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04)
- 2023(18617)
- 2022(16051)
- 2021(14833)
- 2020(12400)
- 2019(28707)
- 2018(28077)
- 2017(55004)
- 2016(29549)
- 2015(32911)
- 2014(32872)
- 2013(32427)
- 2012(29873)
- 2011(26656)
- 2010(26730)
- 2009(24413)
- 2008(24142)
- 2007(21197)
- 2006(18767)
- 2005(16691)
- 学科
- 济(126566)
- 经济(126437)
- 管理(88923)
- 业(88088)
- 企(73357)
- 企业(73357)
- 方法(57521)
- 数学(50495)
- 数学方法(49940)
- 财(34882)
- 中国(33898)
- 农(32982)
- 地方(28655)
- 业经(27993)
- 制(23573)
- 务(23556)
- 财务(23475)
- 学(23463)
- 财务管理(23426)
- 农业(22518)
- 企业财务(22367)
- 贸(21771)
- 贸易(21751)
- 易(21001)
- 融(20151)
- 金融(20149)
- 银(20105)
- 银行(20058)
- 技术(19329)
- 行(19062)
- 机构
- 大学(415104)
- 学院(414088)
- 济(172402)
- 经济(168906)
- 管理(167302)
- 理学(144354)
- 理学院(142854)
- 管理学(140490)
- 管理学院(139742)
- 研究(136926)
- 中国(106296)
- 京(88309)
- 财(82008)
- 科学(81310)
- 所(67793)
- 财经(65096)
- 农(63547)
- 中心(62956)
- 研究所(60822)
- 江(60615)
- 经(59290)
- 业大(58875)
- 北京(56033)
- 范(53059)
- 师范(52547)
- 经济学(52173)
- 院(49987)
- 州(49443)
- 农业(49218)
- 财经大学(48625)
- 基金
- 项目(278817)
- 科学(220837)
- 研究(204734)
- 基金(203930)
- 家(176533)
- 国家(175057)
- 科学基金(152294)
- 社会(130572)
- 社会科(123939)
- 社会科学(123910)
- 基金项目(107858)
- 省(107772)
- 自然(99005)
- 自然科(96756)
- 自然科学(96736)
- 自然科学基金(95030)
- 教育(94365)
- 划(90445)
- 资助(85063)
- 编号(83113)
- 成果(66464)
- 部(62140)
- 重点(61824)
- 发(61176)
- 创(58132)
- 课题(56636)
- 创新(54173)
- 教育部(54068)
- 国家社会(53796)
- 科研(53332)
- 期刊
- 济(188488)
- 经济(188488)
- 研究(124434)
- 中国(80455)
- 财(65453)
- 管理(63357)
- 学报(60690)
- 科学(57189)
- 农(56994)
- 大学(47197)
- 学学(44512)
- 教育(43591)
- 融(42111)
- 金融(42111)
- 农业(39304)
- 技术(36962)
- 财经(32261)
- 业经(31203)
- 经济研究(30485)
- 经(27530)
- 问题(24235)
- 技术经济(20766)
- 业(20647)
- 理论(20420)
- 图书(19814)
- 统计(19193)
- 商业(19117)
- 贸(18685)
- 科技(18622)
- 实践(18368)
共检索到619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民 张瑶
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加以及整体上市的需求,我国资本市场中掀起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浪潮,大股东普遍通过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来实现价值增值。文章以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为研究视角,对我国A股主板2011—2017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表现出"支持"作用,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市场绩效普遍向好;注入资产相关性越高,上市公司市场绩效表现越好,相关资产的注入越有利于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资产注入 注入资产相关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章卫东 李海川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06-2007年间不同类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短期宣告效应和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短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无显著差异,但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与资产注入类型显著相关。当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相关时,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不相关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因此,可能存在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本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理论解释了上述现象。
关键词:
定向增发新股 资产注入类型 利益输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勇 周小敬
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定向增发、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与我国二级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会带来正向的证券市场反应,而只有大股东注入资产类型与上市公司主业相关联时,才会给证券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长期超额回报。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注入的资产是优质的经营性资产。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资产注入 支持行为 市场反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国强 彭家生
本文以2005—2007年中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及其配对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法,考察了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要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高。研究结论支持了有股权激励尤其有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可能有短期盈余操纵行为的观点。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激励 财务重述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超 宿晓 新夫
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强 佘杰
在股权再融资的过程中,公司是否存在市场择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6年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定增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对定增折价率和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对于定价基准日和股票发行日的选择存在明显的择时行为,无论何种类型的定向增发,只有定价基准日的择时能力显著影响公司股价的长期市场表现;对于面向控股股东和机构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分别通过对定价基准日和发行日的择时来影响折价率;对于混合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择时行为对折价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机构定增或混合定增时,上市公司股价的长期超额回报为负,且对定价基准日择时能力越强,股价长期表现越差。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择时行为的认知,为完善我国定向增发定价规则的制定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择时定向增发 折价率 股价市场表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章卫东 张江凯 成志策 徐翔
转轨经济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后果既深受政府干预的影响,又与其内部的股权和治理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政府干预对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后公司绩效的影响,并研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对政府干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防御作用。研究发现,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府干预程度越高,资产注入后的公司绩效越差;金字塔股权结构则可以抑制政府对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干预,并且当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金字塔层级和链条数越多时,抑制政府干预的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国有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更加合理的政企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勇 李季刚
文章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定向增发项目融资后的成长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在定向增发两年后,定向增发项目融资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要显著的高于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同时研究也表明,在定向增发后两年,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项目融资其成长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注入资产从控股股东的动机来看,不仅存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可能性,也可能是政府出于国有资产重组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资产注入 控股股东动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艳
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可以通过缓解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冲突来影响公司融资行为中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也就会对定向增发的折价产生影响。本文以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A股市场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产品市场竞争与定向增发折价的关系,研究发现,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公司定向增发时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越小,定向增发的折价越低。因此,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促进公平、有序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定向增发效率。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定向增发折价 HHI指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彬 周子剑
本文通过理论上对上市公司向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研究,发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可以降低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减少集团公司内部的同业竞争、巩固大股东的控制权,从而提高整体上市后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理论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
集团公司 整体上市 关联交易 同业竞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杰 潘焕学
我国A股主板市场经过20年的建设和改革,截至2010年4月上市公司共有1363家,而其中曾经跌破发行价和现在还在发行价下方低位振荡的不在少数。本文选取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上市的61家企业,通过分析研究其跌破家数,行业分布,股票特征,市盈率高低,以及相关财务分析,力图寻找共同的特性,以供投资者和市场借鉴,为促进A股市场有效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破发 市盈率 成长能力 盈利能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提高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概率,并且能够促使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形式上的精确性和实质上的准确性)提高。而且随着时间窗口的延长,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逐渐减弱;不同股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管理层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马超
选取2010~2013年深圳主板A股市场股票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流动性呈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能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水平;将机构投资者按照独立性分为独立和非独立两种类型来看,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流动性水平也呈U型关系,而非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票流动性。基于此,应进一步提高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使其能够以大股东的身份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应对非独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予以重视,使其逐渐成长为机构投资者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汪芸倩 刘若梦
增发新股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但是不同的增发新股类型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2006-2014年间沪、深两市实施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无论采取公开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新股均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现象,但相对于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公开增发新股融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更加严重。在定向增发新股中,原有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关键词: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汪芸倩 刘若梦
增发新股易诱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但是不同的增发新股类型导致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2006-2014年间沪、深两市实施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的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无论采取公开增发新股还是定向增发新股均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现象,但相对于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公开增发新股融资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更加严重。在定向增发新股中,原有控股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参与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制度和信息披露等制度。
关键词: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