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2)
- 2023(11987)
- 2022(10482)
- 2021(9775)
- 2020(8114)
- 2019(19132)
- 2018(18906)
- 2017(36414)
- 2016(20093)
- 2015(22529)
- 2014(22639)
- 2013(22436)
- 2012(20486)
- 2011(18600)
- 2010(18431)
- 2009(16854)
- 2008(16422)
- 2007(14218)
- 2006(12568)
- 2005(10945)
- 学科
- 济(81774)
- 经济(81677)
- 管理(56307)
- 业(51460)
- 企(43880)
- 企业(43880)
- 方法(38594)
- 数学(32809)
- 数学方法(32383)
- 中国(22470)
- 学(20521)
- 农(19457)
- 财(18452)
- 业经(17752)
- 地方(17448)
- 理论(15563)
- 和(13826)
- 环境(13256)
- 农业(13210)
- 制(12691)
- 贸(12568)
- 贸易(12563)
- 易(12098)
- 技术(11899)
- 务(11515)
- 财务(11452)
- 财务管理(11427)
- 划(11351)
- 教育(11324)
- 企业财务(10840)
- 机构
- 大学(290746)
- 学院(286060)
- 管理(114279)
- 济(108742)
- 经济(106098)
- 理学(99537)
- 研究(98761)
- 理学院(98371)
- 管理学(96554)
- 管理学院(96081)
- 中国(69931)
- 科学(65213)
- 京(63638)
- 所(50320)
- 农(48491)
- 财(47921)
- 研究所(46411)
- 业大(45914)
- 中心(43252)
- 江(40458)
- 北京(40231)
- 范(39335)
- 财经(39047)
- 师范(38914)
- 农业(38425)
- 院(36607)
- 经(35550)
- 州(33402)
- 经济学(31964)
- 师范大学(31867)
- 基金
- 项目(202866)
- 科学(158312)
- 基金(146142)
- 研究(144329)
- 家(128937)
- 国家(127910)
- 科学基金(108979)
- 社会(89132)
- 社会科(84235)
- 社会科学(84207)
- 省(79363)
- 基金项目(78187)
- 自然(73212)
- 自然科(71464)
- 自然科学(71442)
- 自然科学基金(70130)
- 划(67761)
- 教育(65817)
- 资助(60456)
- 编号(58311)
- 成果(47064)
- 重点(45632)
- 部(43866)
- 发(42960)
- 创(41566)
- 课题(40707)
- 科研(39021)
- 创新(38771)
- 计划(37949)
- 大学(37004)
- 期刊
- 济(116620)
- 经济(116620)
- 研究(83935)
- 中国(51311)
- 学报(49696)
- 科学(45384)
- 农(42591)
- 管理(40627)
- 大学(36666)
- 财(34680)
- 学学(34423)
- 教育(32943)
- 农业(30071)
- 技术(24249)
- 融(19308)
- 金融(19308)
- 财经(18420)
- 业经(18141)
- 经济研究(18110)
- 问题(16575)
- 图书(15982)
- 经(15649)
- 业(15507)
- 科技(14798)
- 理论(14078)
- 技术经济(13867)
- 资源(13459)
- 版(13386)
- 现代(13105)
- 实践(13036)
共检索到407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业锦 张文忠 田山川 余建辉
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昂贵代价的反思。宜居城市的提出,成为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宜居城市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重点回顾了宜居城市概念、内涵等研究内容,集中讨论了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人居环境 理论基础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山川
回顾了宜居城市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定义,简述和评价了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国外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应当把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与国内城市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指导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宜居性 可持续发展 生活质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荷锋 蒋晓莹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人类科技创新范式面临剧烈变革,探索创新范式一般性理论及演化规律,是预测和发展中国特色创新范式、助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和归纳国内外创新范式研究的前沿进展,对创新范式的概念建构、理论基础及演化与评价研究进行评述与总结,并针对创新范式概念“具体化”和“丛林化”、一般性理论框架缺失等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构想与建议,对于推进创新范式研究的进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创新范式 概念建构 理论基础 演化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柳景峰 丁明虎 效存德
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是认识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信息指标,本文从影响水汽稳定同位素含量的物理过程入手,即源区蒸发、传输及凝结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影响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平衡分馏和动力分馏的理论基础;回顾了传统观测方法、近期发展的激光光谱仪及卫星遥感红外光谱仪等大气水汽同位素观测新手段,重点分析了光谱仪及遥感观测方法的优势及应用,表明实时观测和遥感监测成为目前水汽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手段;总结了目前大气水汽同位素观测研究在同位素基础理论、地表过程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汇总分析了大气水汽同位素环流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表明同位素环流模型在全球及区域气候过程、古气候恢复以及环境信息重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会成为今后气候系统研究的新方法;最后提出水汽同位素研究的新焦点即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观测、氢氧同位素的新指标如过量17O以及同位素气候模型的发展完善及应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宫晓东 李玉龙 解惠然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框架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适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评价要素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从政策发展与评价研究两个方面、实体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城市和社区两个范畴,对世卫组织2005年提出适老宜居城市建设理念以来我国相关评价研究脉络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冰 付梅臣
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研究的重点。城市的宜居水平,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也影响到个体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然而,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不同专家学者采用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文章利用科技文本挖掘技术对海量相关文献进行词汇挖掘,分析不同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研究的共同关注主题及关键词,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及现有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提出一套新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城市宜居层次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健康、交通与通信、环境质量、文化教育、休闲场所等评价内容是目前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中的重点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居民生活 城市规划 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双 张雪花 雷喆
近年来,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给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和指标参考值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具有引导作用。本文综合考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从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生态宜居程度综合评价,最后认为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以后发展过程中更应注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方面,并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春东 马珂 苏敬瑞
文章通过对现有生态、宜居城市研究的综述,提出居民满意度是生态宜居城市评价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因素。为研究居民满意度在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并使评价结果能够正确指导城市建设实践,提出生态指标和宜居指标相结合的、基于居民满意度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丽萍 郭宝华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判别标准 发展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翁羽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产业支撑 生态化 生活性服务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勇
对国内宜居城市的概念研究进行了描述,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宜居城市是一个动态、综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无论从软环境还是硬环境,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来看,宜居城市最终要落实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
关键词:
宜居城市 概念研究 综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廖元旭
随着我国"天人合一"城市理念的兴起,对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审计内容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审计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评价指标,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江松 鹿春江 徐唯燊
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现代大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特大城市宜居水平应从5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出发。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健康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构建了包括城市环境的健康性、城市的安全性、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活力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将北京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宜居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北京仅相当于这三个城市的67%,北京在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健康性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关键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宜居城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虎伟
混和方法研究是继定量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但是纵观现有国内研究文献,还未见对混合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特点做深入研究。为了丰富我国高等教育方法论范式,提高高等教育研究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混合方法研究的本土化进程,有必要从质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三者比较的角度对混合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特点做进一步译介。
关键词:
质性研究 定量研究 混合方法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