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8)
- 2023(7941)
- 2022(6494)
- 2021(5624)
- 2020(4562)
- 2019(10007)
- 2018(9211)
- 2017(16837)
- 2016(9430)
- 2015(10057)
- 2014(9549)
- 2013(9359)
- 2012(8588)
- 2011(7675)
- 2010(7463)
- 2009(6739)
- 2008(6559)
- 2007(5713)
- 2006(4939)
- 2005(4339)
- 学科
- 济(36033)
- 经济(35986)
- 管理(28198)
- 业(26422)
- 企(20679)
- 企业(20679)
- 方法(17195)
- 数学(15481)
- 数学方法(15320)
- 财(10634)
- 农(10400)
- 中国(10067)
- 学(9366)
- 贸(9106)
- 贸易(9099)
- 易(8899)
- 业经(8255)
- 农业(7334)
- 务(6727)
- 财务(6721)
- 财务管理(6706)
- 企业财务(6429)
- 制(6373)
- 技术(6155)
- 环境(6119)
- 地方(5990)
- 银(5543)
- 银行(5501)
- 融(5467)
- 金融(5467)
- 机构
- 大学(136471)
- 学院(134062)
- 济(55179)
- 经济(54227)
- 研究(50468)
- 管理(50148)
- 理学(44466)
- 理学院(43932)
- 管理学(43071)
- 管理学院(42864)
- 中国(36449)
- 科学(34188)
- 农(33819)
- 京(28986)
- 农业(27390)
- 业大(27268)
- 所(26921)
- 研究所(25081)
- 财(23345)
- 中心(22264)
- 江(19363)
- 财经(19129)
- 院(18842)
- 农业大学(18264)
- 北京(17708)
- 经(17627)
- 经济学(17121)
- 省(16279)
- 范(15712)
- 经济学院(15651)
- 基金
- 项目(100601)
- 科学(78646)
- 基金(75034)
- 家(70359)
- 国家(69819)
- 研究(63941)
- 科学基金(58239)
- 社会(42157)
- 自然(41030)
- 自然科(40125)
- 社会科(40117)
- 自然科学(40107)
- 社会科学(40106)
- 基金项目(39793)
- 自然科学基金(39435)
- 省(38526)
- 划(33955)
- 资助(30209)
- 教育(28889)
- 重点(23447)
- 编号(22455)
- 部(21790)
- 计划(21677)
- 发(21312)
- 创(21217)
- 科研(20424)
- 创新(19923)
- 业(19090)
- 科技(19045)
- 国家社会(18474)
共检索到190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有慈 李妹 张兴才 曹子林 王晓丽
【目的】为构建直干桉促萌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定干高度和定干时间对直干桉苗木萌蘖嫩枝的影响。【方法】以1年直干桉实生苗为试材,采用2因素(定干高度:5、10、15、20 cm;定干时间:9、10、11月)全面试验设计进行定干高度与定干时间对直干桉萌蘖嫩枝数量、有效嫩枝数量、有效嫩枝长度和有效嫩枝基径效应影响的研究,分析最佳定干高度和定干时间。【结果】定干处理后60与120 d,萌蘖产生的嫩枝数量(4.68,3.72,0.30枝·株-1),有效嫩枝数(3.25,3.38枝·株-1),有效嫩枝长度(8.639,9.878 cm),有效嫩枝基径(0.748,1.217 mm)效果最好的均为处理组合A4B1(定干高度20 cm,定干时间9月)。60 d与120 d 12个处理组合间的嫩枝数、有效嫩枝数、有效嫩枝长度、有效嫩枝基径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总体上处理组合A4B1显著大于其余处理组合;因素水平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因素均是影响苗木的主要因子,总体上A4极显著大于其他3个水平,B1极显著大于其他2个水平,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1。【结论】综上,定干高度与定干时间对直干桉苗木萌蘖能力影响极其显著,利于直干桉苗木促萌的最优处理组合为A4B1(定干高度20 cm,定干时间9月),定干高度是影响苗木萌蘖的主要因子,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试验结果采取最适定干高度与定干时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世军 陈广超 徐建民 李光友 宋佩宁 郭文仲
对建立在江门罗坑镇的8.5年生桉树(Eucalyptus)杂种无性系进行材性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材积、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树皮厚度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单株材积和树皮厚度在重复间差异不显著,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在重复间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重复间差异显著;树皮厚度在不同高度间差异极显著,木材密度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和宽度差异不显著.从参试无性系不同树干高度的材性均值可以看出:不同无性系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树皮厚度变异规律均不同,开展木材利用时无需考虑木材位置;纤维宽度随树干高度呈递减趋
关键词:
杂种桉 无性系 材性性状 变异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淡清 刘永平 郑行生 朱仁刚 黄永祥
对直干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弯曲度和枝径比等 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母本效应 (FEM)、父本效应 (MAL)和特殊正反交效应 (SRE)进行了分析 ,重点讨论了树高、胸径和材积 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这些性状主要受SRE和MAL的控制 ,GCA仅对树高和枝下高有较小的影响。有两个亲本数量性状的GCA值高 ,可用于建立种子园。直干桉自交衰退非常严重 ,有 8个组合的数量性状显著高于平均值。对直干桉进行遗传改良的最好途径是 :通过杂交育种 ,从中再选出优异个体进行无性繁殖 ,培育出优良无性系后应用于生产。若要以建立种子园来改良直干桉 ,必须引进或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和
对直干桉进行过3个肥种施肥量、造林密度、整地方法和规格等5个因素4个水平的试验.本文初报了试验开展近2年的观测及分析结果,阐述了现阶段不同栽培措施对直干桉生长影响的顺序,各因素不同水平与直干桉生长的关系,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出满足2年生直干桉速生、丰产、效益三指标的合理栽培措施.
关键词:
直干桉 栽培 正交设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 罗天祥 邓坤枚 李文华
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综合反应了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是植物适应环境所体现出的关键叶性状。为深入了解SLA和LDMC沿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该文对云南省永仁县万马乡2株云南松(树高14.4m,树龄29年;树高30.2m,树龄138年)不同冠层高度叶片SLA和LDMC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年龄树木、不同叶龄SLA和LDMC的差异,初步探讨了SLA和LDMC在云南松冠层中的垂直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对于SLA,29年生云南松当年叶和1年叶比138年生云南松分别高27.66%和16.71%;对于LDMC,138年生比29年生分别高14.67%和5.10%;②SLA与LDMC成...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含量 云南松 冠层高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明灼 李群 彭方仁 申鹭鹭 梁有旺 韩明慧 王昆荣
以2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对香椿芽菜的产量、感官品质、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0,20,40,60,80 cm截干处理下,顶芽的感官品质差异不显著,侧芽的感官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顶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顶芽的产量、维生素C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侧芽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侧芽的产量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祖梁 王飞 顾克军 张传辉 顾东祥 李想 孙仁华 杨四军
为明确稻茬麦合理的氮素施用及秸秆养分归还特征,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1∶9,3∶7,5∶5,7∶3,施氮量225 kg/hm2)对小麦群体干物质、氮、磷和钾积累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以基追比5∶5处理最高。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存在明显的层次分布,适当提高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植株各层干物质、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不同施氮处理叶片干物质、氮、磷主要积累于中上层,钾积累于下层;茎鞘干物质和钾主要积累在下层,氮、磷积累在中上层。各叶层、茎鞘层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残茬秸秆(倒4层叶+倒4层茎+颖壳和穗轴)干物质、氮、磷、钾...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稻茬小麦 氮磷钾 垂直分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岳忠 王开芳 刘元铅 吴德军 陈宝泉 刘维国 王华田
利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密度与4种定干高度对叶用银杏Gingobiloba枝梢生长量、叶片产量及叶片主要有效药用成分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与定干能明显改善林冠光照条件,促进枝条萌发和枝条生长,增加单株叶片数、叶面积和叶产量,在采叶园的经营初期,较大密度(60~40cm×20cm)仍能获得较高的叶片产量;叶片黄酮和内酯含量随定干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在不影响产叶量的前提下,定干高度宜适当降低,可采用离地30~50cm截干。表10参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子祥 马琳 陈晓鸣 李杨
对角倍蚜分批上树及接种方法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迁飞接种(同批上树)时,单株虫瘿数为15.65个,而迁飞加挂袋(分批上树-A)及挂袋2次(分批上树-B)时,单株虫瘿数分别为48.39个和161.84个,增加了2.09倍和9.34倍;同时单叶虫瘿数也从1.69个增加到2.77个和3.42个;单株有虫瘿复叶数从8.70片增加到17.87片和46.00片;有虫瘿枝条率从21.65%增加到59.74%和91.58%。(2)迁飞接种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第1~7片复叶,其中1~5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迁飞加挂袋及挂袋2次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的第1~8片及第1~11片...
关键词:
角倍蚜 干母 虫瘿 数量 分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姗姗 韩之琪 谢学文 柴阿丽 石延霞 李宝聚
为探索干热处理后带菌种子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及病菌活力的影响,明确干热处理后种子贮藏的最佳条件。以3种自然带菌的黄瓜种子为材料,将不同干热处理后的带菌黄瓜种子在4℃中分别贮藏1,2,3,6,9个月,测定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平板保湿培养法和荧光双染技术测定种子上病原真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带菌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上病原菌的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70℃处理40,60min的黄瓜种子贮藏3个月后,3种带菌种子的发芽率均保持在88%以上,贮藏6个月后,发芽率均下降至约80%,70℃处理90 min的黄瓜种子贮藏3个月后,3种带菌种子的发芽率均下降至75%以下;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军 宫长荣 李伟 苏海燕 刘建军 王洁 邵年
为进一步优化密集烘烤工艺,以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量,研究了密集烘烤干筋期干球和湿球温度对烟叶致香物质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干筋前期干球温度54~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维红 赖慧灵 陈泽明 张晓华 兰思仁 邹双全
以3年生圆齿野鸦椿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含量多效唑(0、250、500、750、1 000 mg·L~(-1))对圆齿野鸦椿不同截干高度(30、55、80 cm)的矮化效果及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0 cm截干,随着多效唑含量的提高,圆齿野鸦椿幼树株高、节间距和枝条矮化显著;55、80 cm截干,多效唑含量为750、1 000 mg·L~(-1)时矮化效果显著;30、80 cm截干,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多效唑含量的提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高于对照;500 mg·L~(-1)多效唑处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30 cm截干,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500、1 000 mg·L~(-1)多效唑处理时MDA含量降至最低;500 mg·L~(-1)多效唑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圆齿野鸦椿的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截干30 cm, 1 000 mg·L~(-1)多效唑处理可通过调节圆齿野鸦椿幼树的生物量分配、细胞渗透性和抗氧化等,有效改善其生长和生理状况,得到株型娇小、观赏价值高的植株.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多效唑 截干 矮化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李贻铨 万细瑞
对酸性土壤上NP营养对杉木、湿地松、尾叶桉苗木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NP营养亏缺的解除,尾叶桉苗叶片、根系干物质的累积随之下降,光合产物向茎部转移;湿地松根、茎干物质积累随NP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光合产物的累积向叶片转移;杉木根系干物质随NP营养亏缺的解除而下降,光合产物向叶片和茎部转移。3个树种的共同特点是:在营养亏缺状态下,苗木根冠比(R/S)的提高实际上反应了苗木对土壤NP营养亏缺的适应性特征。关于NP营养与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关系可以应用异速生长模型、Thornley模型、功能平衡模型来表示,3种模型均能良好反应出酸性土壤上NP营养对苗木干物质分配的影响,应用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丹丹 杨秀珍 董南希 李清清 戴思兰
为探究氮质量浓度对盆栽小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干物质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本研究以盆栽小菊‘东篱秋心’为研究对象,以珍珠岩为栽培基质,设置不同氮质量浓度处理(40、120、180、240和350mg/L)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处理的干物质质量、养分含量、氮累积量和氮吸收效率等。结果表明:在240mg/L氮处理下,‘东篱秋心’生长最好,花、叶和全株干物质质量最大,且与180mg/L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根冠比随氮质量浓度提高呈减小趋势;各器官氮含量和累积量均在350mg/L氮处理下最大;花磷含量在240mg/L氮处理下最大;花、叶和茎钾含量均在40mg/L氮处理下最大;氮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氮质量浓度提高而减小。综合考虑,氮质量浓度为180~240mg/L,对应的氮施用总量为270~360mg/株,可作为该品种氮肥施用量参考值。
关键词:
氮质量浓度 盆栽小菊 干物质 氮磷钾养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新红 张安存 韩正光 吕宏飞 叶玉秀 周青
以两个水稻品种(南粳9108和CY-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下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水稻种子含水量和种子活力的影响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的成熟度与种子的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与种子含水量、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发芽势的影响高于发芽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减弱。齐穗后45 d(CY-1)和50 d(南粳9108),烘干温度为45℃或烘干时间10~15 h,种子含水量基本达到安全贮藏含水量的标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