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7)
- 2023(10338)
- 2022(9143)
- 2021(8894)
- 2020(7396)
- 2019(17371)
- 2018(17583)
- 2017(33503)
- 2016(18249)
- 2015(20357)
- 2014(20411)
- 2013(19954)
- 2012(17993)
- 2011(16200)
- 2010(16130)
- 2009(14753)
- 2008(14323)
- 2007(11950)
- 2006(10716)
- 2005(9364)
- 学科
- 济(70113)
- 经济(70029)
- 管理(49367)
- 业(45669)
- 企(39519)
- 企业(39519)
- 方法(31758)
- 数学(27117)
- 数学方法(26795)
- 中国(18404)
- 学(18397)
- 农(17553)
- 财(17350)
- 业经(15907)
- 制(14568)
- 地方(13977)
- 理论(13521)
- 和(11823)
- 教育(11489)
- 农业(11457)
- 贸(11111)
- 贸易(11105)
- 易(10746)
- 技术(10656)
- 体(10650)
- 银(10432)
- 银行(10396)
- 务(10248)
- 环境(10233)
- 财务(10188)
- 机构
- 大学(253595)
- 学院(249101)
- 管理(100916)
- 济(96246)
- 经济(94058)
- 理学(87597)
- 理学院(86620)
- 管理学(85186)
- 研究(84860)
- 管理学院(84715)
- 中国(60814)
- 京(54448)
- 科学(53118)
- 财(44802)
- 所(42192)
- 研究所(38618)
- 农(37680)
- 中心(37099)
- 业大(36783)
- 财经(35610)
- 范(35414)
- 江(35342)
- 师范(35124)
- 北京(34864)
- 经(32441)
- 院(30867)
- 农业(29298)
- 师范大学(28854)
- 州(28848)
- 经济学(28198)
- 基金
- 项目(173219)
- 科学(135541)
- 研究(129067)
- 基金(124596)
- 家(108032)
- 国家(107117)
- 科学基金(91785)
- 社会(79273)
- 社会科(74911)
- 社会科学(74891)
- 省(67075)
- 基金项目(66556)
- 自然(59704)
- 教育(59536)
- 自然科(58265)
- 自然科学(58252)
- 自然科学基金(57171)
- 划(56794)
- 编号(53651)
- 资助(50815)
- 成果(44456)
- 重点(38348)
- 部(38092)
- 课题(36703)
- 发(36291)
- 创(35875)
- 项目编号(33377)
- 创新(33339)
- 科研(32858)
- 教育部(32816)
- 期刊
- 济(105635)
- 经济(105635)
- 研究(77742)
- 中国(46703)
- 学报(39743)
- 管理(36606)
- 科学(36395)
- 教育(34565)
- 农(33746)
- 财(32736)
- 大学(29998)
- 学学(27585)
- 农业(23621)
- 技术(21547)
- 融(19302)
- 金融(19302)
- 财经(17017)
- 业经(16584)
- 经济研究(16513)
- 图书(15703)
- 经(14403)
- 问题(13495)
- 理论(13427)
- 实践(12491)
- 践(12491)
- 科技(12301)
- 业(11582)
- 技术经济(11448)
- 情报(11310)
- 现代(11235)
共检索到362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万倩雯 卫田
定性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定性研究复杂的哲学基础以及定量研究相对的主导地位使得学者们对“如何评价并提升定性研究可信度”感到疑惑。为了系统有效地释疑,本文首先通过回溯定性研究的历史沿革,审视实证主义、诠释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三类哲学基础,揭示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其次,本文结合顶级期刊论文阐释、对比不同哲学基础的定性研究可信度评价标准与提升举措,以明确定性研究可信度的内核以及哲学基础对评价标准的影响;最后,本文梳理研究结论,展望定性研究发展趋势,预测可信度评价标准的演化。本文旨在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全面细致地阐释解答学者对定性研究可信度的疑惑,以期促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万倩雯 卫田
定性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定性研究复杂的哲学基础以及定量研究相对的主导地位使得学者们对“如何评价并提升定性研究可信度”感到疑惑。为了系统有效地释疑,本文首先通过回溯定性研究的历史沿革,审视实证主义、诠释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三类哲学基础,揭示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其次,本文结合顶级期刊论文阐释、对比不同哲学基础的定性研究可信度评价标准与提升举措,以明确定性研究可信度的内核以及哲学基础对评价标准的影响;最后,本文梳理研究结论,展望定性研究发展趋势,预测可信度评价标准的演化。本文旨在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全面细致地阐释解答学者对定性研究可信度的疑惑,以期促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占昌 陈立文 杜凤霞 尹志军
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以各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手段,为现实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本文从技术经济学科的初步形成阶段、发展停滞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入手,对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并且通过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方向、目前检索到的1054篇博士学位论文、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研究,对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现状、技术经
关键词:
技术经济 历史沿革 课程建设 研究方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增正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教育经济学是随着对人力资本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 ,逐渐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走入大学和研究生的课堂。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英语国家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及其内容。首先追述了人力资本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 ,阐释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相关成果。最后 ,阐释了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秀兰 张冰洁
从馆际互借的产生、传统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及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三个阶段梳理了我国馆际互借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各阶段我国馆际互借工作取得的成就;最后对我国馆际互借工作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没有全国统一的互借规则,没有全国统一的协调机构及全国性、规模化的联合目录尚需完善等方面总结了我国馆际互借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馆际互借 文献传递 图书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娜
并购是市场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常用手段之一。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胜红 伍中信
从人类起源探析古代审计与会计哲学基础同源,梳理中西方审计史料,揭示了夏、商、周三代亲亲尊尊封建宗法等级思想、秦朝法家思想和汉武帝之后新儒家思想的中国古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反对科学主义中国化的费尔巴哈等人本主义思想和倡导科学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中国近现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神本主义思想和西塞罗人文主义思想的西方古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以美英为主基督教文明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十八世纪德国人文主义思想、歌德等"人格"人文主义思想的西方近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以美英为主基督教文明的反科学主义费尔巴哈等人本主义思想和倡导科学主义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西方现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通过人类审计思想历史演进哲学观点验证物本经济阶段雇佣审计思想产生规律,借此规律探析出雇佣审计思想→合作审计思想→共享审计思想的人类审计思想一般演进规律。
关键词:
审计思想 儒家思想 基督教思想 哲学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海航 孟领
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优化重组,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直接关系到央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及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国有企业重组的历史发展、中央企业重组的历史考察出发,回顾了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重组的历程,对当前中央企业重组思路从规划、主体、方式、目标、途径、过程、内容、范围八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中央企业 重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本文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的萌芽与初期发展、学术职业的形成和确立、学术职业的巩固与繁荣、学术职业的困境与新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分析,说明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的特点。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清田 权利霞
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发展的历史不仅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提供镜鉴,而且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和版本迭代更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发展的三阶段论:学习借鉴—自主探索—主动构建,并对最新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进行了简评。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教材 历史沿革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清田 权利霞
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发展的历史不仅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提供镜鉴,而且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和版本迭代更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发展的三阶段论:学习借鉴—自主探索—主动构建,并对最新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进行了简评。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教材 历史沿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洪煜 钟秉林 赵应生 张筱茜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自民国时期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初创阶段、规范发展、恢复和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等4个阶段。当前,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入学选拔难以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培养质量不高、学位授权制度尚待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评价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今后,要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提高人才选拔的多样性、有效性;加快学科设置与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引导各校研究生教育准确定位和特色发展;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加快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历史沿革 现状问题 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筱平 陆军 陆叔云
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回顾,分析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亦菡 韩映雄 朱公孟
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经历了起步、稳步和调步三个阶段,分析了研究生招生规模数字的起落与政策变化的对应表现,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政策越来越尊重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 规模 历史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