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54)
- 2023(21363)
- 2022(18207)
- 2021(17167)
- 2020(14064)
- 2019(32441)
- 2018(31907)
- 2017(60328)
- 2016(32769)
- 2015(36918)
- 2014(36725)
- 2013(36354)
- 2012(33740)
- 2011(30538)
- 2010(30659)
- 2009(27971)
- 2008(27337)
- 2007(24009)
- 2006(21468)
- 2005(19032)
- 学科
- 济(137496)
- 经济(137348)
- 业(90366)
- 管理(88683)
- 企(66685)
- 企业(66685)
- 方法(55527)
- 农(53606)
- 数学(48055)
- 数学方法(47422)
- 中国(41454)
- 农业(35630)
- 地方(32917)
- 业经(32890)
- 财(31555)
- 学(29261)
- 制(26501)
- 贸(25158)
- 贸易(25134)
- 易(24407)
- 银(21758)
- 银行(21705)
- 环境(21193)
- 行(20914)
- 理论(20736)
- 融(20693)
- 金融(20690)
- 技术(20630)
- 和(20313)
- 发(20078)
- 机构
- 学院(459279)
- 大学(458878)
- 济(187855)
- 经济(183777)
- 管理(177417)
- 研究(162912)
- 理学(152762)
- 理学院(150999)
- 管理学(148334)
- 管理学院(147495)
- 中国(124877)
- 科学(100152)
- 京(99080)
- 农(87222)
- 财(84023)
- 所(81726)
- 中心(75032)
- 研究所(74389)
- 业大(71497)
- 江(71192)
- 农业(66985)
- 财经(66167)
- 范(63360)
- 师范(62720)
- 北京(62641)
- 经(60553)
- 院(59338)
- 经济学(55974)
- 州(55461)
- 师范大学(50666)
- 基金
- 项目(313547)
- 科学(246855)
- 研究(230930)
- 基金(226709)
- 家(198107)
- 国家(196404)
- 科学基金(167983)
- 社会(146133)
- 社会科(138065)
- 社会科学(138028)
- 省(122567)
- 基金项目(119607)
- 自然(107881)
- 教育(105578)
- 自然科(105346)
- 自然科学(105315)
- 自然科学基金(103377)
- 划(102883)
- 编号(94605)
- 资助(92580)
- 成果(77023)
- 重点(70680)
- 发(69939)
- 部(69446)
- 课题(65651)
- 创(64544)
- 国家社会(60298)
- 创新(60229)
- 科研(59461)
- 教育部(59130)
- 期刊
- 济(213849)
- 经济(213849)
- 研究(138501)
- 中国(97959)
- 农(85003)
- 学报(74222)
- 科学(69474)
- 管理(64767)
- 财(62333)
- 农业(57933)
- 大学(57352)
- 教育(54890)
- 学学(53878)
- 融(44833)
- 金融(44833)
- 技术(40361)
- 业经(38554)
- 经济研究(32911)
- 财经(31690)
- 业(28858)
- 问题(28599)
- 经(27265)
- 图书(23533)
- 版(23316)
- 资源(22518)
- 科技(22162)
- 技术经济(21695)
- 世界(21594)
- 贸(20846)
- 理论(20635)
共检索到697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牟惠康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克服急于求成思想。本文探讨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激活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思想。要构建"县主导、乡主管、村主体"的农村管理体系,重视根据地域差异、类型差异和现状问题对农村进行准确的定位,采用环境容量——人口规模矩阵图确定农村发展的四种基本战略方向,即控制战略、集聚战略、开发战略和退出战略。并提出了农村规划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农村 可持续发展 定位 规划 “村两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丽娟 刘玉 费建琴 杨娟 胡豹
主体功能区制度背景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现实命题,而目前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尚不多见。农业在浙江重点生态功能区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着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剧等问题。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但也存在耕地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推广困难的劣势,同时面临政策、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机遇以及资源空间压缩、劳动力资源流失的挑战。应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限制"准则出发,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妍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划分析,旨在为浙江省及长三角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体系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分类体系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在准则层中, 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环境质量(0.465 8)>资源开发水平(0.277 1)>乡村社会发展(0.161 1)>乡村经济发展(0.096 0)。从指标层权重来看,处于第一层次的有景观平衡度(0.391 5)、乡村基础设施建设(0.389 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83 6)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0.365 5)。[结论]浙江省北部乡村旅游发展以杭州为中心,形成安吉、德清、桐乡和嘉善乡村休闲旅游带,中部和南部则以金华市为中心,形成了温州、金华和衢州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圈;浙江省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对乡村景观的承载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各县市应立足当地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带动县域内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乡村游。
关键词:
浙江省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区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显岳
浙江省龙泉市2007年开始进行农村互助基金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在运行的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资金额度少、风险高、专业人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应该与农村信用社等国有银行合作放大授信力度、拓宽资金使用方向降低互助基金风险、加大内培外引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扩大资金来源以促进农村互助基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扶贫 农村金融 基金互助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小晶 杨海芬 王建中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其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的速度,本文从村镇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在对其经营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探究了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商业可持续发展 制度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费喜敏 汤勇 徐秀英 王成军
调查了浙江临安98户山核桃种植户,从农户层面分析了山核桃种植的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并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山核桃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核桃生产处于高度依赖自然禀赋的初级发展阶段,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种植山核桃利润丰厚,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动因不足,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但是不能盲目推进组织化和规模化;同时还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加强技术(包括管理水平)的投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培炎 卞文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社会组织应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政府要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对基层社会进行管理,为我国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农村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治理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社会组织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以及组织缺乏活力等问题。"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探索农村社会组织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广泛吸引村民参与,大力培养组织人才,不断增强组织活力,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 发展路径 新时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郎友兴 周津象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都有其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是,地方政府可以说是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之关键。以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个案,深入探讨地方政府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章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横店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案例来看,我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走政府主导的模式,而只有强化地方政府的能力(包括规划、资源与领导能力等),方能培育地方良治(good governance)与支持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宁 张建平 董宏纪 刘聪
针对近年来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中投资不足与政府缺位的双重困境,从农户参与行为的视角,本文基于浙江省9个县(市)13个村庄55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考虑地方政府、农村社区、用水组织及个体农户等参与水利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农户模型,推导出政府激励下用水组织管理模式及农户参与行为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水利市场化中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组织激励。结果显示:农户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其他个体因素会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水利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不同社区条件下的组织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利管理的整体社会参与效果;个体农户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对组织激励具有正向传动...
关键词:
农村水利 市场化 利益相关者 组织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友孝 曹芳
本文在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基本界定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公平性分析,提出了以城乡一体化为手段促进城乡公平、以均衡开发为导向促进区际公平、以成本核算为依据促进合理补偿、以教育公平为纽带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和以社会公平为准则促进农民参与的公平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农村可持续发展 公平 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炳胜 韩宁 马历 张利剑 孙新章 薛斌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按照“理论构建—实证分析—路径探究”的研究脉络,探究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生态城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过吸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激活城市内在发展动力,也可以与共同富裕实现有机衔接,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湖州市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有着可继续释放的潜力,但是仍面临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内部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等现实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从多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与共同富裕有效衔接的路径,以期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炳胜 韩宁 马历 张利剑 孙新章 薛斌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按照“理论构建—实证分析—路径探究”的研究脉络,探究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生态城市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过吸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激活城市内在发展动力,也可以与共同富裕实现有机衔接,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湖州市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有着可继续释放的潜力,但是仍面临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内部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等现实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从多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与共同富裕有效衔接的路径,以期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文钊 谭沂丹 毛寿龙
农村与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06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中国农村发展刻画了美好蓝图。但是,整体而言,中国农村发展仍然是一种"问题应对型"发展,即根据农村当前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制定有关"权宜之计",缺乏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策略。本文根据对浙江省湖州市农村改革实践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发展理论演进的文献分析,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开发一个农村与发展的分析框架,强调物质、制度和文化对于农村发展的意蕴,并提出一个"以知识促进发展,以服务保障发展,以市场激活发展,以制度持续发展,以合作带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对于这一模型的内部效度检验,主要是用这一理论模型对浙江省湖州市...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发展 制度分析 比较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王群超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明海
分析浙江省水利旅游资源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省内23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为评价对象,考虑到水利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构建了游乐价值、水质、植被景观、防汛发电等22个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结果,进而对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不同水利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水利旅游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