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4)
2023(10082)
2022(7846)
2021(6993)
2020(5525)
2019(12581)
2018(12791)
2017(24994)
2016(13571)
2015(15507)
2014(15953)
2013(15775)
2012(15055)
2011(13995)
2010(14458)
2009(13796)
2008(13662)
2007(12495)
2006(11796)
2005(11313)
作者
(41384)
(34179)
(34077)
(32412)
(21850)
(16040)
(15485)
(13251)
(13134)
(12338)
(11667)
(11258)
(11138)
(11044)
(10628)
(10619)
(10101)
(9938)
(9858)
(9680)
(9034)
(8395)
(8385)
(7813)
(7760)
(7750)
(7715)
(7645)
(7023)
(6764)
学科
(68860)
经济(68780)
(35467)
管理(35225)
中国(26272)
(25621)
企业(25621)
(21359)
地方(20518)
方法(20431)
业经(17408)
数学(16796)
数学方法(16679)
(14435)
农业(14231)
(14157)
银行(14142)
(13807)
(13371)
(13328)
(13063)
金融(13062)
(12176)
(12098)
贸易(12084)
(11632)
地方经济(10934)
发展(10382)
(10348)
环境(9995)
机构
学院(208217)
大学(207089)
(91113)
经济(89126)
研究(77034)
管理(73897)
理学(61237)
中国(60951)
理学院(60495)
管理学(59607)
管理学院(59213)
(46248)
(44866)
科学(43878)
(39429)
研究所(34949)
财经(34056)
中心(34010)
(33742)
(33077)
(30641)
北京(30504)
(30122)
师范(29871)
经济学(28766)
(27511)
(27402)
业大(26356)
经济学院(25773)
农业(25254)
基金
项目(121535)
科学(95196)
研究(94484)
基金(85299)
(72878)
国家(72176)
科学基金(60664)
社会(60602)
社会科(57340)
社会科学(57329)
(47969)
基金项目(44025)
教育(42514)
(39920)
编号(39841)
自然(34758)
资助(34463)
成果(34381)
自然科(33842)
自然科学(33831)
自然科学基金(33197)
(32856)
课题(28860)
重点(27740)
发展(27247)
(26878)
(26791)
国家社会(24867)
(24806)
(24291)
期刊
(116237)
经济(116237)
研究(72956)
中国(47803)
(33261)
(31872)
管理(30131)
学报(27987)
科学(27428)
教育(27380)
(26951)
金融(26951)
农业(22300)
大学(21936)
业经(20319)
学学(20259)
经济研究(18752)
技术(18142)
财经(17440)
问题(16355)
(15109)
(12711)
商业(11243)
国际(11154)
(10869)
理论(10749)
现代(10592)
图书(10546)
技术经济(10433)
经济问题(10257)
共检索到343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劲松  
未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以宜居理论指导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将促进我国的城镇化更加健康发展。该文简要介绍了宜居理论,阐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理念的演变,最后提出了以宜居理论指导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木南  
1.缺乏系统化思维,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土地管理制度、主导产业、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改革。然而,当前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却局限于农村土地的资本化,着重于解决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土地缺口问题,不顾及农业的长远发展,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强力推行城乡间的土地增减挂钩和农民的集中居住。由此制定的政策缺乏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杨威  
城镇化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原则,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五大偏向问题,提出实现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均衡城镇化发展模式、解决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问题、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和就近转移、推进农民工与市民的平权、改变各城市在GDP上的恶性竞争局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先明  肖太寿  
财税政策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既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筹集资金,又能发挥资源配置职能。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瓶颈中,财税体制是关键,且"农民变市民"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1.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下财力事权不对等。为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总体财政收入的比重,我国自1994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英  
本文针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实 ,提出了我国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通过研究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印度等国城镇化的特点 ,对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选择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政  刘绪祚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圆梦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推动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纵深迈进,研究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互动发展关系,对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体制改革及创新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有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国层面VAR模型与省际面板实证分析,找出当前两者互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瞄准两者对接点及增强协同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小勇  
本文首先基于西方空间生产理论以及中国城镇化空间生产本身具有的自然、政治、经济与社会属性,将政治、资本、社会三个元素嵌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的时代背景与特殊内涵,研究资本-政府-社会的中国城镇化空间生产运作逻辑。其次,从新型城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即"人的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切入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者之间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政策过程、内在规律与特征趋势,从而为研究城镇化领域的相关官员、专家、学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国刚  
"城镇化"范畴的界定,直接关系着对城镇化的理解和研究取向。以人口的户籍、居住地和从业等状态来界定城镇化在理论上是不周全的,在逻辑上是难以贯彻到底的。要弄清"城镇化"的真实含义,既需从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入手,也需考虑到人们的各项需求满足程度。在城镇化建设中,一方面应注意改善"住、行、学"的供求短缺状况,提高城乡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海龙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整体水平已有长足进步,但两者的互动发展并不是特别协调,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经过对我国工业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多种模式及其作用机理的考察,发现存在模式粗放、行政干预、互动不足等问题,建议以产业、交通、人口等为抓手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钱晓颖  曾超  
工业化是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工业化也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年度数据,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相关理论,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化发展程度指标与工业化结构指标都对我国的城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影响效果大体相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丕荣  
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之一 ,本文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阐述中国城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就业、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意义 ,并探讨加快城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和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虎  乔标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困境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国内依然缺乏有关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更遑论如何优化调控二者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探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对它们的优化调控方法,寄希望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同时,也希望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理论能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分析表明,通过资源倒逼机制、政策整合作用以及发展城市群等,可以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建新  段禄峰  
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文章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廷柒  韦怀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