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6)
- 2023(18113)
- 2022(14984)
- 2021(13839)
- 2020(11856)
- 2019(27230)
- 2018(26854)
- 2017(51260)
- 2016(27647)
- 2015(31119)
- 2014(31228)
- 2013(31013)
- 2012(28548)
- 2011(25668)
- 2010(25834)
- 2009(24294)
- 2008(24318)
- 2007(22116)
- 2006(19441)
- 2005(17417)
- 学科
- 济(117166)
- 经济(117003)
- 业(103138)
- 管理(88995)
- 企(83721)
- 企业(83721)
- 方法(52167)
- 农(52119)
- 数学(43005)
- 数学方法(42447)
- 财(36378)
- 业经(35764)
- 农业(34518)
- 中国(30908)
- 制(25726)
- 务(23380)
- 财务(23306)
- 财务管理(23259)
- 地方(22762)
- 企业财务(21989)
- 贸(21256)
- 学(21253)
- 贸易(21246)
- 易(20673)
- 技术(20487)
- 和(19378)
- 理论(19292)
- 策(18808)
- 体(17887)
- 划(17638)
- 机构
- 学院(399770)
- 大学(394996)
- 济(163402)
- 经济(159894)
- 管理(158161)
- 理学(135521)
- 理学院(134158)
- 管理学(131899)
- 管理学院(131166)
- 研究(129054)
- 中国(101400)
- 京(82714)
- 农(80594)
- 科学(79304)
- 财(76885)
- 所(65167)
- 业大(63492)
- 江(63249)
- 农业(62339)
- 中心(62295)
- 财经(59806)
- 研究所(58571)
- 经(54182)
- 北京(51342)
- 州(49867)
- 范(49240)
- 经济学(48877)
- 师范(48653)
- 院(46264)
- 经济学院(44178)
- 基金
- 项目(264660)
- 科学(207980)
- 研究(193386)
- 基金(191424)
- 家(166947)
- 国家(165395)
- 科学基金(142355)
- 社会(123186)
- 社会科(116307)
- 社会科学(116272)
- 省(105897)
- 基金项目(101185)
- 自然(92077)
- 自然科(89973)
- 自然科学(89943)
- 自然科学基金(88373)
- 教育(87817)
- 划(87362)
- 编号(79637)
- 资助(77761)
- 成果(63985)
- 重点(59190)
- 部(58099)
- 发(57501)
- 创(56687)
- 课题(53947)
- 创新(52481)
- 科研(51184)
- 业(50901)
- 国家社会(50614)
- 期刊
- 济(189273)
- 经济(189273)
- 研究(111640)
- 中国(81923)
- 农(79754)
- 学报(63183)
- 财(63024)
- 管理(59334)
- 科学(58343)
- 农业(53833)
- 大学(48942)
- 学学(46175)
- 教育(37812)
- 融(37710)
- 金融(37710)
- 技术(37285)
- 业经(36701)
- 财经(29749)
- 业(28307)
- 经济研究(27866)
- 经(25628)
- 问题(25407)
- 图书(22154)
- 技术经济(21289)
- 版(21265)
- 统计(18772)
- 世界(18689)
- 商业(18426)
- 现代(18381)
- 贸(17766)
共检索到603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讨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先序问题,既是对农村居民呼声的关注,又是充分考虑财政负担能力下的“量力而行”和“稳妥有序”。本文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分为宜居型、宜业型和和美型三类,并利用调研数据和IPA分析法讨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居民需求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宜居型服务、宜业型服务和和美型服务。第二,农村居民满意度和加权满意度打分均值分别为5.703分和5.466分,表明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低,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供给与需求脱钩的问题。第三,IPA分析结果表明,基本社会保障、便利生活条件和通讯道路设施等服务未来需要“优势保持”,公共医疗卫生、休闲文化体育和公共就业培训等服务未来需要“重点改进”,农村生态环境和公共基本教育服务未来需要“缓慢改进”,农业生产设施和乡村治理效能服务未来需要“顺其自然”。第四,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度排序和满意度排序存在区域差异。鉴于此,本文就全面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重点提高宜居型服务供给,以及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因发展阶段制宜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金泽 赵峰松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分析了营口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兴旺 内涵 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李越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入及“三治融合”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李越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入及“三治融合”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德起 王世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深入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1—2020年31个省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和Moran指数揭示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状况。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内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稳步上升,东部地区建设水平最高而西部地区年均增速最快;第二,建设水平的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因;第三,从时间演进上看,全国及三大地区内建设水平的绝对差异均逐渐减小,但全国及东部地区的排头省份与落后部分省份间始终存在较大差距;第四,从空间演进上看,聚集模式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仅有部分省份完成向促进区或辐射区的跃迁。因此,进一步从充分激活各类生产要素、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省施策三个方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应对论与“和”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基层实践派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理论—政策”大循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应对论与“和”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基层实践派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理论—政策”大循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国栋
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探索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而为建设农业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建设核心要义、政策内容以及时间演进的深度分析,总结梳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挖掘认识和灵活运用乡村价值,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新时代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根榕
核心提示为切实有效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亟须优化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统筹村庄发展。本文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规划中的核心要义,分析了当前村庄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留村庄风貌特色、增强规划实施监管、加强土地政策结合等优化方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明星 胡建
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是加速与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目标的同向性、使命的同质性、价值的同一性、实践的互动性。针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存在的发展要素组合亟需优化、产业创新有待加强、科技驱动动力不足、亟需汇聚多元建设力量等困境,亟需采取重组织、强产业、兴科技、聚力量等多元融合的举措,实现发展要素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优化、注重科技赋能、汇聚多元建设主体合力,巧借新质生产力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实践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还比较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强
关键词:
生态宜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卫荣
在对浙江不同经济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农村三类14项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揭示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结构、效率、均等化等多元困境,并从投入机制、供给结构、决策机制等视角提出了优化供给的系列对策。
关键词:
农民满意度 浙江农村 公共服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总体还比较滞后,投资缺口大,迫切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当前,国家严格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定推进金融市场化发展,金融机构支持生态宜居项目面临融资缺模式、项目缺现金流、承贷主体缺实力、政策缺界定"四缺"的困境,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进一步明确思路重点、创新融资模式、培育合格融资主体,助力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玉春 乔文 王芳
本文采用陕西省陕北和关中地区32个乡(镇)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评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归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对农村道路、教育、医疗卫生、农田水利设施、生活饮水、生活垃圾处理及政府和村委会对农村公共品的支持情况等的满意度有优先次序性,除家庭人均收入外,其他农民个体特征对农民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农民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星 金恒
分析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PPP模式在宜居乡村建设的可行性,然后阐述这种模式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及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在宜居乡村建设推广PPP模式的建议,包括加强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能力、提高政府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
关键词:
宜居乡村 PPP模式 基础设施 小康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