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1)
- 2023(13069)
- 2022(11578)
- 2021(10882)
- 2020(9061)
- 2019(20815)
- 2018(20690)
- 2017(39923)
- 2016(21906)
- 2015(24642)
- 2014(24523)
- 2013(24048)
- 2012(22213)
- 2011(19973)
- 2010(19885)
- 2009(18337)
- 2008(18053)
- 2007(15776)
- 2006(14079)
- 2005(12711)
- 学科
- 济(83164)
- 经济(83028)
- 管理(69053)
- 业(63117)
- 企(54549)
- 企业(54549)
- 方法(37643)
- 数学(31955)
- 数学方法(31549)
- 财(24992)
- 农(22553)
- 中国(21643)
- 制(20643)
- 业经(19969)
- 学(18889)
- 地方(16326)
- 贸(15805)
- 贸易(15796)
- 务(15702)
- 财务(15631)
- 财务管理(15598)
- 易(15373)
- 企业财务(14794)
- 理论(14609)
- 体(14533)
- 农业(14427)
- 和(14115)
- 环境(13781)
- 银(13582)
- 银行(13541)
- 机构
- 大学(312028)
- 学院(308654)
- 管理(124049)
- 济(120203)
- 经济(117465)
- 理学(107403)
- 理学院(106204)
- 管理学(104480)
- 管理学院(103907)
- 研究(102086)
- 中国(75523)
- 京(66532)
- 科学(62601)
- 财(59167)
- 所(50801)
- 农(47164)
- 财经(46572)
- 研究所(45916)
- 中心(45858)
- 业大(45207)
- 江(45069)
- 北京(42182)
- 经(42162)
- 范(40801)
- 师范(40424)
- 院(37215)
- 农业(36694)
- 州(36467)
- 经济学(35524)
- 财经大学(34701)
- 基金
- 项目(211219)
- 科学(165943)
- 研究(156372)
- 基金(153129)
- 家(132798)
- 国家(131666)
- 科学基金(113243)
- 社会(98124)
- 社会科(92777)
- 社会科学(92755)
- 省(81942)
- 基金项目(81487)
- 自然(73337)
- 自然科(71556)
- 自然科学(71543)
- 教育(71516)
- 自然科学基金(70235)
- 划(68889)
- 编号(64033)
- 资助(62442)
- 成果(52875)
- 重点(46926)
- 部(46822)
- 发(43993)
- 课题(43991)
- 创(43964)
- 制(41773)
- 创新(41034)
- 教育部(40425)
- 科研(40034)
- 期刊
- 济(134869)
- 经济(134869)
- 研究(94554)
- 中国(58994)
- 学报(48731)
- 管理(46293)
- 财(45883)
- 科学(44725)
- 农(43290)
- 大学(37341)
- 教育(35376)
- 学学(34936)
- 农业(29571)
- 融(26350)
- 金融(26350)
- 技术(25740)
- 财经(22816)
- 业经(22026)
- 经济研究(20822)
- 经(19315)
- 问题(17417)
- 图书(16574)
- 理论(15885)
- 科技(15149)
- 版(14662)
- 实践(14581)
- 践(14581)
- 业(14350)
- 技术经济(14208)
- 现代(13912)
共检索到453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洪滨 周黎安 吴意云
本文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激励理论和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理论,对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的商帮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两者治理结构的差异的成因,每个商帮治理模式内部各种激励手段的互补性,以及商帮治理与地域文化、商人信念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徽商 晋商 商帮治理 宗族制度 商人信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顺 刘梦华 韩江波
遵循文化—行为—商业模式—绩效—商帮兴衰的逻辑思路,根据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与内生制度变迁理论,对晋商和潮商的文化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商业兴衰的内生变迁过程。研究发现商业兴衰的关键在于文化信仰: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信仰,农耕文明导致晋商推崇官本位思想和保守经营的信念,进而形成忠于当权者的"官商结合"商业发展模式,但晋商最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洋文明作为潮商的主要信仰,在艰难的商业环境中逐渐孕育出潮商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精神品质,进而形成了服务社会公众的市场导向型商业发展模式。文化信念差异导致了晋商和潮商面对民族危亡时的行为倾向差异;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创新仍将是潮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琦 周黎安 刘蓝予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明清商帮 宗族 宗族竞争 科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经君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涛
本文对明清时期晋商中普遍实行的顶人力股制从委托———代理理论的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清两代山西商人能称霸天下,除其资本雄厚外还与其特有的顶人力股制的激励机制有关。这一时期晋商中实行的顶人力股制属于一种利润分享的激励机制,它为解决现代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关键词:
委托代理理论 晋商 顶人力股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晋商在中国明清的经济舞台上经历了500多年的辉煌与变迁的历史,是我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的经济运行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晋商文化是构成华夏文明的重要一环。晋商形成了一整套的、严密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经营机制。其丰富的内涵与经验,即使在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志新
湖商是兴盛于清末民初的近代化商人群体,徽商是兴盛于明清时期的传统商人群体。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诚信经营、以质取胜,实行多元化投资,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重视市场营销等经营方略,以及相似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和区域文化背景是两者兴盛的共同原因;历史环境、乡土经济结构、商品、市场、涉足行业、和君主专制政府的关系等因素的差异是两者兴盛的不同原因;"贾而好儒"是两者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
湖商 徽商 兴盛原因 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建波 项凯标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做生意,总是要遇到许多困难的,如何在硬通货缺乏的情况下达成买卖双方满意的协议;如何在交通、通讯落后,社会安全系数很低的情况下纵横数万里,将易掉膘、易死亡,需要粮草和人工饲养的牛马羊等活资产顺利地运到内地;如何适应蒙古牧民的流动式生活,开展流动贸易;如何在蒙古牧民生活水平低、信用度不高的情况下开展赊欠业务。旅蒙晋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使蒙古地区变为自己巩固的战略大后方。
关键词:
旅蒙晋商 易货贸易 赊欠风险 “货房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鹏生 王云爱 刘建生
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二是制度为什么产生以及怎样演变。这也是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回顾晋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结晋商研究主要成果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以描述晋商制度变迁的轨迹并阐释其内在规律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生 燕红忠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传统文化作为商业运营的文化底蕴属于非正式约束机制的范畴。晋商与徽商作为明清时期两大地方商人集团,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演进轨迹的差异,使其管理阶层的划分、商业运营中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呈现出不同特点。晋商与徽商不同管理模式的选择及其特定的约束激励机制也为现代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利用的资源。
关键词:
晋商与徽商 管理机制 文化传统 比较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孔庆新
晋商和徽商在经营实践中都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工作,建立相对有效的学徒制是两大商帮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晋商和徽商在管理中蕴含了许多现代管理理论的思想,其对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成本、方式、内容和评价均有成功的实践。员工培训是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保持较高的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晋商和徽商在经营实践中都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工作,建立相对有效的学徒制是两大商帮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晋商 徽商 人才培养体系 学徒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瑞
明清时期,在人口规模较大、内部事务繁杂的徽州宗族中,除设立族长等管理、处置族务外,往往还根据实际需要在族内设置各类名目的执事人员,由他们协助处理宗族内部一些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事务。这些执事人员的称谓及其所发挥的职能与宗族祠堂关系较为密切,这与祠堂在明清徽州宗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在明清徽州同一宗族内部,不同名目的执事人员在族务管理过程中往往协同发挥作用,相互之间进行着必要的分工、协调与配合。在族务管理过程中,执事人员要受到族长等宗族首领以及宗族法的制约。执事人员多实行任期制,在任期间,若有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等行为,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执事人员是明清徽州宗族族务管理运作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在族务...
关键词:
徽州 宗族 执事人员 族务管理 社会管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廷元
徽人经商多藉牙行制度牟取厚利。其中有些人初则为牙后则为商,在居间活动中积累起经商的资本;有些人则本人经商,而支持其亲友经营牙行,利用牙行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提供方便;还有一些人采用亦商亦牙的经营方式攫取暴利。随着微商的兴盛,徽人经营牙行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商牙之间的紧密结合遂成为徽商经营活动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作初步论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冬霞 李刚
明代,陕晋商帮同时崛起并长期位居全国十大商帮前列,清代,晋商与徽商分执商界牛耳,形成"南徽北晋"格局,而陕商退居第三直至沦为商界末流角色。陕晋商帮的地位变更代表着他们实力的消长,立足于两大商帮的发展轨迹,分析出导致这种地位变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晋商的合伙制为主经营管理模式优于陕商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第二,晋商选拔培养人才环节胜过陕商,秦地重儒轻商与晋省重商经商不同社会风尚造成两地经商人才的落差。第三,陕商与官府关系疏远,晋商注重与官府的公关活动,晋商得以在不同时期保商权拓展商路。第四,陕晋商帮遭受的
关键词:
明清 陕晋商帮 地位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