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8948)
2022(7202)
2021(7070)
2020(5580)
2019(12800)
2018(12435)
2017(23473)
2016(12590)
2015(14326)
2014(14061)
2013(14245)
2012(13531)
2011(12393)
2010(12395)
2009(11542)
2008(11259)
2007(10225)
2006(9116)
2005(8340)
作者
(34406)
(29534)
(28875)
(27490)
(18210)
(14064)
(12938)
(11366)
(11127)
(10228)
(10216)
(9722)
(9192)
(9192)
(9019)
(8684)
(8486)
(8287)
(8117)
(7947)
(7474)
(7140)
(7115)
(6825)
(6716)
(6543)
(6409)
(6243)
(6009)
(5949)
学科
(58716)
经济(58659)
(49648)
(34321)
农业(33051)
管理(22671)
中国(20545)
方法(18903)
业经(18158)
数学(16545)
数学方法(16458)
地方(14256)
(12633)
企业(12633)
农业经济(12555)
(12507)
(12272)
(12118)
贸易(12110)
(11945)
发展(10395)
(10382)
(9563)
农村(9542)
(9216)
(9167)
银行(9157)
(9088)
(9000)
建设(8875)
机构
学院(178435)
大学(175690)
(84066)
经济(82634)
研究(69035)
管理(64379)
中国(56154)
理学(54793)
理学院(54167)
管理学(53488)
管理学院(53151)
(49307)
科学(38016)
(37899)
农业(37134)
(34128)
(34048)
中心(32151)
研究所(30733)
业大(30713)
(26925)
财经(26425)
经济学(26278)
(25526)
师范(25388)
(24410)
北京(24237)
经济学院(23695)
(23633)
农业大学(22827)
基金
项目(116829)
研究(92655)
科学(92238)
基金(84928)
(73669)
国家(72903)
社会(61562)
科学基金(61067)
社会科(57826)
社会科学(57816)
基金项目(44448)
(43867)
教育(40312)
编号(38741)
(36391)
自然(34249)
自然科(33418)
自然科学(33412)
资助(33271)
自然科学基金(32851)
成果(32264)
(29565)
(28004)
(27968)
国家社会(26683)
课题(26415)
重点(26165)
中国(25209)
(24235)
(23830)
期刊
(102918)
经济(102918)
(57114)
研究(56828)
中国(44788)
农业(39332)
学报(27337)
科学(26732)
大学(22827)
(22271)
业经(21882)
(21706)
金融(21706)
学学(21332)
教育(21322)
管理(19634)
(18173)
问题(15112)
农业经济(14848)
农村(14497)
(14497)
世界(14187)
技术(14178)
经济研究(14101)
财经(12918)
(11310)
(11302)
经济问题(10955)
(10891)
社会(10647)
共检索到28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路璐  谭放  沈庆斌  
1932-1937年熊佛西领导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试验是一次重要的乡村文化建设尝试,它的时代背景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农村社会经济凋敝、农民积贫积弱的现状,以及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存在一种"向下看"的大众化潮流。定县农民戏剧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所领导的"定县乡村建设试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试验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经典的农民戏剧文本,并极大地调动了定县农民大规模参加话剧演出的热情,在试验中首次出现农民自发建造剧场。从对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定县戏剧试验在文化切入途径、跨越文化障碍、"树人"等方面取得丰硕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国锋  
本文利用5省20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农民的婚恋观、孝道观、生育观、成功评价标准和农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及行为选择等维度进行考察,数据显示了当前农民生活伦理的弱化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农民生活伦理弱化与公共精神缺失与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相关联。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加强以维持乡村社会伦理和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为价值指向的公共文化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沈淑霞  吴洪钟  
借鉴美国农民教育的成功经验,制定中国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是实现中国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在总结当代美国农民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指出对中国农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梦华  
农村文化是影响农民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时期,村落家族文化熏染下的农民通过家族集体行动和邻里互助来实现合作;在再分配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势灌输下的农民主要在生产领域开展国家主导的集体合作;进入转型时期,在以理性化为特征的经济话语渗透下的农民却陷入了合作难的困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必须重塑农民的共同体意识、重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农民合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念超  崔军伟  
萧楚女是最早关心农民教育问题的共产党人之一。他主张对农民进行广义的社会教育,并且根据农民的实际状况,在教育内容、形式上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萧楚女的农民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提高当时农民素质,同时也为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提供了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宁一非  
农民消费在其整个经济活动中日益显示出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农民在消费角色、消费支出来源、消费支出行为、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及内部层次、消费结构、消费素质及效率、消费的循环经济性、消费设施与环境的改善和利用等方面反映出不同特点,直接影响着农民与农村及农业的关系。综合分析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农村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以及对农民消费的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关系和新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兴汉  杨晓丽  
中国农村资金互助自2004年产生以来,取得了稳步发展,但同时在法律的规范、成立的门槛、资金来源和风险控制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对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优点的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到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对策,以增强中国农村金融的活力,更好地支持"三农"的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戴思锐  
2008年7月2日,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论坛深刻总结了我国特别是重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也为重庆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论坛上,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教授、西南大学戴思锐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邓正琦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王怀勇教授等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丰  陈玲  
长尾理论源自互联网经济,涌现了一批成功案例,并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娱乐、文化等领域,它改变了人们的营销模式。在我国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的今天,长尾理论对中国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借鉴长尾理论的一些理念,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云飞  吕小娅  王宗萍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财务发展演变为研究主体,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以史为鉴,提出了未来农村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广荣  
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民的话语权及其实现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民话语权实现的基础与条件主要是政府职责相对合理的界定、多层次的组织与平台保障、农民权利代表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话语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信息的公开。为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和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明确农民话语权的内容,更要积极地从明确政府职责、提高农民话语权意识、加强组织与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公开等方面为农民话语权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丽丽  李屏南  
当前中国农村文化民生建设主要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服务供需脱节、农村文化管理失范、农村文化民生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外国农村文化民生建设中提供的有益经验,如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和重点强化公共文化民生设施建设,以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及活动为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切入点将文化民生建设和生产经营有效融合,值得吸收与借鉴。据此提出中国文化民生建设的基本策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化",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品质;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切实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徐秀丽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治理改革运动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深入地探讨了两次乡村治理运动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乡村治理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和治理主体的精英化,是近代至今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特征。最后,本文还就如何完善目前中国农村的民主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徐秀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洪军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中的正确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