)
社会科(72359)
社会科学(72338)
(68181)
基金项目(66639)
自然(60868)
自然科(59407)
自然科学(59393)
自然科学基金(58263)
(57503)
教育(57340)
编号(51906)
资助(51387)
成果(41422)
重点(38129)
(37641)
(36127)
(35558)
课题(35449)
科研(33191)
创新(33067)
项目编号(32048)
教育部(31862)
期刊
(93364)
经济(93364)
研究(67475)
中国(40450)
学报(38771)
科学(35598)
管理(34194)
(33329)
大学(28798)
(27918)
教育(27449)
学学(26941)
农业(24030)
技术(20965)
(15607)
金融(15607)
业经(15578)
图书(14328)
经济研究(14285)
财经(14249)
科技(12813)
理论(12589)
(12191)
问题(12153)
(11920)
技术经济(11906)
实践(11885)
(11885)
资源(11331)
情报(11082)
共检索到331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敏  宋彦  
宜居社区的建设既是对生活空间的再造,更是对国人现代性的再造。其建设交织了一系列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中国特征,并强调内涵型的城市功能建设以及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与公平规则享有。本文通过对中美宜居社区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宜居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持续度、环境友好度、资源节约度、生活便利度和社会和谐与进步等方面,并对各项指标分别展开子项指标的选取与说明,以期引导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谐社区构建、人们生活品质提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孙金颖  焦燕  王岩  
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村镇宜居社区应具备经济持续度、环境友好度、资源节约度、生活便利度、社会和谐度五个方面的特征;建立了村镇宜居社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以及5个加分项指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渊博  冯娴慧  
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目标。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也是城市宜居建设的基础单元。2009年,广东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社区"宜居"改造(粤办发[2009]24号);2013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结归纳宜居改造的建设经验,制定并发布《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使用该标准对改造后的社区进行后期评价。为研究居民对宜居改造后社区的满意度感知,借鉴《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中的评价因子,制定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三地经过2009年社区宜居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童  吕斌  张纯  
在21世纪人本主义回归的思潮下,"宜居"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词,而社区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宜居社区的评价指标,目的在于基于地方尺度和居民视角,识别社区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在为社区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取强调居民主观感受的模糊评价方法,在北京市交道口街道通过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结果表明,社区宜居性评价的综合模糊结果偏低,可能是各因子的关注度和满意度得分负相关导致的。其中,社区居民最关注安全和住房条件等,而对人文资源和地方特色不太关注;对邻里亲情最满意,而对住房条件和自然环境最不满。由此建议在社区规划中,应重点考虑、优先改善"高关注—低满意"的因子,如采光通风、建筑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建  
农村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包括制度保障体系、适老实体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文化建设体系、组织支持体系。要坚持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规划性原则。客观实体指标包括社区环境、社区居住和社区设施,主观评价指标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组织和社区文明。要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科学运行、考核评价主体选择和评估结果科学应用三方面建设评估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聂继凯  
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生活政治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问卷调查结合定量、定性分析技术,在解析宜居社区相关科研文献、政策文本、实践经验和融合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包括6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70项三级指标的宜居社区评估指标体系。借助AHP法计量指标权重后发现,务实和潜在变动性构成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调和特征,安全、智慧与自组织分别是当下社区居民的主导性需求、宜居社区的构成性要件及宜居社区建设的基础性方式,据此提出了双导向、系统设计、动态调整3个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原则,及多元共治、智慧社区与社区安全3个日后宜居社区重点实践方向,最后指出了扩充指标建构方法、丰富分析数据、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3个后续研究进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忠  湛东升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未来中国所有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导向。在回顾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宜居城市、和谐宜居城市、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等概念内涵进行了科学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创新"5个维度14个要素层和35个具体指标。最后,基于此评价指标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伏湘  胡希军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通过对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覆盖面更全、操作性更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24个领域层指标和81个指标层指标,对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忠  湛东升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是未来中国所有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导向。在回顾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宜居城市、和谐宜居城市、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等概念内涵进行了科学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城市安全、生活品质、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开放创新"5个维度14个要素层和35个具体指标。最后,基于此评价指标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银利军  银浩然  
环境宜居型农村社区的基本体现包括:居住环境安全舒适、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目前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住宅设计不合理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绿化有误区等问题,为构建环境宜居型家园,要重点做好:从设计模式、楼层高度、户型设计、建筑质量等方面优化住宅设计;加强各项公共设施建设,灵活确定多种设施规划布局;合理选择绿植品种,结合实际进行景观布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军红  
农村的宜居水平关系到农村的整体发展理念、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投资环境、农村的生态建设状况等方面。因此,农村宜居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农村建设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体现了农村规划和建设的基本精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形势下,加强农村的宜居水平建设,营造适宜于农民居住的环境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实际的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江松  鹿春江  徐唯燊  
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现代大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特大城市宜居水平应从5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出发。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健康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构建了包括城市环境的健康性、城市的安全性、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活力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将北京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宜居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北京仅相当于这三个城市的67%,北京在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健康性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从不同城市宜居性特征差异分析入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构建了商品住宅的城市宜居性特征空间评价计量模型。得出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不同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主要是由经济水平、自然区位、政治区位、气候条件和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图书设施建设造成。鉴于城市的区位、气候和经济水平相对固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导致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菊新  
2013年3月11日,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三位政协委员分别以摩托车、地铁、汽车三种不同交通方式,从宣武门出发到终点前门,进行速度大比拼,结果,摩托车、地铁和汽车分别以10分钟、16分钟和27分钟到达终点。武汉市2004—2012年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武汉市城区内的平均车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许多城市先后采取限行、限购、限号等措施,但是,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常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城市交通怎么了?是投资不足吗?是马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忻昕  
为实现2020年辽宁宜居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们开展了"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工作,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为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调查逐渐明确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从而制定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路径。这一研究成果为其他省市农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