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8)
2023(7467)
2022(6481)
2021(6087)
2020(4996)
2019(11667)
2018(11410)
2017(23346)
2016(12369)
2015(13848)
2014(13720)
2013(13619)
2012(13129)
2011(12052)
2010(12409)
2009(11609)
2008(11636)
2007(10573)
2006(9479)
2005(8577)
作者
(34045)
(28624)
(28616)
(27199)
(18860)
(13764)
(12883)
(10978)
(10836)
(10705)
(9649)
(9642)
(9201)
(9158)
(9145)
(8834)
(8481)
(8403)
(8184)
(8163)
(7251)
(7099)
(6881)
(6600)
(6509)
(6461)
(6294)
(6165)
(5715)
(5601)
学科
(61797)
经济(61725)
(42032)
管理(41479)
(35092)
企业(35092)
方法(29697)
数学(25961)
数学方法(25732)
(16518)
(16492)
中国(14494)
地方(13771)
业经(12649)
(12001)
(11519)
贸易(11513)
农业(11295)
(11125)
(10919)
(10059)
财务(10041)
财务管理(10022)
企业财务(9651)
理论(9438)
(9147)
银行(9146)
(9100)
金融(9098)
(9096)
机构
大学(187012)
学院(186895)
(86429)
经济(84870)
管理(77985)
理学(67900)
理学院(67258)
管理学(66476)
管理学院(66101)
研究(59687)
中国(46330)
(41781)
(37719)
财经(33203)
科学(31130)
(30189)
(28080)
(27804)
中心(27462)
经济学(27195)
研究所(24994)
财经大学(24656)
经济学院(24546)
(23791)
北京(23668)
(23667)
师范(23526)
(22185)
商学(22038)
商学院(21852)
基金
项目(119124)
科学(96911)
研究(91132)
基金(90050)
(75919)
国家(75292)
科学基金(66605)
社会(61178)
社会科(58149)
社会科学(58140)
基金项目(46838)
(43865)
教育(42758)
自然(41293)
自然科(40408)
自然科学(40399)
自然科学基金(39751)
资助(37818)
(37331)
编号(36778)
成果(31081)
(28647)
重点(26189)
教育部(25802)
(25796)
国家社会(25470)
人文(25298)
课题(25101)
(24757)
(23660)
期刊
(94949)
经济(94949)
研究(58696)
中国(31735)
(31350)
管理(29644)
科学(22721)
(21289)
金融(21289)
(21231)
学报(21064)
教育(18763)
财经(17697)
大学(17483)
学学(16447)
经济研究(15440)
(15134)
业经(14853)
技术(14806)
农业(13918)
问题(12673)
(11530)
技术经济(9711)
国际(9422)
商业(9157)
统计(8855)
现代(8791)
理论(8720)
世界(8532)
(8366)
共检索到277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伟  胡军  宗庆庆  郭峰  
本文在政治晋升锦标赛框架下,以中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和官员治理机制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契合中国地方政府决策环境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地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地区间策略互动。本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地方官员腐败行为不仅与本地区的特征有关,而且与竞争省份的官员腐败行为有关,地区间官员腐败行为存在着显著的策略互动,并且表现为空间策略互补型,即如果竞争地区官员降低腐败水平,那么本地区官员也会相应降低腐败水平。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充分认识到地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策略互动,对于防治腐败,完善相对绩效考核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新建  冉娅萍  
税收政策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政策,当前中国官员在税收执行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即政府官员在决定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上有很大的支配权和决策空间。税务负担是企业的重要支出,为了减轻税务负担,企业有行贿官员以达到降低税务负担的动机。本文以1993~2008年来披露的省部级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手工收集涉及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对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行贿事件发生后,相对于没有行贿的公司,行贿公司的实际税率更低,而且行贿公司的实际税率在行贿事件发生后下降。我们认为应该缩小政府职能范围,限制政府官员的权利,建立官僚体系内部的约束激励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银华  龙朝阳  易菲  
通过对行为决策理论的腐败选择行为模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对于面对损失具有风险偏好倾向的腐败者,虽然位卑权小时廉洁守法,升职后却可能走向腐败。而且,一个弹性的惩罚制度环境会增加行为人的违规价值预期,强化行为人逃避严惩的侥幸心理,加剧腐败行为蔓延。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优化监督环境,提高惩罚制度的执行力,是遏制腐败蔓延的有效手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雷  王乐  
对于企业向官员行贿动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企业为了获取政府帮助而主动行贿,二是企业在威胁逼迫条件下的被动行贿。文章从企业在应对政府和应对市场两项事务间的权衡出发,构建企业绩效与腐败强度间的二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比较,发现企业腐败是一种主动行为,腐败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政治关系以获取相应回报。运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二次项回归模型显示出绩效与腐败强度间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文章得出了企业的"最优"腐败程度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越  范允奇  
文章基于异质性EKC的视角,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一种新的异质性EKC计量模型对地区碳排放、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腐败是否是影响碳排放EKC异质性的因素,以及这种影响如何改变碳排放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碳排放EKC呈现稳健的倒U型,腐败影响了EKC的转折点,但这种影响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地区腐败的影响不显著,而高收入地区腐败会显著提升碳排放EKC的转折点,并且这种影响导致的提升幅度较大。外资流入在高收入地区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而在低收入地区则导致碳排放加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春根  徐建斌  
预算在监督与约束公权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对预防地区官员腐败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反腐进入"新常态"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背景,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省级层面的财政预算透明度对地区官员腐败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动态模型中,财政预算透明度得分值平均每提高10分,每万公职人员腐败案件立案数就能够减少0.85件,这相当于腐败程度平均下降约3.5%。因此,应当以新《预算法》为契机,通过修订与完善配套法律等措施,提高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透明度,充分发挥财政预算透明的腐败治理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胡杨  宋夏云  
国家审计是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腐败治理作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反腐败与反洗钱工作组”的经验交流文本展开质性分析,构建了国家审计参与腐败治理的结构化模型。研究发现,各国对审计腐败治理的授权普遍内嵌于最高审计机关战略规划、项目规划及资源规划中,不同国家在审计腐败治理实现路径上具有趋同性,腐败治理制度建设与协同机制建设是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审计腐败治理既可通过嵌入传统审计业务实现,也可通过专门审计项目实施,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目标可分为功能性与价值性两个层次。研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实践经验对结构化模型做了进一步阐释,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审计提升腐败治理效能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姜树广  何浩然  
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源远流长,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决定因素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基础。腐败的经济学研究基本沿着委托代理理论的脉络展开,分析不同激励体系以及各类制度安排对腐败的决定作用。在对理论和实证中涉及的腐败本质及其决定因素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实验经济学对腐败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从度量腐败、检验理论和反腐机制设计等多层面出发,对认识腐败行为的本质与内在动机,进而发展系统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提供了丰富见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连华  
本文将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逻辑和理论框架之中。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内部控制和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高管学历特征,是影响高管腐败的两个显著因素。其中内部控制作为主变量在抑制高管腐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应;而高管学历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在内部控制抑制企业腐败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基于要素层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防控作用是介由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三个要素的改善而实现的。以上结论形成对于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对反腐败理论的延伸拓展,而且对寻找有效的腐败治理政策也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袁从帅  
利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区腐败水平的决定因素,并特别关注财政分权的反腐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影响地区腐败机制的多元性,财政分权能够通过推动政府规模膨胀和支出结构扭曲而加重地区的腐败水平;而在控制政府规模和支出结构的前提下,财政分权则能对地区腐败水平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地区人均GDP、受教育年限和开放程度都是影响地区腐败的重要因素。最后,还尝试性地给出"反腐倡廉"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勋  王雨晨  
随着减少腐败存量与遏制腐败增量成为反腐败的践行趋势,腐败治理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关注。运用200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经济责任审计功能对于官员腐败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和经济责任审计预防功能显著影响官员腐败,经济责任审计揭示功能与抵御功能对于官员腐败影响不显著。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建立反腐败基础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对于抑制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城城  张淑娟  
我国地方财政非税收入近年来不断扩张,相应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有国家发展方式、现行行政体制等宏观的深层次原因,但从其社会因素看,这种财政结构在运行中不断自增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部门、官员腐败及有利于维系这种腐败的财政管理互动关联。本文实证分析了非税收入规模、官员腐败与财政透明度的互动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非税收入规模扩张会显著促进官员腐败行为,而官员腐败行为会使官员倾向于降低财政透明度,进而导致非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张。进一步,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别非税收入与官员腐败、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发现行政性事业收费收入规模和专项收入规模存在上述类似的循环影响关系,而与罚没收入规模不构成完整的逻辑循环。本文认为,在现行政府体制下,应控制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并主要从治理腐败和加强与改革财政管理方面遏制其负面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新建  冉娅萍  
本文根据近年来披露的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以涉及省部级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非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行贿公司的公司价值在短期内显著高于非行贿公司;以审计师选择为传导机制与实现途径,官员腐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会显著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刚  李树  
中国的官员治理体制是中央政府反腐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官员治理体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官员交流)制度。本文基于1998~2009年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交流样本,首次系统评估了官员交流的反腐败效应。结果发现,官员交流显著降低了流入地的腐败程度;同时,官员纵向交流与横向交流的反腐败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省长交流的反腐败绩效要优于省委书记交流。此外,官员任期与腐败程度之间存在U型的曲线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