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8)
- 2023(13480)
- 2022(11886)
- 2021(11068)
- 2020(9432)
- 2019(21669)
- 2018(21361)
- 2017(42536)
- 2016(23040)
- 2015(25662)
- 2014(25678)
- 2013(25622)
- 2012(23672)
- 2011(21033)
- 2010(20876)
- 2009(19285)
- 2008(18974)
- 2007(16871)
- 2006(14594)
- 2005(12735)
- 学科
- 济(95131)
- 经济(95014)
- 管理(67963)
- 业(66503)
- 企(55726)
- 企业(55726)
- 方法(48428)
- 数学(42571)
- 数学方法(42104)
- 财(26162)
- 农(23779)
- 中国(22873)
- 学(20988)
- 业经(19398)
- 地方(18095)
- 制(17907)
- 贸(17198)
- 贸易(17191)
- 务(16962)
- 财务(16893)
- 财务管理(16853)
- 易(16657)
- 农业(16125)
- 企业财务(16069)
- 理论(15455)
- 技术(14550)
- 和(14134)
- 银(14082)
- 银行(14037)
- 融(14032)
- 机构
- 大学(330241)
- 学院(326348)
- 管理(130931)
- 济(130718)
- 经济(127950)
- 理学(114315)
- 理学院(113077)
- 管理学(111066)
- 管理学院(110477)
- 研究(106489)
- 中国(78853)
- 京(69584)
- 科学(66467)
- 财(61492)
- 所(53295)
- 农(52860)
- 财经(49945)
- 业大(49663)
- 中心(48554)
- 研究所(48514)
- 江(46625)
- 经(45565)
- 北京(43526)
- 范(41866)
- 农业(41542)
- 师范(41440)
- 经济学(39968)
- 院(38756)
- 州(37957)
- 财经大学(37449)
- 基金
- 项目(225625)
- 科学(177447)
- 基金(165793)
- 研究(162130)
- 家(144686)
- 国家(143543)
- 科学基金(123608)
- 社会(102773)
- 社会科(97535)
- 社会科学(97510)
- 基金项目(87974)
- 省(86707)
- 自然(81679)
- 自然科(79842)
- 自然科学(79822)
- 自然科学基金(78423)
- 教育(74458)
- 划(73263)
- 资助(69632)
- 编号(64718)
- 成果(52371)
- 部(50398)
- 重点(49829)
- 发(46534)
- 创(46301)
- 课题(44067)
- 科研(43606)
- 教育部(43429)
- 创新(43201)
- 大学(42599)
- 期刊
- 济(137765)
- 经济(137765)
- 研究(95542)
- 中国(57779)
- 学报(54638)
- 科学(48685)
- 财(47487)
- 管理(47260)
- 农(47040)
- 大学(41395)
- 学学(39050)
- 教育(33691)
- 农业(32593)
- 融(27771)
- 金融(27771)
- 技术(27374)
- 财经(24800)
- 经济研究(22550)
- 业经(21409)
- 经(21095)
- 问题(18005)
- 图书(16929)
- 业(16788)
- 技术经济(16469)
- 理论(16332)
- 版(15474)
- 科技(15289)
- 实践(14868)
- 践(14868)
- 统计(14605)
共检索到46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彬 杨洋 潘爱玲
定增并购为探讨定向增发的驱动因素或利益输送提供了新线索,但定增折价与并购溢价的相关性不仅为利益输送提供更加隐秘的通道,同时也会导致市场评价的错位。本文以大股东是否参与为背景,对定增并购价格要素进行检验发现:大股东的参与是评价其价格偏离是否涉嫌利益输送的重要条件;从整体上看,价格偏离并非利益输送的绝对证据;定增折价率系大股东支持的代理变量,能够有效提升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但大股东未参与下的并购溢价率与利益输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观察发现,定增并购主体关联性是价格偏移的关键诱因。由此既验证了"定增折价治理假说",同时也为定增并购的科学决策与全要素监管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文杰 胡玥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工具,如何完善监管制度以保障定向增发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定向增发合理折价率的决定机制及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本文提出了有效识别"合理"与"非合理"折价的方法,并利用我国定向增发市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折价率实施"九折原则"以来,我国定向增发中"折价不足"~((1))发行比例远远高于"过度折价"~((2))的比例,并且"过度溢价"~((3))增发会显著拉升股价实现利益输送。只强调限制折价比例的监管思路,既达不到有效抑制利益输送的目的,又会挫伤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投资的积极性。本文不仅对有关定向增发折价率的研究进行了有益拓展,而且为进一步优化调整定向增发折价监管方式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利益输送 溢价发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沈华玉
本文利用2006-2015年定向增发的样本,对增发目的(1)、交易溢价率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全样本中,有资产交易的定向增发与增发折价率显著正相关;子样本1中(2),项目融资的定向增发与增发折价率显著负相关;子样本2中(3),交易溢价率与增发折价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目的、交易溢价率是通过定向增发公告前一日收盘价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而不是通过定向增发价格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希望本文结论能够给上市公司、投资者及政府部门带来借鉴,给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强 佘杰
在股权再融资的过程中,公司是否存在市场择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6年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定增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对定增折价率和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对于定价基准日和股票发行日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择时行为,无论何种类型的定向增发,只有定价基准日的择时能力显著影响公司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对于面向控股股东和机构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分别通过对定价基准日和发行日的择时来影响折价率;对于混合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择时行为对折价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机构定增或混合定增时,上市公司股价的长期超额回报为负,且对定价基准日择时能力越强,股价长期表现越差。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择时行为的认知,为完善我国定向增发定价规则的制定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择时定向增发 折价率 股价市场表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彬 潘爱玲 杨洋
定增并购的出现为追溯探讨定向增发的价值驱动性或利益输送性提供了新证据。本文采用2006—2013年交易数据对定增并购中大股东参与效果及其双主体关联性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参与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给市场传递涉嫌利益输送的不利讯号,但从长期看却能起到提升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及公司价值的战略效能,且大股东参与程度越高,其提升效果越显著;进一步观察双主体差异性发现,只有大股东未参与时,定增主体关联度才与利益输送呈现正相关性,而并购主体关联度则以积极效应为主。由此不仅能够自然破除"大股东剥夺假说",同时还可为定增并购的科学决策以及"全要素"监管模式的架构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定增并购 控股股东 主体关联 利益输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杜依倩 费一文
基于2008至2015年的290个定增并购事件,针对业绩承诺制度能否有效解决大股东参与下的利益输送问题,结合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DID)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业绩承诺产生的信号效应下短期利益输送未得到完全解决,但其产生的激励效应下长期利益输送程度有所改善,且股份补偿方式对大股东参与的定增并购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说明业绩承诺制度有待进一步改善,而股份补偿方式的业绩承诺在大股东参与的定增并购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定增并购 利益输送 业绩承诺 双重差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成永 邵巍
企业价值评估中控制权溢价与折价调整相对复杂且缺乏经验数据。文章整合了并购交易溢价、评估溢价等理论观点,构建了并购溢价率评估模型,推演了控制权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重大资产重组样本检验发现,控制权性质、制衡度以及管理层持股显著影响并购交易溢价和评估溢价,控制权转让比例与溢价关系不显著。因而,传统的控制权溢价与折价调整需要更多证据。根据控制权性质、制衡度、管理层持股对溢价影响的理论与证据,评估师可以在评估实践中充分考虑控制权这些维度的影响,以提升评估质量。
关键词:
交易溢价 估值溢价 控制权 评估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丽
以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为研究期间,选取沪深两市A股成功实施定向增发并购非上市公司的36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运用事件研究法、单变量T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折价率、市场绩效以及并购之后的经营业绩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已经转移到并购之后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其中关联交易就是一种重要方式,而且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存在多期进行的特点。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并购 控制权收益 利益输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贺 李曜 龙玉
定向增发是资本市场再融资的主要手段,涉及财富在新老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风险投资作为重要的机构股东,在其支持上市的公司中是否会对定向增发效率产生影响呢?文章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完成的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系统研究了风险投资对其支持的上市企业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能够显著降低定向增发折价率。(2)在面向内部大股东的定增中,风险投资主要发挥监督效应,降低增发前的盈余管理,缓解大股东的利益输送;在面向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定增中,风险投资主要发挥认证效应,提升公司股票信息度,缓解外部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在同时面向内部大股东和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定增中,监督效应和认证效应均存在。(3)进一步研究显示,在2017年2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定增新政后,风险投资降低企业定增折价率的效应依旧存在。文章拓展了风险投资在股票私募发行中的监督和认证功能研究,丰富了关于定增高折价形成机理的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完善企业定向增发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定向增发 风险投资 监督效应 认证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亭立 陈璐 杨松令
社会网络已成为网络个体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机构投资者是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主要承接者,通过共同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使机构投资者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机构投资者网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投资者网络结构中个体的位置特征(差异)对于定向增发价格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及关联方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显著较高,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折价率显著较低;机构投资者的网络位置特征是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的重要因素,参与增发的机构投资者网络中心度越高,定向增发折价率越低,验证了信息不对称假说;拥有丰富结构洞的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仕华 李维安
Kahneman(2003)在总结决策者的非理性特征时,发现除了过度自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非理性特征——锚定效应。已有研究只考察了并购溢价决策中高管过度自信的非理性因素,尚未考察锚定效应的非理性因素。本文旨在考察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文章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1年的并购事件样本,结果发现:并购溢价决策虽然受到理性因素的支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锚定效应。具体来说,如果决策情景中仅存在内在锚,不存在外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会呈现内在锚效应;如果决策情景中仅存在外在锚,不存在内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会呈现外在锚效应;如果决策情景中同时存在内在锚和外在锚,那么并购溢价决策中仍然会呈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翟进步
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方式并购资产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但倍受市场诟病和质疑的是该行为中存在利益输送现象,而交易中所涉及两笔资产的双重定价公允性是其核心问题。相比于提高增发股份股票折价率,通过操纵所收购资产评估价值、以较高资产估值增值率进行利益输送的方式则更为隐蔽。本文以2006-2014年期间发生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购买资产的223例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研究对象,从标的资产评估价值增值和定增股份折价的结合角度,研究这种双重定价安排下的更复杂的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研究发现,高估值增值率与高增发折价率在定增并购中相伴而存,这加剧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程度,而资产评估行业内部的声誉约束机制有利于抑制资产高估值从而减轻利益输送程度。实践启示在于声誉约束机制是提升重大资产重组中资产估值和定价公允性、减轻利益输送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声誉约束比较弱的资产评估机构,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完善其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资产评估机构的信用信息和处罚信息等措施以提升会员执业质量,这也为新近通过的《资产评估法》中有关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的更好落实和履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慧娟
本文选择2015年全通教育定向增发新股收购继教网技术和西安习悦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通教育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动因、方式和造成的经济后果进行探讨,并提出规范定向增发基准价格的确定、规范资产评估增值行为、限制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后的减持套现行为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定向增发 收购资产 利益输送 经济后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秀丽 马文颖
研究普遍认为,定向增发过程会伴随利益输送行为,并主要以压低发行价格作为输送途径。但统计数据表明,定向增发企业的市盈率远远高于公开增发企业的市盈率。为此,本文以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作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回归研究了控股股东参与认购、以非现金资产作为认购方式、定价基准日距首次发行日时间间隔、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大幅增长等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发行价格。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的利益输送方式是多样的,而不仅局限于压低发行价格。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利益输送 发行对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斌 俞静
本文以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情绪和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对定向增发折扣的影响。由于定向增发股票锁定期的存在,增加了发行对象的持股风险,从而迫使他们按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客观上抑制了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实证研究显示:定向增发折扣中不存在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是影响定向增发折扣的一个重要因素,定向增发折扣随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乐观情绪的上升而得以推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