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4)
- 2023(12123)
- 2022(9954)
- 2021(8940)
- 2020(7439)
- 2019(16423)
- 2018(16090)
- 2017(30767)
- 2016(16343)
- 2015(17338)
- 2014(16898)
- 2013(16851)
- 2012(15173)
- 2011(13090)
- 2010(13154)
- 2009(12494)
- 2008(12724)
- 2007(11366)
- 2006(9777)
- 2005(8720)
- 学科
- 业(79148)
- 企(72120)
- 企业(72120)
- 济(71157)
- 经济(71061)
- 管理(63346)
- 方法(30046)
- 业经(26999)
- 农(24485)
- 财(23246)
- 数学(22070)
- 数学方法(21952)
- 中国(21646)
- 技术(19338)
- 农业(18344)
- 务(18016)
- 财务(18012)
- 财务管理(18002)
- 企业财务(17084)
- 地方(13768)
- 制(13750)
- 划(13601)
- 技术管理(13542)
- 理论(13280)
- 策(13053)
- 和(12718)
- 贸(12295)
- 贸易(12286)
- 易(11893)
- 企业经济(11075)
- 机构
- 学院(236025)
- 大学(230411)
- 济(100751)
- 经济(98946)
- 管理(98046)
- 理学(85183)
- 理学院(84284)
- 管理学(83304)
- 管理学院(82851)
- 研究(74186)
- 中国(57535)
- 京(47633)
- 科学(45245)
- 财(44305)
- 农(44249)
- 业大(36948)
- 所(36664)
- 财经(35906)
- 江(35377)
- 农业(35142)
- 中心(33833)
- 研究所(33200)
- 经(32764)
- 经济学(30121)
- 北京(29025)
- 商学(28324)
- 商学院(28087)
- 州(27894)
- 经济学院(27412)
- 经济管理(26887)
- 基金
- 项目(160886)
- 科学(129488)
- 基金(119584)
- 研究(114261)
- 家(104930)
- 国家(103910)
- 科学基金(91383)
- 社会(77602)
- 社会科(73748)
- 社会科学(73730)
- 基金项目(64848)
- 省(64354)
- 自然(59796)
- 自然科(58576)
- 自然科学(58560)
- 自然科学基金(57626)
- 划(52913)
- 教育(49673)
- 资助(45625)
- 编号(43125)
- 创(40301)
- 业(38427)
- 创新(36605)
- 重点(35588)
- 发(35451)
- 部(34419)
- 国家社会(32556)
- 成果(31911)
- 科研(30260)
- 制(30062)
- 期刊
- 济(111110)
- 经济(111110)
- 研究(67529)
- 中国(43181)
- 农(40908)
- 管理(40658)
- 财(36507)
- 科学(35798)
- 学报(35090)
- 农业(27859)
- 大学(26988)
- 学学(26203)
- 业经(21259)
- 技术(19728)
- 融(19572)
- 金融(19572)
- 财经(18080)
- 业(17740)
- 经济研究(17249)
- 问题(16263)
- 教育(16237)
- 经(15733)
- 技术经济(14238)
- 科技(13392)
- 现代(13187)
- 商业(12828)
- 版(11271)
- 财会(10847)
- 世界(10792)
- 贸(10607)
共检索到341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尚佳佳 郑浩冉
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宗族文化是中国乡土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宗族文化不仅在流出地产生深远影响,还在流入地持续影响着流动人口的行为决策。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数据,使用Probit模型考察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出地宗族文化显著提升流动人口创业概率,其通过形成家乡社会网络和构建社会信任模式影响流动人口创业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族文化促进流动人口选择生存型创业,但是会损害机会型创业者的创业效果,城市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宗族文化的作用。应利用家乡网络社会组织平台,构建超越宗族内部信任的一般信任文化,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和正式制度优势互补的作用机制,帮助流动人口进城创业并实现创业效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Logit和Mlogit模型分别检验子女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创业决策以及创业类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的子女平均人力资本能显著促进流动人口创业;使用各学历子女所占比例反映子女人力资本结构,证实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子女所占比例越大,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越大;子女人力资本在不同创业类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其更能促进雇主型创业。政策启示在于引导流动人口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立法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蒋晓敏 韩冰清
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文化融合对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融合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城市创业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增加他们对流入地人身份的认同和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实现的。与"生存型"创业相比,文化融合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要大一些。另外,老一代、高中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受文化融合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政府应尽快扫除阻碍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制度性因素,改善他们的居住和人文环境,促进其文化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融合在流动人口城市创业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智敏 陈翀
创业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应对就业创造、产业升级等挑战的关键手段,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人口跨区域流动,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流动人口与创业生态系统共同影响城市创业的理论模型,并基于497份中国城市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多样性特征对城市创业具有相反的作用,其中,规模维度负向影响城市创业,而多样性维度正向影响城市创业;创业生态系统的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创业文化和金融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而政府规模、交通设施、互联网和人力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而且流动人口的不同维度特征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并不一致。为提升城市创业水平,各城市政府应该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结构;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树立有为政府目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环境;优化市场和文化环境,丰富创业机会来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文平 李新春 陈强远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流动人口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来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创业活跃程度。流动人口聚集是如何影响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异质性社会个体与企业家创业的职业选择假设引入到垂直联系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ootloose entrepreneur model with vertical linkage,FEVL)中,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4年全国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大的市场规模、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与较低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是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特别是创业型个体的重要动因,并进而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而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K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流动人口比例会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越大,创业活跃度越高。本研究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地区之间创业活跃度的差异之谜,同时也拓展了创业研究的经济地理和制度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双志 张龙鹏
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微观个体出发,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探讨推动"大众创业"的政策建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流动人口选择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进一步,分创业类型看,无论是"自己是老板"型创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型创业,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均比本地居民高,但流动人口选择"个体工商户"型创业的概率更大。分行业看,流动人口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但选择在工业创业的概率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从创业的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看,流动人口创业雇员水平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但创业收入显著高于本地居民。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消除地区间影响人口迁移的制度阻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要优化流动人口的创业环境,充分激发流动人口的创业活力。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创业 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双志 张龙鹏
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微观个体出发,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对创业的影响,探讨推动"大众创业"的政策建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流动人口选择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进一步,分创业类型看,无论是"自己是老板"型创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型创业,流动人口创业的概率均比本地居民高,但流动人口选择"个体工商户"型创业的概率更大。分行业看,流动人口选择在服务业创业的概率显著高于本地居民,但选择在工业创业的概率与本地居民无显著差异。从创业的就业效应、收入效应看,流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创业 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金凤 魏后凯
中国人口流动已经由劳动力个人流动模式转变为家庭流动模式,进入了人口迁移的第二个过程,即劳动力及其家庭成员在流入城市长期定居,进行永久迁移。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289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研究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城市公共服务显著影响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越强。通过群体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更强,而在农民工群体内,与第二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影响更强。进一步通过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入时间越长、收入水平越高、拥有自有住房、家属随迁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需求更大,永久迁移意愿更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趋势,进而遏制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镇规模两极分化,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向华丽 张友业
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及与之相对应的2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性别和户籍收入差异将分别缩小3%和增加2. 5%,教育收入回报率将增加0. 4%。为此,应为流动人口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使其获得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加快推进流动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和"就地市民化"进程;为流动人口增收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 流动人口 收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玉萍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使用模糊数学法对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并采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的"两步法"估计框架,实证检验了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好,但政治参与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差,且不同城市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可行能力不仅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当前居留选择有显著影响,亦是流动人口在进行居留时限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藏媛 郝枫
构建异质劳动力跨期效用模型,匹配CMDS-2017与286个地级市统计数据,采用IV-logit模型考察空气质量变化对流动人口城市留居意愿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改善会增强流动人口留居意愿强度,但提升能力边际递减;对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和城市类型,空气质量改善效应均存在明显的群组异质性;5条中介路径中,劳动时间的中介效应最强,且劳动时间和收入水平分别是前端和末端主导中介变量;流动距离越短,空气质量改善对身心健康和劳动时间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故应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提升城市吸引力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斯琪 赵彦云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市、农村和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分析辍学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为解决辍学的自选择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估计,根据不同匹配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辍学使得流动人口收入平均减少14.8%。同时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辍学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小。从长远来看,高辍学率会对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辍学率,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辍学 流动人口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华初 刘胜蓝
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流动人口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高9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对收入缺乏弹性。就业减少了流动人口即期的不确定性,而社会保险减小了他们远期的不确定性。处理效应模型显示,失业显著减少了流动人口的消费,而在流入地参加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对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促进流动人口消费的重心应为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与保障,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让流动人口享受到流入地更多的社会保障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失业风险 消费 处理效应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将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创业收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且相比于高收入阶层的创业者,数字金融对发展型中等收入创业者的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资金约束、促进创业领域转换、扩大雇佣规模和增强风险偏好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更深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更好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增收的效果。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