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5)
- 2023(14371)
- 2022(11852)
- 2021(10898)
- 2020(9190)
- 2019(20453)
- 2018(19996)
- 2017(39262)
- 2016(21003)
- 2015(23205)
- 2014(23011)
- 2013(22639)
- 2012(20724)
- 2011(18489)
- 2010(19218)
- 2009(18818)
- 2008(18394)
- 2007(17020)
- 2006(15493)
- 2005(14233)
- 学科
- 业(99261)
- 济(86434)
- 经济(86289)
- 企(81835)
- 企业(81835)
- 管理(78616)
- 农(47800)
- 财(33624)
- 业经(33367)
- 方法(32209)
- 农业(32009)
- 中国(28063)
- 融(28021)
- 金融(28019)
- 制(27797)
- 银(26807)
- 银行(26800)
- 行(25934)
- 数学(24090)
- 数学方法(23848)
- 务(23666)
- 财务(23624)
- 财务管理(23591)
- 企业财务(22409)
- 策(20697)
- 体(19585)
- 技术(18248)
- 地方(16363)
- 贸(16324)
- 贸易(16308)
- 机构
- 学院(300134)
- 大学(289726)
- 济(133412)
- 经济(130741)
- 管理(122227)
- 理学(103649)
- 理学院(102790)
- 管理学(101602)
- 管理学院(101043)
- 研究(93983)
- 中国(83741)
- 财(68958)
- 京(58777)
- 农(56223)
- 财经(52431)
- 科学(49392)
- 江(48663)
- 经(47431)
- 中心(46543)
- 所(45455)
- 农业(42316)
- 业大(41911)
- 经济学(39938)
- 研究所(39710)
- 财经大学(38267)
- 州(37951)
- 北京(36610)
- 经济学院(36033)
- 经济管理(34454)
- 商学(34105)
- 基金
- 项目(185350)
- 科学(149139)
- 研究(144542)
- 基金(136127)
- 家(114459)
- 国家(113233)
- 科学基金(100402)
- 社会(95345)
- 社会科(90232)
- 社会科学(90211)
- 省(73839)
- 基金项目(71286)
- 教育(64827)
- 自然(61105)
- 编号(60126)
- 自然科(59740)
- 自然科学(59729)
- 划(59050)
- 自然科学基金(58749)
- 资助(54782)
- 成果(48840)
- 制(43048)
- 部(42357)
- 创(41900)
- 发(40723)
- 重点(40678)
- 课题(40649)
- 业(40088)
- 国家社会(39225)
- 性(39119)
- 期刊
- 济(161653)
- 经济(161653)
- 研究(92389)
- 中国(65140)
- 农(59216)
- 财(57643)
- 管理(49281)
- 融(48223)
- 金融(48223)
- 农业(39047)
- 科学(36983)
- 学报(35475)
- 业经(31697)
- 大学(29948)
- 学学(28831)
- 技术(27149)
- 财经(26802)
- 教育(26595)
- 经济研究(23529)
- 经(22993)
- 问题(20807)
- 业(20238)
- 技术经济(16598)
- 世界(16309)
- 农村(16199)
- 村(16199)
- 财会(15798)
- 贸(15527)
- 现代(15443)
- 农业经济(14775)
共检索到476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思呈 尹鹏飞 叶茜
客观识别定向降准政策在促进投资和融资时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对于涉农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定向降准政策对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与非涉农企业相比,涉农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水平显著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显著提高了涉农企业的长期贷款,优化了债务期限结构,而对长期投资没有显著影响,从而抑制了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分析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幅度越大,实施轮数越少,对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越有效。相对于针对特定类型银行,针对贷款流向的定向降准政策能够更有效发挥抑制效应。此外,这一抑制效应在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固定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走出去”企业的资本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缓解公司的投融资期限错配,该抑制效应在国有产权、主要节点城市的公司更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效应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研究结论为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优化公司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牛煜皓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即数字化转型助长了企业的“短贷长投”倾向。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银行信贷供给意愿更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大时更加明显,而较优的人力资本结构有助于缓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为企业加强风险管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高玉强 王子帅 张宇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信贷资源获取的视角,系统研究了大数据应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能显著抑制期限错配,改善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且在非国有企业和风险承担能力高的企业中效果更为明显。核心机制在于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前者表现为大数据可以增强企业实体业务的比较优势,进而提高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基于“规模偏好”的资金配置倾向;后者表现为大数据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信贷决策和资金配置的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辉 王博 孙沁茹
本文结合股票市场高频交易数据构建收盘价操纵监测识别模型,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就融资融券对市场操纵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能够抑制标的证券操纵行为的发生,对我国股市的公正运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融资融券的实施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而并非提高股价信息含量、缓解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来抑制操纵行为;最后,横截面分析结果显示,融资融券在中小板、创业板及股市处于熊市时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蒲红美 李进兵
为了促进农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首次推出了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来引导资金定向流动。目前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实施时间尚短,其作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检验,为此以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我国农业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农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并促进农业企业投资规模扩大,但对农业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效果却并不显著。在进一步对农业企业的规模进行研究后发现,定向降准政策背景下,农业企业的规模对其取得银行贷款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但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影响其投资规模的扩张。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建议完善相应监督考核体系,建立起商业银行正向激励与农业企业融资状况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设立涉农贷款专营机构,将农业企业贷款业务与其他企业贷款业务分隔开,给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专门通道,以降低农业企业融资成本,缩短贷款业务办理时间,提高农业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素荣 崔雪 霍江林
补贴退坡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文章基于2015—2020年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补贴退坡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补贴退坡政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补贴退坡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短贷长投”倾向,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这种影响在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补贴退坡政策冲击具有时间差异效应,表现为短期正向影响错配、中长期正向冲击效应逐渐减弱;补贴退坡政策通过收紧融资约束这一路径作用于投融资期限错配,其中内源融资能力发挥的部分中介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尧 洪卫青 谢香兵
以我国2008—2015年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企业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变动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强化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强化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期限错配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尧 洪卫青 谢香兵
以我国2008—2015年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企业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变动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强化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强化投融资期限匹配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期限错配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濛 吴昊旻
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效应。本文基于产业政策的宏观视角,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剖析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助于缓解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中其效果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政策通过发挥行业竞争效应、财政激励效应以及信贷配给效应降低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仍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为全面理解投融资期限结构变化提供了新视角,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宏 贾秀彦 吴君凤
我国大部分企业面临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是我国实务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越低,且该关系对于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信息与沟通对于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发挥决定性作用,内部控制通过改善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其投融资期限错配。从经济后果来看,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桂荣 曹志鹏
以2009~2015年沪深股市为研究对象,以标的股为处理组,非标的股为控制组,在使用倾向得分进行匹配的基础上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估计,检验了融资融券开启及四次扩容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政策确实会平抑股市的波动,有证据表明随着股票市场和融资融券政策趋于成熟,这种平抑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可以认为融资融券平抑股市波动的作用在股市泡沫时期更加明显。
关键词:
倾向得分 双重差分 融资融券 波动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桂荣 曹志鹏
以20092015年沪深股市为研究对象,以标的股为处理组,非标的股为控制组,在使用倾向得分进行匹配的基础上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估计,检验了融资融券开启及四次扩容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政策确实会平抑股市的波动,有证据表明随着股票市场和融资融券政策趋于成熟,这种平抑作用更加明显。此外,可以认为融资融券平抑股市波动的作用在股市泡沫时期更加明显。
关键词:
倾向得分 双重差分 融资融券 波动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楠 谢雁翔 王雷 金振
本文以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评估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能够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改善短贷长投,上述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高、市场化程度好的地区更显著。丰富权益融资、压缩融资成本及补充长期信贷是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有助于企业提升经营绩效,降低财务风险。金融改革试验区阶段性政策评估可为后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吉克作洛 张友棠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短期信贷本期增量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