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7)
- 2023(4575)
- 2022(3909)
- 2021(3648)
- 2020(2950)
- 2019(6441)
- 2018(6274)
- 2017(12407)
- 2016(6316)
- 2015(6874)
- 2014(6308)
- 2013(5903)
- 2012(5000)
- 2011(4456)
- 2010(4338)
- 2009(4341)
- 2008(4194)
- 2007(3664)
- 2006(3348)
- 2005(3129)
- 学科
- 济(19454)
- 经济(19436)
- 管理(16765)
- 业(16162)
- 银(15562)
- 银行(15417)
- 行(14212)
- 企(14103)
- 企业(14103)
- 制(12301)
- 业务(9007)
- 方法(8765)
- 融(8599)
- 金融(8598)
- 度(8515)
- 制度(8514)
- 银行制(7827)
- 数学(7551)
- 数学方法(7477)
- 财(6734)
- 中国(6668)
- 农(5778)
- 务(5065)
- 财务(5056)
- 财务管理(5052)
- 业经(5025)
- 企业财务(4810)
- 体(4267)
- 理论(4219)
- 贸(3988)
- 机构
- 学院(77722)
- 大学(75390)
- 济(31504)
- 经济(30783)
- 管理(29561)
- 中国(25477)
- 理学(24740)
- 理学院(24537)
- 管理学(24140)
- 管理学院(24001)
- 研究(22180)
- 银(18079)
- 银行(17327)
- 财(17099)
- 行(16069)
- 京(14916)
- 财经(13445)
- 经(12173)
- 江(12005)
- 中心(11962)
- 科学(11756)
- 农(11433)
- 融(11094)
- 金融(10928)
- 州(10507)
- 经济学(10474)
- 财经大学(10162)
- 所(10146)
- 经济学院(9465)
- 农业(9116)
- 基金
- 项目(49296)
- 科学(39159)
- 研究(38209)
- 基金(35936)
- 家(29981)
- 国家(29738)
- 科学基金(26413)
- 社会(24884)
- 社会科(23576)
- 社会科学(23573)
- 省(19620)
- 基金项目(18570)
- 教育(18089)
- 编号(16439)
- 自然(16098)
- 划(15959)
- 自然科(15739)
- 自然科学(15737)
- 自然科学基金(15444)
- 资助(14809)
- 成果(12826)
- 创(10980)
- 重点(10940)
- 课题(10889)
- 部(10621)
- 发(10496)
- 项目编号(10462)
- 性(10287)
- 国家社会(10226)
- 创新(10134)
共检索到123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慧博
中国银行业自清末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来经历的是在跌宕起伏中渐进演进的曲折之路。1927年至193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即所谓的"黄金十年",而刚刚从襁褓中走出的中国银行业也借此机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参股和人事控制等手段,逐步加强了对银行业的控制,中国银行业慢慢沦为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统治的冰冷工具,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大打折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世昌
抗战胜利后,针对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批判官僚资本的高潮兴起。批判者有共产党人、民主党派人士、学者和少数国民党人。1946年是批判官僚资本的高潮年。本文搜集当年发表的有关文献,按发表时间次序作出要点介绍,并予以适当的评说。
关键词:
官僚资本 买办资本 民族资本 国营 民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婷
在新中国国有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是建立国营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没收官僚资本企业转化而来的新国营企业,在解决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后,还必须解决生产关系的变革问题,这类企业必须经历脱胎换骨的自身改造和建制,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生产关系。本文以"接收、清点与恢复生产";"组织系统的初步整改";"管理制度的废旧立新"三大重要步骤为主线,梳理、分析上海国营纺织企业从原封不动地接管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到彻底裁撤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从逐步展开企业组织系统的整编改组,到形成厂部、车间、生产产小组三级管理体制;从废除一系列封建压迫制度,到建立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的...
关键词:
接管 改造 建制 民主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颜海娜 丁元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广州市工商局A分局为样本,参考平衡计分卡模型及关键绩效指标法,通过对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绩效测量体系的构建,来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如何利用绩效管理工具,以及让包括基层执法人员在内的所有内部利益攸关者参与绩效指标的构建来落实对街头官僚的问责,进而推动政府的治理转型。
关键词:
街头官僚 问责 服务型政府 绩效测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自芳
近代中国官僚从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近代化过程中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官僚私人资本不能视作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但因其主体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僚,从而具有特殊的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社会影响。对这种特定的资本进行较深入的比较分析,既有利于深化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构成和发展机理的研究,也有利于剖析近代官僚阶层的行为倾向特征。一些论者已就某个时期、或某个区域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试作一些综合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云超
以算法公司为组成主体的算法影子官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一方面极大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却利用算法优势将政府裹挟进黑箱之中,对数字政府建设造成威胁。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从以行动者为中心的互动视域出发,在宏观制度环境、微观互动逻辑中分别建构理论与现实的具体对话,探究算法影子官僚与政府部门多重行动主体之间互动样态及诱因,以此有效回应已有研究对于行动者之间互动关系结构样态与诱因论证的简单化、笼统化倾向。研究发现,互动关系失衡的异化风险具体表现为依存于固有的委托代理协作关系之下的算法黑箱风险,以及潜藏于层级协调机制所引致的行政偏差之下的隐秘共谋风险。这本质上是由算法黑箱和制度真空双重维度引致的治理堕距造成的,应从法律法规、价值规范、人才引培、监管治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化解。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开
理论界通常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是封建领主制生产方式。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和刘永佶教授均对此解释提出了质疑。阿明认为,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中心,并非欧洲中心论者们坚持的封建领主制,而是贡赋制(或纳贡制);但他又认为,"封建制"是"贡赋制"的萌芽形态,"贡赋制"是"封建制"的成熟形态,这是一种尚不准确的概念规定。刘永佶认为,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否定掉的,是"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而不是封建领主制;他认为在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存在的是"集权官僚制"。阿明的"贡赋制"与刘永佶的"集权官僚制"对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释不同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
关键词:
封建制 贡赋制 集权官僚制 生产方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会欣
中国建设银公司(ChinaDevelopmentFinanceCorporation)是1934年由刚刚卸任的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亲自创办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公司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开辟国内资本市场,引进外资,进而投资国内的交通与工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谭融
对英美法德官僚制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论题。美国比较公共行政学家费勒尔·海迪将法德国家官僚制归为"古典"官僚制,将英美国家官僚制归为"公民文化"背景下的官僚制。伴随20世纪后期的行政改革,西方各国官僚制的内涵、角色、关系结构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在世界日益官僚化的趋势中,政府高级文官的地位日益显著。如今,国家仍然是秩序、安全、社会和谐与信任的保护者,仍需要精干、高效、低消耗的官僚机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幼敏
我国的城市信用社经过十六年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遵照我国城市信用社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其改组的必要性及意义,阐述了转化必须进行体制创新,改组必须要解决的六个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友传
本文研究了监管资本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与资本调整策略,发现监管压力并不影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对其资本调整策略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银行逼近法定最低资本要求时,主要通过调增附属资本的方式来提高其资本充足水平;而当银行违背监管资本要求时,监管压力对其资本调整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资本监管不一定能达到降低银行风险行为的目的。鉴于统一的监管制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银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局有必要对其实施分类的资本监管,并研究分类监管制裁行动和手段的可行性与适当性。
关键词:
资本监管 监管约束 市场约束 次级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成洁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银行在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与风险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将资本监管压力分为惩罚压力与预警压力,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银行面临惩罚压力,而达到监管要求但与监管要求之差低于其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标准差的银行面临预警压力。研究发现,惩罚压力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均没有显著影响,预警压力显著提高了资本缓冲不足银行的资本比例调整,对风险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补充资本的同时又不放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进一步地,通过对资本补充机制的分析,发现银行较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内源性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资本监管 资本调整 风险调整 资本缓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新兰
缓冲资本是商业银行的可用资本与资本需求之间的差值,优化缓冲资本是商业银行提升资本管理能力的关键。本文运用存货管理中的策略,将银行资本视为存货,基于我国46家银行的相关财务数据,考虑资本监管约束及资本募集成本因素,检验在该策略下各银行的最优资本缓冲水平。经与实际资本缓冲水平比较、研究不同类型银行之间资本充足率水平差异的原因以及模型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解释力度,发现模型对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配置行为模拟最佳。
关键词:
资本监管 商业银行 缓冲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