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2)
2023(5109)
2022(4109)
2021(3952)
2020(3031)
2019(6895)
2018(6674)
2017(13015)
2016(6895)
2015(7490)
2014(7237)
2013(7326)
2012(6685)
2011(6145)
2010(6122)
2009(5859)
2008(5732)
2007(5492)
2006(4947)
2005(4393)
作者
(19108)
(16720)
(16342)
(15362)
(9975)
(8122)
(7134)
(6490)
(6210)
(5666)
(5586)
(5407)
(5004)
(4951)
(4880)
(4841)
(4819)
(4749)
(4574)
(4480)
(4202)
(4025)
(3985)
(3966)
(3838)
(3748)
(3698)
(3380)
(3317)
(3314)
学科
(47861)
(33154)
经济(33120)
农业(32028)
(28383)
业经(15204)
农业经济(12251)
管理(10923)
中国(9436)
(9326)
农村(9309)
(9148)
劳动(9131)
(8996)
方法(8605)
(7963)
企业(7963)
发展(7923)
(7920)
地方(7919)
数学(7726)
数学方法(7670)
(7112)
土地(6998)
建设(6994)
人口(6812)
收入(6628)
农业劳动(6441)
(6210)
动力(6195)
机构
学院(102083)
大学(95815)
(45329)
经济(44524)
管理(41241)
(40847)
理学(36323)
理学院(35997)
管理学(35474)
管理学院(35294)
研究(33276)
农业(30484)
中国(27127)
业大(23035)
科学(19816)
(18838)
农业大学(18600)
中心(17329)
(16242)
(16073)
(15823)
经济管理(14937)
研究所(14679)
(14320)
(13610)
师范(13530)
(13053)
财经(12921)
(12748)
经济学(12523)
基金
项目(69641)
科学(56101)
研究(54272)
基金(51543)
(44292)
国家(43703)
科学基金(38154)
社会(36783)
社会科(34247)
社会科学(34241)
(28528)
基金项目(28023)
(26163)
编号(24041)
自然(22624)
教育(22364)
自然科(22129)
自然科学(22127)
(22038)
自然科学基金(21753)
资助(19008)
成果(18457)
(16484)
(15646)
国家社会(15472)
(14889)
(14555)
重点(14544)
(14531)
课题(14481)
期刊
(58108)
经济(58108)
(50420)
农业(34402)
中国(25081)
研究(24750)
业经(18184)
科学(16268)
学报(16251)
(14333)
农业经济(14196)
大学(13721)
学学(13385)
农村(13303)
(13303)
(12110)
金融(12110)
(9283)
管理(9254)
问题(9004)
农村经济(8953)
(8511)
世界(8044)
社会(7690)
经济问题(7598)
技术(7412)
社会科(7251)
社会科学(7251)
教育(7137)
资源(6523)
共检索到151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伍骏骞  齐秀琳  范丹  李谷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宗族网络及其活动实现了普遍复兴,并且在农村经济改革、村民自治中发挥了行政体制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剖析宗族网络特质发现,宗族网络将通过自身权威和非正式权威制衡两条路径对村庄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构,形成农户的集体行动,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土地流转行为。进一步,本文基于243个村庄的区域全样本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率产生正向显著的作用,而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价格产生负向显著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增文  
户籍制度"松绑"之前,中国农村的家庭宗族网络一直承担着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资源及负载着经济和社会地位提升的代际传递功能。对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转移的研究是探寻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探究核心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打破其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相捆绑的"富二代"、"农二代"等身份给其带来的分配不公现象。鉴于此,笔者基于CHNS调查数据对农村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进行测度,发现其对下一代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骤降"到"骤升"的变化态势。要进一步消除由于家庭宗族网络带来的收入和机会的不均等问题,应强化农村市场信贷机制及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的投入力度,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东杰  王军鹏  赵奎  
基于个体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考察了宗族网络对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宗族网络成员间的转移支付、社会交往以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心理安全感扮演了重要的非正式风险分担机制,为宗族网络成员提供了非正式社会保障功能;宗族网络越强的村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越低;宗族网络对新农保参与的挤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进而提出要通过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优化新农保制度设计和推进新农保制度与宗族网络的协同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通过构建宗族网络作用于农户迁移选择的模型,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宗族网络对村庄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宗族网络对缓解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相比没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更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族网络对低收入群农户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从宗族网络中获益更多。我们还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族网络对缩小收入差距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互补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小辉  张碧超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3年村级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在控制了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离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都会显著提高农村离婚率,但与劳动力流入相比,流出对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从流动方向和区域视角看,劳动力流出对内陆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力流入对沿海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孩子数量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离婚率。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劳动力流入的逐年增加,其对农村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增文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徐增文“民工潮”的主流无疑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了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其迅猛之势不可能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结果。按照地区要素流动理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基于对江西沙湾村公共品供给的考察表明:宗族性村庄以宗族理事会为组织载体,通过收集、筛选和整合村民意见,充分回应和凝聚了村民公共品供给项目需求;通过申请政府资源、链接社会资源、整合村庄资源,有效地整合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资源;通过营造村庄群体舆论,形成群体压力,顺利推动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分析了中国村庄宗族网络对家庭平滑消费的影响,并从农村正规融资与私人融资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运用包含宗族祠堂和家谱信息的独特面板数据,本文研究发现,宗族网络的存在或其强度的增加为农村家庭提供了更完全的平滑消费;其原因是,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或信用合作社相对滞后,宗族外成员也并非完全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级别、风险偏好或偿还能力,宗族网络于是可被视为一种信用机制或担保机制,使得其成员能获得更多的私人融资。这些发现表明了宗族网络作为非正式制度在农村平滑消费中的重要性,并对中国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璐宁  
以2006年CGSS(农村卷)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关系资本回归模型和综合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微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资本总量对于农民非农转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不同的社会网络对非农转移的作用不一样,其中私企老板网络和城市亲朋网络对非农转移作用更显著;社会资本对两代农民的作用不同,对新生代农民非农转移的作用明显减弱。另外,人力资本对两代农民非农转移的正向影响都十分显著,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的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静  赵策  苏小娜  
现有研究已经认识到了宗族网络等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但没有阐述清楚宗族网络中的什么因素是影响农村企业创新的关键,也没有认识到农村创业者先前经验的调节作用和地区间差异。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宗族网络一方面可以通过信任与资源供给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排斥局外人、限制知识与人员流动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先前经验越丰富的创业者越有意识和能力去调动宗族网络的正面影响。为此,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构建宗族网络、企业创新水平以及农村创业者先前经验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用我国"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宗族规模对农村创业企业的创新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而宗族强度对企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村创业者先前经验能强化宗族强度与创新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发挥协同作用;也就是说,经验越丰富的创业者越能发挥宗族网络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3)在经济发展水平高或者宗族文化强的地区,宗族规模对农村创业企业的创新水平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宗族强度的正向影响也更为突出。文章拓展了宗族网络的创新效应研究,对农村创业者如何平衡宗族网络的利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荣彬  
文章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族网络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网络有助于村民的公共事务参与,地区宗族网络规模越大,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就越强;信任水平和互动频率是宗族网络影响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两个重要途径;与宗族网络强度相比,宗族网络规模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中的作用更大;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宗族网络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影响正不断减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