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7)
- 2023(15185)
- 2022(12624)
- 2021(11617)
- 2020(9766)
- 2019(21834)
- 2018(21319)
- 2017(41453)
- 2016(22220)
- 2015(23947)
- 2014(23174)
- 2013(22986)
- 2012(20577)
- 2011(18447)
- 2010(17961)
- 2009(16191)
- 2008(15427)
- 2007(13261)
- 2006(11262)
- 2005(9341)
- 学科
- 济(92871)
- 经济(92776)
- 业(68911)
- 管理(60364)
- 农(50602)
- 企(47282)
- 企业(47282)
- 方法(43346)
- 数学(39394)
- 数学方法(38956)
- 农业(33537)
- 业经(25249)
- 财(23690)
- 中国(22217)
- 地方(17542)
- 制(17164)
- 贸(16972)
- 贸易(16967)
- 易(16594)
- 学(15857)
- 技术(14633)
- 务(14128)
- 财务(14092)
- 财务管理(14062)
- 企业财务(13478)
- 发(13246)
- 环境(12882)
- 体(12802)
- 策(12703)
- 农业经济(12495)
- 机构
- 学院(306268)
- 大学(301013)
- 济(129115)
- 经济(126957)
- 管理(123666)
- 理学(110132)
- 理学院(109017)
- 管理学(107105)
- 管理学院(106549)
- 研究(95537)
- 中国(71873)
- 农(71782)
- 科学(59905)
- 京(59007)
- 农业(55599)
- 财(55044)
- 业大(54582)
- 中心(46605)
- 所(46336)
- 财经(45419)
- 研究所(42738)
- 江(42729)
- 经(41900)
- 经济学(39871)
- 范(36719)
- 经济学院(36536)
- 师范(36202)
- 农业大学(35622)
- 经济管理(35528)
- 北京(34872)
- 基金
- 项目(224409)
- 科学(178600)
- 基金(167106)
- 研究(158525)
- 家(147498)
- 国家(146190)
- 科学基金(126802)
- 社会(105687)
- 社会科(100236)
- 社会科学(100213)
- 基金项目(89642)
- 省(88691)
- 自然(83047)
- 自然科(81303)
- 自然科学(81283)
- 自然科学基金(79873)
- 划(73416)
- 教育(71666)
- 资助(66394)
- 编号(61872)
- 部(49986)
- 重点(49924)
- 发(48203)
- 创(47716)
- 成果(46573)
- 国家社会(45220)
- 创新(44608)
- 科研(43915)
- 教育部(42824)
- 人文(42247)
- 期刊
- 济(132332)
- 经济(132332)
- 研究(76336)
- 农(73751)
- 学报(52714)
- 中国(51951)
- 农业(50288)
- 科学(47386)
- 大学(40775)
- 财(40639)
- 管理(39685)
- 学学(39537)
- 业经(29778)
- 融(26104)
- 金融(26104)
- 技术(24330)
- 业(23789)
- 财经(21529)
- 教育(21373)
- 经济研究(20225)
- 问题(19377)
- 经(18485)
- 版(17284)
- 业大(15223)
- 科技(14845)
- 统计(14806)
- 农业经济(14797)
- 农村(14550)
- 村(14550)
- 世界(14464)
共检索到416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劲松 王征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调查的数据,从数量和集中程度两个维度研究了宗族结构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基于数量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两家均衡型的宗族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而一家独大型和多家混合型的结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集中程度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高寡占型的宗族结构对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竞争型和低寡占型结构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另外,宗族数量通过影响当选者意愿进而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宗族集中程度通过影响当选者能力进而作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
关键词:
农村 宗族结构 公共品供给 影响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基于世俗化理论和宗教经济理论以及宗教精神合作社假说,本文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农村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基于村级和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村庄而言,公共文化供给增加能够显著降低村庄内的信教比重;对于农户而言,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宗教选择概率和宗教参与程度。这说明,公共文化供给对宗教信仰具有挤出效应。这一结果可以对目前农村"宗教热"现象进行解释,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长期缺乏是农村"宗教热"兴起的推力之一。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文化 宗教 挤出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基于对江西沙湾村公共品供给的考察表明:宗族性村庄以宗族理事会为组织载体,通过收集、筛选和整合村民意见,充分回应和凝聚了村民公共品供给项目需求;通过申请政府资源、链接社会资源、整合村庄资源,有效地整合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资源;通过营造村庄群体舆论,形成群体压力,顺利推动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宗族网络 作用机制 村庄动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娟莉
基于涵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电网、通讯、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要素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体系,利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因子法和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除河南、山东、四川外,农村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较低,低于0.61;各省域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较大,比如西部地区的四川和云南之间的差距是0.946513;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财政实力、政策、资源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水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娟莉
构建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和保障性三大类农村公共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较高,而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供给水平较低;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国家政策有关,反映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易裕元 赵一夫
[目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能否形成,公众参与是关键。深入分析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完善乡村自治,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民主参与。(2)政治效能感是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 78.1%。(3)收入水平在政治效能感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农户收入水平越高,政治效能感对其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越强。[结论]社会资本、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提升,努力提高农户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易裕元 赵一夫
[目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能否形成,公众参与是关键。深入分析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完善乡村自治,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民主参与。(2)政治效能感是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78.1%。(3)收入水平在政治效能感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农户收入水平越高,政治效能感对其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越强。[结论]社会资本、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提升,努力提高农户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聪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5个维度19项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了2011—2017年31个省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7年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表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的区域特征;从整体来看,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就区域而言,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东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正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的趋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莎
运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水平来影响农村民间借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户获得民间借贷的可能性,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社会资本增加带来的人际信任水平的提升,即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农村民间借贷;同时,亲友信任与他人信任对农村民间借贷存在明显差异,遵循差序格局特征。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人际信任对不同类型农户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发现,社会资本对因交易成本高造成的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更明显,而农户通常对来之不易的他人信任更为珍惜,不愿轻易动用这一部分社会资本,因此他人信任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户受交易成本约束的概率。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人际信任 农村民间借贷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毛雁冰 龙新亚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是衡量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长期以来面临着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性失衡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影响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的强度和农村地区需求人口构成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权强度的影响作用十分显著,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本文认为应大力发展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富俊 谢杰辉
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对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和强化政府食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风险社会放大理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虚拟社群参与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是否参与虚拟社群相比于参与程度的大小,更显著放大了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直接效应0.2734),农村居民在参与虚拟社群后,其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上升为“不太安全”和“很不安全”的概率会提高4.05%和0.86%,且在女性、非党员群体和富裕及以上水平家庭中更为显著。(2)政治信任发挥一定的遮掩效应(间接效应-0.6673,遮掩效应占比30.69%),能够有效弱化虚拟社群参与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放大作用。(3)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对直接效应起到放大作用,而高水平的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对中介效应后半段路径起到弱化作用。文章丰富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风险交流行为影响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经验证据,将政治信任和政府治理绩效感知一同纳入模型并考虑其关联性,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据此,应该强化互联网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引导虚拟社群风险交流,创新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绩效公开方式,提高农村居民政治信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秀琳 伍骏骞
乡村中宗族的存在,可以通过加强村民的集体行动能力,迫使作为村庄正式制度代表的村干部在决策中考虑村民的意愿,进而有效地解决村庄治理中常见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以村庄公共品供给为切入点,利用集体行动的逻辑,构建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如何影响乡村中正式制度的理论框架,并且利用对全国"十县百村"的调研数据,通过考察宗族强度和在公共品供给中村干部与村民意愿匹配度之间的关系,证实了本文的假说。
关键词:
宗族集体行动 道德风险 村庄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洪云 梁海兵 郑洁
已有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研究因未有效区分转移意愿与能力的差异而致实证分析存在样本选择偏误。本研究从转移意愿和能力两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深入甄别的同时,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定量研究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意愿与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有效转移""潜在转移"和"隐蔽转移"的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意愿与能力的重要因素;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村已婚女性的工作预期而致其就业难度增加进而降低了其就业转移意愿。职业培训对农村已婚女性实现"有效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外出务工总人数对农村已婚女性就业转移具有显著的家庭"跟随"效应。村庄特征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已婚女性"有效转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已婚女性 转移意愿 转移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东杰 王军鹏 赵奎
基于个体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考察了宗族网络对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宗族网络成员间的转移支付、社会交往以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心理安全感扮演了重要的非正式风险分担机制,为宗族网络成员提供了非正式社会保障功能;宗族网络越强的村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越低;宗族网络对新农保参与的挤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进而提出要通过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优化新农保制度设计和推进新农保制度与宗族网络的协同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
关键词:
宗族 新农保 养老保险 社会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