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5)
2023(17451)
2022(14710)
2021(13603)
2020(11690)
2019(26919)
2018(26575)
2017(51201)
2016(27701)
2015(31170)
2014(30965)
2013(30544)
2012(27933)
2011(25228)
2010(25205)
2009(23725)
2008(23567)
2007(21295)
2006(18482)
2005(16591)
作者
(78013)
(65978)
(65566)
(62451)
(41624)
(31598)
(29939)
(25717)
(24858)
(23188)
(22381)
(22224)
(20596)
(20462)
(20365)
(20289)
(19841)
(19298)
(18994)
(18923)
(16173)
(16085)
(16044)
(15080)
(14924)
(14806)
(14513)
(14455)
(13320)
(12949)
学科
(117112)
经济(116964)
(86651)
管理(80488)
(63051)
企业(63051)
方法(54568)
(51921)
数学(48867)
数学方法(48304)
农业(34274)
(33630)
中国(31050)
业经(29984)
(27219)
(24209)
贸易(24203)
(23650)
地方(21760)
(20745)
(20363)
财务(20300)
财务管理(20242)
(20025)
银行(19990)
企业财务(19226)
(18946)
(18335)
金融(18328)
(18133)
机构
学院(394373)
大学(393003)
(165056)
经济(161698)
管理(156050)
理学(134720)
理学院(133337)
管理学(131023)
管理学院(130311)
研究(125408)
中国(101290)
(80644)
(79419)
(75518)
科学(75161)
财经(62686)
中心(61914)
(61627)
业大(60235)
(59994)
农业(58158)
(57071)
研究所(55466)
经济学(51109)
北京(49817)
(48912)
师范(48426)
(47158)
经济学院(46438)
财经大学(46434)
基金
项目(265017)
科学(210599)
基金(195848)
研究(193612)
(169501)
国家(168065)
科学基金(146080)
社会(125761)
社会科(119118)
社会科学(119086)
基金项目(103871)
(103113)
自然(94216)
自然科(92108)
自然科学(92083)
自然科学基金(90458)
教育(88660)
(85965)
资助(79995)
编号(78774)
成果(63366)
(59591)
重点(58790)
(55782)
(54967)
国家社会(52864)
课题(52818)
(51797)
教育部(51535)
创新(51388)
期刊
(179754)
经济(179754)
研究(112473)
中国(76869)
(75018)
(62620)
学报(59290)
科学(55067)
管理(53070)
农业(50553)
大学(46440)
学学(44032)
(42998)
金融(42998)
教育(34476)
技术(33913)
业经(33834)
财经(30851)
经济研究(27060)
(26263)
问题(25027)
(24912)
统计(20603)
(20507)
技术经济(19428)
理论(19285)
(19067)
(18817)
世界(18219)
图书(18163)
共检索到583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铭来  郑先平  李涛  
本文在相对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时间配置最优化理论模型,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空间Tobit模型实证检验宗族网络和保险制度对农村女性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以宗族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及以保险制度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对农村女性外出就业影响显著。(2)本地宗族网络规模越大,人情往来产生的经济压力和情感道德牵绊越强,女性外出就业阻力越大;邻近地区宗族网络规模越大,"传帮带"的先驱效应越强,女性外出就业可能性越高;本地和邻近地区宗族网络强度越大,对网络内家庭补充保障作用越好,能在更大程度上消减女性外出就业决策时对家庭照料的顾虑,促进女性外出就业。(3)社会保险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待遇可携带性差,阻碍女性外出就业;商业保险可提供多层次补充保障,针对性更强,信息传递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所以本地和邻近地区商业保险发展均显著促进女性外出就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东杰  王军鹏  赵奎  
基于个体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考察了宗族网络对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宗族网络成员间的转移支付、社会交往以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心理安全感扮演了重要的非正式风险分担机制,为宗族网络成员提供了非正式社会保障功能;宗族网络越强的村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越低;宗族网络对新农保参与的挤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进而提出要通过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优化新农保制度设计和推进新农保制度与宗族网络的协同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欣   宿文凡   生吉萍   杨晓婷  
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中4 558条农村女性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家庭网络、社交网络这两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会显著降低农村女性的抑郁程度,即提高其心理健康程度。此外,互联网的使用会通过强化家庭网络和拓宽社交网络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在线观看视频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同时为农村女性提供互联网使用培训和正确引导,在党建引领的乡村格局下借助互联网构建紧密的社交网络,平衡互联网的推广与家庭网络的维系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村女性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马凤娇   宛乐天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年龄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并在婚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初中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超过其它教育水平;配偶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可以是替代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远行  朱士群  
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社会中农村宗族组织建构的制度性空间和法理性基础的剖析,揭示了农村宗族组织的实际结构、功能及运作效果,并试图描述出宗族组织是如何作为社会成员去获取社会资本,以融合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组织体系之中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朱铭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朱铭来  
本文研究农村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正式制度以及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由于家庭网络和社区网络产生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会导致家庭的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不一致,引入社会网络外部性的概念,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空间交互效应来衡量。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弥补农村社会保险的不足;家庭网络促进了农村家庭消费,而社区网络的不畅降低了农村家庭消费意愿,社会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农村家庭消费既存在竞争关系,又使得在考虑其他不可预测冲击时产生依赖关系;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家庭商业保险消费,但农村家庭对于商业保险消费的认同相对滞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红清  
本文首先明确了休闲业的行业类目和外来农村女性在该行业的就业场所,然后就浙江省11个地级市,基于大众点评网、百度地图和百度指数分析了休闲行业就业的分布特征。从休闲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入手,选取了6大动力活力因子共16个影响因素,构建了休闲发展的活力系统模型,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因子对外来农村女性城市休闲业就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农村女性城市休闲业就业空间分布与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例、外来流动人口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高度相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立雄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名姿   张雷   朱慧劼  
数字时代背景下,基层政府开始探索数字治理。通过整理东部地区397个县域2019—2020年的农业创业数据、县域统计年鉴数据和家谱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分析了数字治理对农业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治理显著促进了县域农业创业活动的产生,但是该作用仅在数字治理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后有效。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宗族网络在数字治理促进农业创业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是该调节作用主要对传统种植类农业创业有效,且在宗族网络紧密时作用强度更大。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治理降低了企业创业门槛,使得更多创业者创办小微企业,进而提高了农业创业水平。据此,政府应加大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并且关注传统宗族网络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实现数字技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赋能,提高农业创业活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名姿   张雷   朱慧劼  
数字时代背景下,基层政府开始探索数字治理。通过整理东部地区397个县域2019—2020年的农业创业数据、县域统计年鉴数据和家谱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分析了数字治理对农业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治理显著促进了县域农业创业活动的产生,但是该作用仅在数字治理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后有效。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宗族网络在数字治理促进农业创业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是该调节作用主要对传统种植类农业创业有效,且在宗族网络紧密时作用强度更大。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治理降低了企业创业门槛,使得更多创业者创办小微企业,进而提高了农业创业水平。据此,政府应加大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并且关注传统宗族网络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实现数字技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赋能,提高农业创业活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萍  赵康生  蔺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农民创新创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以社会角色理论和期望违背理论为基础,分析性别平等环境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性别平等环境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村女性创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性别不平等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2)相较于性别平等环境,性别歧视环境下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建议政府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为农村女性创业者提供培训机会,通过提升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帮助她们提升创业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军  沈怡宁  唐文浩  
2020年底中国将实现全面脱贫,特殊困难群体的持续性脱贫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为此,本文以贫困脆弱性作为衡量特殊困难群体长效稳定脱贫的指标,并借鉴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中西部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社会资本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相较于男户主家庭,女户主家庭持有的生计资本较少,其贫困脆弱性程度更高。内部生计资本中的金融资本体现了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直接显著地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外部资本,可以提高家庭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对降低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在风险抵御上,女户主家庭主要依靠强关系进行非正规借贷,而男户主家庭主要依靠弱关系进行正规借贷以抵御风险冲击。研究还表明,女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会受到重大事件、政府补助金额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关注女性或女户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问题,短期可加大对贫困脆弱女户主家庭的救助力度;长期可从增加社会资本的角度为其制定长效脱贫政策,如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组织和社区为女户主家庭提供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