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1)
2023(13107)
2022(11092)
2021(10052)
2020(8584)
2019(19346)
2018(18973)
2017(37238)
2016(19204)
2015(21376)
2014(20685)
2013(20275)
2012(18560)
2011(16610)
2010(16467)
2009(15252)
2008(14327)
2007(12449)
2006(10982)
2005(9481)
作者
(51381)
(43300)
(43201)
(41026)
(27587)
(20624)
(19631)
(16759)
(16498)
(15327)
(14722)
(14641)
(13607)
(13453)
(13374)
(13026)
(12752)
(12603)
(12311)
(12290)
(10657)
(10252)
(10235)
(9966)
(9851)
(9716)
(9333)
(9078)
(8605)
(8306)
学科
(105604)
经济(105527)
管理(62532)
(58070)
(48386)
企业(48386)
方法(45850)
数学(41313)
数学方法(40905)
(23010)
地方(22954)
中国(21826)
(21125)
业经(20363)
技术(16801)
(16027)
农业(15048)
(14924)
财务(14883)
财务管理(14851)
地方经济(14723)
(14453)
贸易(14444)
(14244)
企业财务(14205)
(13924)
环境(13130)
(12907)
金融(12905)
(12682)
机构
大学(273015)
学院(271851)
(127797)
经济(125795)
管理(113518)
理学(98746)
理学院(97821)
管理学(96433)
管理学院(95892)
研究(85899)
中国(65873)
(56337)
(54214)
科学(47204)
财经(45945)
(41864)
中心(41488)
经济学(41442)
(39516)
(38386)
经济学院(37305)
研究所(35660)
业大(34694)
财经大学(34298)
(34029)
北京(33078)
(32316)
师范(32053)
商学(30934)
(30870)
基金
项目(187048)
科学(151123)
基金(140951)
研究(138555)
(120808)
国家(119898)
科学基金(106325)
社会(93990)
社会科(89493)
社会科学(89475)
基金项目(74250)
(70728)
自然(66409)
自然科(65018)
自然科学(65006)
自然科学基金(63903)
教育(62782)
(58720)
资助(56901)
编号(54746)
成果(43524)
(42162)
重点(41120)
国家社会(40974)
(40919)
(40267)
创新(38499)
教育部(37727)
人文(37194)
大学(35670)
期刊
(134409)
经济(134409)
研究(79328)
中国(45463)
(44863)
管理(42520)
学报(34548)
科学(33563)
(28797)
大学(27505)
学学(25934)
技术(25788)
(24275)
金融(24275)
财经(23775)
经济研究(23767)
(20474)
教育(19699)
业经(19538)
农业(19349)
问题(17190)
统计(16151)
技术经济(16140)
图书(15363)
(14858)
理论(13904)
(13278)
决策(12998)
商业(12653)
实践(12257)
共检索到394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绍俭  冯宗宪  殷永昆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基于1994-2012年中国24个省、自治区241个城市市委书记与城市的匹配数据,采用"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了地方官员来源方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外调使得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0.98个百分点,外调官员对本地信息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以地方官员前后任职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作为本地信息的代理变量,进一步发现,对一个外调官员而言,前后任职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当前任职地区的经济表现越差。此外,官员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对当地经济增长绩效并无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中国官员交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党论  佘国满  陈杰  
本文首先从政权合法性和政权权威的视角重新阐释官员晋升与经济增长业绩间的关联性,将其更多地视为官员选拨合法性的体现。利用1999—2009年的地级市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官员在任期内的相对经济增速与其晋升显著正相关,而前任官员的经济绩效被视为当期官员的"标杆"。同时,具有高校或高管背景、拥有交流经历、政治生涯表现更好的官员晋升概率更大,但它们不会弱化经济绩效与晋升的关系。此外,我们通过对经济增长进行分解后发现,具有经济效率(TFP)提升的经济增长与晋升的关系更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贤彬  董一军  黄亮雄  
本文采用2001—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际经济调整对国家内部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经济调整对我国外部经济依赖度更大的城市造成了更大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外部经济依赖度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其2008年之后的经济增长率相对2008年之前下降0.4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下依然存在,且一系列检验表明这一发现是稳健的。在异质性上,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调整主要对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具有更强的本地市场效应,国际经济调整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经济调整不仅对城市GDP增长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其通过影响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进而产生间接影响。机制方面,我们发现国际经济调整主要影响了出口贸易从而影响了城市经济增长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捷  黄春元  
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并利用2004-2015年中国地级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债务水平未突破债务平衡点时,地方政府举债的正面作用(弥补财力不足、完善基础设施等)占优,将促进经济增长;一旦债务水平超过债务平衡点,地方债务将抑制经济增长。上述发现与利用跨国数据的既有文献所得结论一致。(2)有别于已有研究,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债务平衡点较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在这些地区更易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是否属于城市群等可以解释东部地区较高的债务耐受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针对中国官员考核中出现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本文通过搜集整理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考察了官员的任期和特征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完成情况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官出数据"的经验证据。研究显示:(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市委书记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2)市委书记在任期内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3)中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市委书记任期的变动对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的影响更强,东部地区和一、二线城市市长任期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更明显;(4)党代会的召开和省与国家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官员任期内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的经验证据,有助于对政府经济绩效目标制定和考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泳泽  杨晓章  
针对中国官员考核中出现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本文通过搜集整理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考察了官员的任期和特征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完成情况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官出数据"的经验证据。研究显示:(1)相对于市长,市委书记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的影响更大。市委书记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制定较低的经济增长目标;(2)市委书记在任期内对经济增长目标及完成情况的影响呈"倒U"型趋势;(3)中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市委书记任期的变动对经济目标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的影响更强,东部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邵军  薛玉立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波  项成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以2003~2013年中国1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探讨城市级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呈倒N型、负相关关系;外资的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但能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凡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结果表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信贷供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U型"曲线效应:当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未超过临界值时,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促进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区域信贷供给,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超过临界值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区域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落实需要平衡性银行业结构的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  
该文以2009-2013年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在邻接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下,通过引入省际虚拟变量以剔除省际差异的影响后,将城镇化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在邻接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两种空间关联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与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相比,传统的普通oLs回归由于忽视空间因素的影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低估现象;(3)在两种空间关联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区域内溢出效应;(4)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子红  张诗彬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逐渐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表现。城市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由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导致我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有鉴于此,本文利用2006-2015年全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成本病"使得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特征使得城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2)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即规模扩大的内在动因是由于服务的需求弹性特征,以及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异造成的,不利于经济增速的提升。因此,要确保城市服务业成为新时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服务业成本病"问题,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把握战略平衡,实现"结构"与"速度"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刚  尹恒  
理论上,企业和政府部门通过直接参与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社会总人力资本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在政府和企业部门间存在一个最优的配置比例。偏离这一最优比例,配置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本越多,经济增长率将越低。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政府与企业雇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度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配置状况,对中国地级市2001—2010年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经验研究显示:政府-企业间人力资本差异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各种敏感性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十分稳健。这表明大量优秀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刚  尹恒  
理论上,企业和政府部门通过直接参与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社会总人力资本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在政府和企业部门间存在一个最优的配置比例。偏离这一最优比例,配置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本越多,经济增长率将越低。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政府与企业雇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之比,度量一个地区的人才配置状况,对中国地级市2001—2010年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经验研究显示:政府-企业间人力资本差异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低。各种敏感性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十分稳健。这表明大量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政府部门,确实有损经济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即政府应该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企业,而非政府部门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