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7)
- 2023(10738)
- 2022(8918)
- 2021(8515)
- 2020(6486)
- 2019(15002)
- 2018(14665)
- 2017(25130)
- 2016(15099)
- 2015(17232)
- 2014(17508)
- 2013(16512)
- 2012(16134)
- 2011(15131)
- 2010(15765)
- 2009(14279)
- 2008(13987)
- 2007(13170)
- 2006(12150)
- 2005(11121)
- 学科
- 济(58518)
- 经济(58445)
- 业(33700)
- 农(32202)
- 管理(28317)
- 中国(26627)
- 教育(22648)
- 地方(22618)
- 农业(22385)
- 企(18412)
- 企业(18412)
- 业经(16370)
- 发(14679)
- 方法(14427)
- 学(13738)
- 理论(13625)
- 发展(12027)
- 数学(11909)
- 展(11898)
- 制(11842)
- 地方经济(11821)
- 数学方法(11649)
- 教学(11511)
- 财(11152)
- 融(10747)
- 金融(10743)
- 银(10609)
- 银行(10583)
- 行(10387)
- 技术(9384)
- 机构
- 学院(209732)
- 大学(206404)
- 研究(82415)
- 济(74640)
- 经济(72431)
- 管理(64514)
- 中国(57468)
- 理学(53234)
- 理学院(52336)
- 管理学(50989)
- 管理学院(50569)
- 科学(50213)
- 京(47818)
- 所(42915)
- 范(41947)
- 农(41867)
- 师范(41638)
- 研究所(38410)
- 教育(37118)
- 中心(36774)
- 江(36657)
- 财(34637)
- 师范大学(33319)
- 北京(31734)
- 农业(31281)
- 业大(30384)
- 技术(30108)
- 州(29881)
- 院(29115)
- 省(27388)
- 基金
- 项目(127347)
- 研究(104475)
- 科学(98996)
- 基金(83098)
- 家(71452)
- 国家(70500)
- 社会(61632)
- 科学基金(57866)
- 社会科(57520)
- 社会科学(57511)
- 教育(55754)
- 省(54721)
- 编号(47452)
- 划(46452)
- 基金项目(42710)
- 成果(42262)
- 课题(37981)
- 发(34966)
- 资助(33149)
- 自然(32474)
- 年(32217)
- 自然科(31655)
- 自然科学(31648)
- 自然科学基金(31005)
- 重点(30550)
- 发展(28629)
- 部(28300)
- 展(28073)
- 规划(27889)
- 性(27475)
- 期刊
- 济(102670)
- 经济(102670)
- 研究(75948)
- 中国(66136)
- 教育(65771)
- 农(46357)
- 学报(33578)
- 农业(31125)
- 科学(30791)
- 大学(27175)
- 财(24700)
- 技术(24530)
- 管理(24283)
- 学学(23924)
- 融(22001)
- 金融(22001)
- 业经(20119)
- 职业(18618)
- 业(14104)
- 经济研究(14061)
- 问题(12824)
- 坛(12778)
- 论坛(12778)
- 财经(12638)
- 技术教育(12470)
- 职业技术(12470)
- 职业技术教育(12470)
- 发(12008)
- 版(11928)
- 经(11128)
共检索到357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树平 吴巧洋
职业培训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帮扶贫困者致富的社会功能,是民族地区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手段。在我国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应该把职业培训作为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路,开发依靠职业培训帮扶相对贫困者技能之贫的新模式。在“主体—工具—内容”定向培训理论框架指导下,聚焦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个体发展,成立多方协作的培训帮扶共同体,设计“定岗—定培—定技能”定向培训框架,开发“志+智+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能提高培训帮扶精准度,增强相对贫困者的核心造血能力,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定向培训 帮扶共同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尚荣 王著琴
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助力器,二者有效衔接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举。二者有效衔接意味着回归立德树人在地化的价值本位,巩固赓续民族文化的价值基调,坚定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立场,铸牢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衔接的底层逻辑中,巩固拓展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是衔接的前提,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衔接的重心,激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力是衔接的动能,发挥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优势是衔接的蹊径,形成民族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是衔接的旨归。在具体衔接路径上,应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数智化动态监测机制,稳固衔接的基础;借助民族教育提高村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夯实乡村持续发展基因;依托民族教育盘活本土资源,实现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挖掘各类民族教育助农功能,促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黄春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和政策叠加期。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作为阻断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主要推动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进程中出现的战略落地不足、农村人口空心化、乡村产业升级困难、区域振兴水平失衡等问题,应不断从管理体系、培养体系、产业联动体系、资源共生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为实现乡村善治“着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聚力”、促进乡村致富“出力”、缩小乡村差距“发力”,从而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同频共振、统筹衔接、协同推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雄 龚一耘 周评平 陈沧桑 王军 吴海军 蒋馨 杨双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起着关键作用。四川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平台提升科技供给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实现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精准衔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学敏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窘境,如"空心村"和老龄化、扶贫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消费扶贫语境下有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地方发展主导产业时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支撑农村和农业及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推进传统资源依附型农业向智能依附型农业转变,打通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通过制度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本向有条件的农村聚集,实现科技与产业、技术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最终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婷 蔡幸 王水莲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铺路石”作用。在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金融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要求,却也面临着挑战。加快畅通金融支农渠道,充分释放金融动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催生的巨大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豆书龙 叶敬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实现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亦能够利用乡村振兴机遇谋求纵深发展。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为此,应该着力在体制机制统筹落实、产业发展多元鼓励和主体意识积极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衔接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西藏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4元增加到2020年的14598元,增长83.9倍。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人均17131元的85%,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农牧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钰 付饶 金书秦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叠加推进、历史交汇的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在两项战略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具有内在一致性,均是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可持续地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表现。但是在目标、侧重、总体要求三个层面存在着不同。在脱贫攻坚阶段,生态扶贫通过公益岗位设置、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产业发展等取得了积极进展,为生态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有效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体制机制衔接不畅、资金投入短缺、生态产业发展升级困难等问题。为此,应着力在生态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多级打通、产业多元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静宜 陈洁
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初步的人才基础,但受制于乡村发展条件和人才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乡村人才还存在引不来、留不下、培养难、用不好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根据对黑龙江、山东、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调研,围绕主要矛盾变化对主体来源、阶段任务、机制政策等方面提出的转型要求,以乡村人才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应更加强调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机制活力和政策合力,推动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供给和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刘文婧 李博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超峰 肖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总结脱贫攻坚中的实践创新案例。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实践创新典范,条块结对能够整合资源、调整科层流程,从而实现治理目标。采用无结构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S省Q县的考察发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部门与村庄结对形成任务型行动共同体,以项目进村为工作核心,通过定目标、结对子、谈项目、抓落实来完成相应的脱贫任务。在部门进村过程中,条块结对利用资源整合与科层压缩两种机制,通过对项目的合成、借用与转化来回应脱贫任务下的压力考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挥结对的治理优势,但面对整合与压缩后的基层治理场域,则需要关注因资源与权力过密可能存在的项目持续与治理内卷风险。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部门进村 条块结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美荣 王帅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关键词:
政策协同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协同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汝胜
2020年全国已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开始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广西部分典型地区在脱贫攻坚时期十分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同步推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后脱贫时代推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启示。面对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不稳定、主体能力不足、带动力量不强、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广西应做好脱贫攻坚方略与乡村振兴理念、政策、机制、产业、基础、人才等方面的衔接,通过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打造现代农产品全产业链、切实保障稳岗就业、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内驱发展动力、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