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4)
- 2023(12044)
- 2022(9975)
- 2021(9217)
- 2020(7782)
- 2019(17598)
- 2018(17445)
- 2017(34255)
- 2016(18362)
- 2015(20053)
- 2014(20028)
- 2013(19837)
- 2012(18250)
- 2011(15950)
- 2010(16134)
- 2009(15276)
- 2008(15512)
- 2007(13978)
- 2006(12292)
- 2005(11272)
- 学科
- 业(86373)
- 企(78997)
- 企业(78997)
- 济(78263)
- 经济(78175)
- 管理(71259)
- 方法(32963)
- 财(29869)
- 业经(28815)
- 农(27728)
- 数学(25020)
- 数学方法(24754)
- 务(22872)
- 财务(22848)
- 财务管理(22826)
- 企业财务(21637)
- 农业(20040)
- 制(17835)
- 策(17718)
- 中国(17380)
- 技术(17147)
- 贸(15493)
- 贸易(15483)
- 易(15077)
- 划(14915)
- 理论(14500)
- 地方(13983)
- 和(13643)
- 体(13041)
- 银(12306)
- 机构
- 学院(258808)
- 大学(250681)
- 济(112506)
- 经济(110281)
- 管理(106221)
- 理学(90244)
- 理学院(89436)
- 管理学(88343)
- 管理学院(87861)
- 研究(79211)
- 中国(69619)
- 财(57056)
- 京(51732)
- 科学(44312)
- 财经(44122)
- 农(41620)
- 江(41511)
- 经(39962)
- 中心(38835)
- 所(38714)
- 业大(34480)
- 研究所(34099)
- 经济学(33785)
- 州(32651)
- 财经大学(32399)
- 农业(32321)
- 北京(32174)
- 经济学院(30659)
- 商学(30631)
- 商学院(30334)
- 基金
- 项目(163695)
- 科学(131707)
- 研究(123943)
- 基金(120857)
- 家(102776)
- 国家(101770)
- 科学基金(90359)
- 社会(80381)
- 社会科(76362)
- 社会科学(76345)
- 省(65044)
- 基金项目(63813)
- 自然(57921)
- 自然科(56648)
- 自然科学(56634)
- 教育(55798)
- 自然科学基金(55674)
- 划(52758)
- 编号(50505)
- 资助(49275)
- 成果(39899)
- 创(37268)
- 部(36426)
- 业(36339)
- 重点(35989)
- 发(35406)
- 课题(34159)
- 创新(33944)
- 制(33256)
- 国家社会(32926)
- 期刊
- 济(130349)
- 经济(130349)
- 研究(79637)
- 财(49591)
- 中国(49214)
- 管理(44528)
- 农(39123)
- 融(35844)
- 金融(35844)
- 科学(31729)
- 学报(30518)
- 农业(26258)
- 大学(24630)
- 技术(24404)
- 学学(23543)
- 业经(23479)
- 财经(22309)
- 教育(21399)
- 经济研究(20382)
- 经(19232)
- 问题(16728)
- 业(16373)
- 财会(15204)
- 技术经济(14859)
- 贸(14386)
- 现代(14012)
- 会计(13166)
- 世界(12619)
- 国际(12519)
- 商业(12365)
共检索到400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明轩 刘洋洋 林朝颖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帮助其缓解融资难问题,具有“精准滴灌”功效的定向调控货币政策逐渐成为货币当局调控经济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和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精准滴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定向降准相比于支小再贷款更能精准调控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向,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水平;定向降准的信贷促进作用对于抵押能力强、盈利性高的小微企业效果更加明显;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对小微企业业绩产生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应不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的基础上,继续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同时优化支小再贷款政策的作用机制,创新推出更具市场化、直达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冼海钧
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实践与成效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是指在维持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细化调控区间,针对具体地域、具体行业制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4年以来,央行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倾斜,一定程度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总的来看,央行的定向调控措施有四大特征:一是注重结构引导,二是注重政策组合,三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冼海钧
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实践与成效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是指在维持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细化调控区间,针对具体地域、具体行业制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4年以来,央行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倾斜,一定程度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总的来看,央行的定向调控措施有四大特征:一是注重结构引导,二是注重政策组合,三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理 潘莹 张方舟
本文研究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定向降准对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产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定向降准对不同产业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该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产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与此同时也对其他产业产生了溢出效应。为了加强定向降准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定向调控功能,需要建立农业贷款动态考核机制,放宽对农业贷款的抵押担保要求,加大对支农贷款的优惠力度,降低对农业贷款的资本约束要求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理 潘莹 张方舟
本文研究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定向降准对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产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定向降准对不同产业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该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产出、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与此同时也对其他产业产生了溢出效应。为了加强定向降准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定向调控功能,需要建立农业贷款动态考核机制,放宽对农业贷款的抵押担保要求,加大对支农贷款的优惠力度,降低对农业贷款的资本约束要求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戈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筛选出涉“三农”企业和涉小微企业样本,利用DID模型和个体、时间二元虚拟变量法,对定向降准政策在“三农”、小微企业领域的普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对“三农”、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三农”企业领域的普惠效应不显著,对小微企业领域的普惠效应显著。从信贷结构看,定向降准政策促进小微企业短期借款能力明显提升,长期借款能力没有变化。企业微观层面,财务杠杆、抵押担保能力、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是影响“三农”、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主要微观指标;宏观经济层面,“三农”、小微企业不具有“亲经济周期”特性,总量型货币政策对其融资支持作用有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霍成义 孙健
近年来,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区间,并基于山东省100家地方法人银行7个季度的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支小再贷款与普惠小微贷款的关系,测算了支小再贷款的最优门槛值。研究结果发现,支小再贷款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促进了普惠小微贷款的增长,但支小再贷款的作用也有临界值,存在最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区间。基于此,建议根据普惠小微企业、“三农”等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提供相匹配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有效平衡好稳总量和调结构的功能,适时调整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进一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杨广青 杨洁
经济新常态下,以"微刺激"与"定向激励"为特征的定向降准政策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能否定位精准的流向预期领域,这决定着定向降准政策实施的成败。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定向降准政策的传导机理,接着在倾向得分匹配的基础上采用倍差法实证研究定向降准政策颁布对农业信贷与非农信贷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定向降准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著性有待提高。而定向调控与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组合将使定向降准的结果偏离目标,影响定向降准政策定位的精准性。
关键词:
定向降准 总量调控 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书涵 黄志刚 林朝颖
定向降准政策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扶持企业"路径传导,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政策对企业信贷可得性和企业业绩的影响,讨论定向降准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定向降准实施后,政策扶持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有所提高,但主要为短期信贷,长期贷款仍然困难;定向降准政策具有溢出效应,政策实施精准性有待加强;定向降准政策冲击对政策扶持企业业绩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蒲红美 李进兵
为了促进农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首次推出了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来引导资金定向流动。目前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实施时间尚短,其作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检验,为此以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对我国农业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农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并促进农业企业投资规模扩大,但对农业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效果却并不显著。在进一步对农业企业的规模进行研究后发现,定向降准政策背景下,农业企业的规模对其取得银行贷款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但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影响其投资规模的扩张。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定向降准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建议完善相应监督考核体系,建立起商业银行正向激励与农业企业融资状况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设立涉农贷款专营机构,将农业企业贷款业务与其他企业贷款业务分隔开,给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专门通道,以降低农业企业融资成本,缩短贷款业务办理时间,提高农业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景智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重要的调控工具创新。本文在分析现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流向和增加投放总量两方面功能基础上,总结其传导过程中产生总量和结构效应的机理,并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总量和结构效应的强弱。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虽然在推出之初仍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但总体看来,其结构效应强于总量效应,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理想的定向微刺激操作工具。据此对协调传统货币政策与新型货币政策,提高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和及时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谷建伟
定向调控货币政策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和结构失衡问题。基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系统分析定向调控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对不同定向目标的影响效应,可以为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定向调控 货币政策 结构失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协同优势以助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本文基于新三板企业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金融科技对定向降准政策信贷引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金融科技降低了小微企业对定向降准政策的信贷依赖,这种抑制效应主要表现为金融科技通过改变银行负债结构和风险承担来减少银行贷款供给,弱化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进一步地,金融科技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冲击存在异质性,该弱化关系在企业内部现金流少、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尤为明显。金融科技在金融资源充裕条件下,对定向降准政策调控效果的削弱作用越显著。在金融发展不足情形下,金融科技更易降低小微企业对定向降准政策依赖。本研究结论为加强金融科技与结构性货币政策深度融合以优化金融服务质效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红玉 陈明威
发展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支小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余额占比最大的政策工具,在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2018年6月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的政策冲击,探讨支小再贷款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明显提升;支小再贷款政策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降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激励渠道起作用,支小再贷款工具对资产质量较好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产生正向激励;在总量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环境下和银行的信贷集中度更低时,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支小再贷款与社会信用平台设立具有明显的政策协同效应,随着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易贷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愈加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欣越
定向降准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标准与幅度上做出过三次调整,其有效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定向降准政策在不同力度与实施标准下对异质企业信贷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当政策实施标准过高或力度过低时,政策支持领域企业信贷不会受到影响,而随着实施力度的加强,该类企业对其他企业的信贷获取相继产生挤出与溢出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微观数据,通过PSM-DID方法检验了政策在调整的不同阶段对农业和小微企业调控效果的变化,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政策初期缺乏有效性;首次调整后政策在提高农业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同时挤出了小微企业信贷;当前政策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非小微企业的信贷获取也产生了溢出作用。这说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紧密依赖其发挥作用的两大核心要素——实施力度和考核标准,在政策制定中需要对两大要素进行动态调整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