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5)
- 2023(7269)
- 2022(5946)
- 2021(5435)
- 2020(4657)
- 2019(10321)
- 2018(9740)
- 2017(18817)
- 2016(9907)
- 2015(11147)
- 2014(10936)
- 2013(10563)
- 2012(10173)
- 2011(8938)
- 2010(9371)
- 2009(9204)
- 2008(8691)
- 2007(7904)
- 2006(7057)
- 2005(6623)
- 学科
- 济(39728)
- 经济(39676)
- 管理(32145)
- 业(31634)
- 企(27940)
- 企业(27940)
- 融(26665)
- 金融(26665)
- 银(23567)
- 银行(23559)
- 行(22818)
- 中国(18125)
- 财(17036)
- 方法(16630)
- 数学(14122)
- 数学方法(13908)
- 制(12635)
- 务(12229)
- 财务(12206)
- 财务管理(12184)
- 企业财务(11676)
- 中国金融(11149)
- 贸(9543)
- 贸易(9532)
- 易(9365)
- 业经(9280)
- 农(9014)
- 地方(8587)
- 体(7932)
- 理论(7670)
- 机构
- 大学(138536)
- 学院(137748)
- 济(60874)
- 经济(59554)
- 管理(49582)
- 研究(45987)
- 中国(44660)
- 理学(41919)
- 理学院(41489)
- 管理学(40740)
- 管理学院(40510)
- 财(32633)
- 京(28845)
- 财经(25359)
- 科学(25029)
- 中心(24204)
- 经(23086)
- 所(22756)
- 经济学(20528)
- 江(20343)
- 农(20291)
- 研究所(20221)
- 融(19890)
- 银(19669)
- 金融(19556)
- 财经大学(19215)
- 银行(18963)
- 经济学院(18704)
- 北京(18418)
- 行(17788)
- 基金
- 项目(86166)
- 科学(68139)
- 基金(64261)
- 研究(63184)
- 家(55360)
- 国家(54888)
- 科学基金(47561)
- 社会(41891)
- 社会科(39979)
- 社会科学(39970)
- 基金项目(33296)
- 省(32383)
- 自然(29703)
- 自然科(29151)
- 自然科学(29147)
- 教育(28903)
- 自然科学基金(28622)
- 资助(27196)
- 划(27096)
- 编号(24589)
- 成果(20912)
- 重点(19579)
- 部(19576)
- 创(18199)
- 发(18095)
- 国家社会(18087)
- 教育部(17387)
- 性(17343)
- 创新(17054)
- 课题(16903)
共检索到22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进前
宏观金融调控中的国际收支调节及效应中国金融学院徐进前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其经济对外的敏感度也随之增加,因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国外净资产和国际收支的变化对其货币总量变化起着直接影响。国际收支余额即是国外净资产表现形式,因此国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健
本文在剖析双顺差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减少双顺差和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双顺差是我国长期执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形式多样的鼓励出口和引资的税费优惠政策导致双顺差;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国际流动性同国内流动性结合扩大了双顺差,地方政府追求GDP,对双顺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减少双顺差。需要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转向立足内需、优化外需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实行新的经济发展新战略,需要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协调、调整投资和进出口、促进消费、实施平衡的财政政策和取消出口及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改变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国际收支 经济发展 双顺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货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云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同时也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中国经济会否受到冲击,中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存在问题,文章对中国2000年到2008年八年间的国际收支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以及应该注意调整方向,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CA KA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云龙
试论金融宏观调控问题刘云龙一、整顿金融秩序后的形势剖析由于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明显过热和社会投资失控的重要源头,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金融秩序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整顿金融秩序,有利于遏止通货膨胀。措施之一是管住了货币发行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久
拉斯·特维德所著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云:经济波动无法消除,因为它如同心跳,是经济肌体的一部分。由此,宏观调控同样逃不开,因为心跳虽然决计不能消除,但防止出现心脏问题却是必需的。宏观调控争论至今,是否需要调控已鲜有争议,如何调控却莫衷一是。笔者倾向于货币视角,即金融宏观调控。曾任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长的哈勃勒在其关于经济周期的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价值的运动,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成为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银行也就具有了宏观调控职能。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1)稳定币值(包括国内物价与对国外的汇率);(2)正常速度的经济增长;(3)较高的就业率。西方中央银行只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对总量调控作出决策。但它对经济结构是无能为力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资本家为了更多地榨取剩余价值,尽量压低工人的收入,而榨取的剩余价值除了满足资产阶级本身挥霍无度的生活之外,还是把越来越多的积聚的财富投入到生产中去。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越多,由于工人收入的相对低下,缺乏有效需求,这就发生市场商品滞销。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和平 王雅娜 杨英云
加强宏观金融调控之我见王和平,王雅娜,杨英云宏观金融调控软化,导致国民经济运行失效,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我国转轨时期的宏观金融调控力度,增强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伸缩度,使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理顺金融系统内外各种关系金融系统与社会各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瑞涛
本文从分析投资与经济,投资与融资的内在关系出发,说明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力及调控作用的局限性,强调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配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投资 融资 货币政策 投资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召
利率政策通常作为总量政策出现,但利率调整对宏观调控中出现的结构问题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利率水平难于变动,很大程度是因为信贷管制束缚了手脚。在汇率体制改革方面,开放资本项目和放开汇率浮动区间是一对互动环节,但目前放开浮动区间已经大大落后于开放资本项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武江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加大了银行运行的整体风险,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从而改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状态,银行经营模式限制了宏观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凤鸣
国际收支常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价值的升降、国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季节性和偶然性等投机活动的增减变化而出现失衡,有时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顺差,有时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逆差。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杨堃 叶蜀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