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2)
2023(9163)
2022(7525)
2021(6721)
2020(5805)
2019(12852)
2018(12375)
2017(24068)
2016(12695)
2015(14107)
2014(13989)
2013(13562)
2012(12519)
2011(11228)
2010(11682)
2009(11701)
2008(10885)
2007(9847)
2006(8879)
2005(8555)
作者
(34981)
(28844)
(28603)
(27582)
(18381)
(13735)
(13335)
(11229)
(10960)
(10339)
(9937)
(9783)
(9244)
(9205)
(9197)
(9166)
(8487)
(8483)
(8207)
(8143)
(7095)
(7071)
(6759)
(6655)
(6579)
(6560)
(6472)
(6379)
(5772)
(5599)
学科
(48301)
经济(48214)
管理(43116)
(41856)
(35127)
企业(35127)
(27831)
金融(27829)
(26267)
银行(26258)
(25341)
中国(22330)
(19854)
(19731)
方法(18926)
数学(16418)
数学方法(16236)
(13515)
财务(13479)
财务管理(13451)
企业财务(12907)
业经(12439)
(12220)
(12047)
中国金融(11344)
(11175)
保险(11084)
体制(10508)
地方(10424)
(9673)
机构
大学(177021)
学院(175922)
(78109)
经济(76370)
管理(66614)
研究(57459)
中国(56161)
理学(55787)
理学院(55270)
管理学(54433)
管理学院(54111)
(44520)
(36379)
财经(33799)
(30656)
科学(30219)
中心(29313)
(27546)
(27064)
经济学(26078)
财经大学(25503)
(24319)
研究所(24237)
(24028)
金融(23901)
经济学院(23567)
(23398)
北京(23148)
银行(22464)
(21885)
基金
项目(111090)
科学(88762)
研究(83484)
基金(83214)
(70518)
国家(69931)
科学基金(61482)
社会(56092)
社会科(53291)
社会科学(53277)
基金项目(43274)
(42581)
自然(37798)
教育(37755)
自然科(36933)
自然科学(36925)
自然科学基金(36265)
(35171)
资助(34433)
编号(32631)
(27613)
成果(27417)
(25467)
重点(24969)
国家社会(23963)
(23886)
(23152)
(22922)
课题(22866)
教育部(22754)
期刊
(86785)
经济(86785)
研究(60807)
(40769)
金融(40769)
中国(38857)
(36103)
管理(26496)
学报(22835)
(22403)
科学(21565)
大学(18885)
学学(18062)
财经(17495)
教育(15104)
(14790)
经济研究(13918)
技术(13772)
农业(13384)
业经(11863)
问题(10633)
理论(10090)
财会(9515)
实践(8846)
(8846)
(8729)
会计(8391)
国际(8336)
现代(8043)
技术经济(7884)
共检索到284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琳  
本文分步骤、分层次的解析了系统性/金融危机酝酿及演化过程中,宏观金融风险在各类因素推动下加速增高的具体机制——风险联动综合传染机制。同时利用我国2000—2008年系统性宏观金融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传染的现实状况和不同实现机制。文章旨在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脆弱性的演变机制及局部性负面冲击升级演变为系统性危机的轨迹和速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入了外生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各省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空间溢出效应对该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具备较强非对称性质,风险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省份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许宁   宇超逸  
金融双向开放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必要评估双向证券投资的宏观金融风险。基于2000—2020年20个新兴经济体的季度数据,研究双向证券投资对宏观金融风险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商证券投资(FPI)短期内提高新兴经济体宏观金融风险,长期则会降低宏观金融风险,对外证券投资(OPI)对本国宏观金融风险无论短期或长期均未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债权资本,股权资本的风险效应更强;与小规模相比,大规模FPI的风险效应更强;从经济体各部门来看,长短期风险效应适用于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FPI能够抑制金融部门违约风险,家庭部门则并不敏感。机制分析发现,FPI短期内通过促进本国信贷规模扩张提高宏观金融风险,长期通过增强本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降低宏观金融风险。研究结论可为新兴经济体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为中国高质量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晓琳  杨淑振  
本文利用未定权益分析方法(CCA),基于我国2000~2008年系统性宏观金融存量数据,深入探讨了宏观金融风险的演变速度与机制。在明晰了主要风险因子及其波动原因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量化分析并直观演示了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层面宏观金融风险积增的非线性速度和轨迹;进而研究了同样具有危害性的部门间非线性风险传染机制和速度。论文旨在为增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的可操作性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文兵  钱圆圆  
基于TVP-VAR模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汇率、利率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金融风险传导的重要渠道,特别是2015年之后,利率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宏观金融风险的中介作用较强。由于现阶段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仍然较为严格,人民币国际化通过资本账户开放机制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有限。为有效减轻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金融稳定的不利冲击,需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汇率形成机制;继续实行审慎、渐进的资本账户开放策略,推动国内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推进以宏观金融稳定和风险防控为目标的监管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庭强  徐勇  王磊  潘坤  
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金融市场间市场距离及风险传染行为。鉴于此,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法,解析了数字金融跨市场关联网络,并从利率政策、数字技术和投资者行为等方面剖析金融风险跨市场形成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本市场结构、技术创新和投资者财富结构等不同的视角探析数字金融嵌入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导致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根源和客观环境条件;投资者财富结构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流通性,拓宽了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渠道和途径。本研究将对我国数字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高慧颖  周潮  刘安  仝恩有  
从资金存量表视角分析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负担和资产负债情况,并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方法(CCA模型)分析2004至2020年住户、非金融企业、广义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五大经济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及债务违约风险变化趋势。同时,结合中国2020年末资金存量表明细数据,构建部门间关联矩阵,运用宏观金融网络分析方法,模拟测算上述五大经济部门违约风险的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户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平稳较快上升,但总体债务违约概率较低;企业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波动较大,部分时点违约概率较高;政府部门的隐含资产负债率小幅稳定增长,整体违约概率较低;金融部门始终处于风险的最前端,在部门间金融资产负债关联网络处于中枢地位,受其他部门的风险冲击影响最大。建议充分发挥金融账户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稳健有效,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宫小琳  卞江  
本文通过网络模型量化分析了冲击在经济中的传导及系统危机的演生过程。本文利用2007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账户)数据,①建立了基于会计数据②的中国国民经济部门间金融关联网络模型。模型的数据基础是按各类金融工具细分的部门—部门资金融通关系矩阵表。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模拟测试,揭示了负面经济冲击在部门层面循环传导的轨迹——部门间资产—负债表传染机制;同时量化分析了资产—负债表传染发生时,各个部门于各传染轮次中的损失量。模型的建立与基于模型的定量分析,旨在为防范和应对系统危机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建立了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对金融风险通过价格渠道传染的过程进行推演。模型根据金融市场数据校准了主要债券资产的需求曲线,模拟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抛售行为,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微观基础不足的问题,并为监管机构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模型提供研究参考。本文模拟结果和政策含义如下:(1)银行的资产结构和金融市场深度都是影响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深度的增加,金融风险传染的强度有所降低;(2)单个银行的最优行为在整个系统中可能会加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3)金融风险的演化呈非线性,判断风险的阶段对于监管部门至关重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孙利  
金融创新与发展使得民间金融风险能够便利地向正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渗透,而投资受限、通胀以及资产泡沫预期下,民间资本的求利动机和脱实体化倾向正使民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笔者在对民间金融风险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利率差异、金融要素交叉流动和信息交叉传播是民间金融风险传染至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渠道;民间金融风险演化的结果不仅是风险在民间金融市场中不断累积,而且向正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渗透,危及正规金融市场安全。因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打破现有不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并建立"大监管"体系,从而在民间金融风险传染与演化过程中抑制风险的扩散,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超  张瑞雪  朱相宇  
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相互交织、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交互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和宏观经济风险指数,采用DCCA、MF-ADCCA、基于时间延迟的DCCA算法与TVP-VAR模型分析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之间交叉相关的、非对称的、方向性的、时变性的复杂交互行为,结果表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呈双向交叉影响作用关系;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大,且金融风险的累积会加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金融风险的释放却不能及时带来经济的繁荣;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间具有显著的时变关联性,宏观经济风险对金融风险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有鑫  王祎帆  杨翰方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输入性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金融稳定概念引入传统的“三元悖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本文系统梳理监管机构使用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详细探究作用机制,构建政策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跨境资本流动降低输入性金融风险,缓解外部风险对国内风险的传导。拓展研究表明,政策对于控制外汇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最好,股票和债券市场次之;仅针对外汇跨境流动的政策工具效果好于仅针对人民币以及同时针对外汇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工具;数量型工具对控制股票和债券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更好,而价格型工具对外汇市场风险防范作用更强;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风险的整体防控效果好于发达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可以强化风险防范作用。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齐炎龙  
自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宏观金融风险测度成为业界及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对金融风险的管控失效,而金融危机的治理需要重新认识及测度宏观金融风险。本文主要基于对本次金融危机后有关宏观金融风险的测度理论、方法与争论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而从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传染三个角度对宏观金融风险的测度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宏观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