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96)
- 2023(18619)
- 2022(15909)
- 2021(14902)
- 2020(12595)
- 2019(28529)
- 2018(28019)
- 2017(54178)
- 2016(29386)
- 2015(32619)
- 2014(32173)
- 2013(31718)
- 2012(29198)
- 2011(26288)
- 2010(26354)
- 2009(24698)
- 2008(23705)
- 2007(21041)
- 2006(18681)
- 2005(16739)
- 学科
- 济(109137)
- 经济(109007)
- 管理(81062)
- 业(78721)
- 企(64389)
- 企业(64389)
- 方法(50529)
- 数学(44060)
- 数学方法(43606)
- 中国(36072)
- 银(35488)
- 银行(35340)
- 行(33734)
- 融(32337)
- 金融(32335)
- 财(30588)
- 农(30199)
- 制(29151)
- 学(25066)
- 业经(25031)
- 贸(22330)
- 贸易(22311)
- 地方(21871)
- 易(21649)
- 农业(20278)
- 务(19827)
- 财务(19756)
- 财务管理(19722)
- 理论(19047)
- 企业财务(18762)
- 机构
- 大学(412326)
- 学院(411023)
- 济(162050)
- 经济(158460)
- 管理(156305)
- 研究(139204)
- 理学(135016)
- 理学院(133482)
- 管理学(131016)
- 管理学院(130296)
- 中国(113301)
- 科学(87916)
- 京(87564)
- 财(77418)
- 农(75355)
- 所(71242)
- 业大(65377)
- 研究所(65223)
- 中心(64889)
- 财经(62299)
- 农业(60015)
- 江(59961)
- 经(56620)
- 北京(55162)
- 范(52414)
- 师范(51765)
- 经济学(49945)
- 院(49824)
- 州(49444)
- 财经大学(46679)
- 基金
- 项目(279847)
- 科学(217665)
- 基金(202235)
- 研究(198909)
- 家(178840)
- 国家(177345)
- 科学基金(150252)
- 社会(124766)
- 社会科(118257)
- 社会科学(118226)
- 省(109501)
- 基金项目(107355)
- 自然(99424)
- 自然科(97112)
- 自然科学(97083)
- 自然科学基金(95342)
- 划(92972)
- 教育(91480)
- 资助(83710)
- 编号(80552)
- 成果(65037)
- 重点(63120)
- 部(60900)
- 发(59364)
- 创(58345)
- 课题(55473)
- 创新(54528)
- 科研(54339)
- 计划(52172)
- 教育部(51706)
共检索到608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丽平 李旭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长期内将持续扩大,短期内上下波动,银行间市场利率也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商业银行流动性呈现出波动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将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间市场利率结合起来判断流动性波动,同时根据中央银行票据招标利率来决定流动性释放和回收手段。文章在梳理流动性波动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分析居民储蓄存款、现金漏损率和外汇占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波动影响的时间,以及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波动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外汇占款是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波动的主要因素;(2)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次之。居民储蓄存款在这三因素中对流动性波动的影响期最长;(3)现金漏损率的影响最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娟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作为流动性最大提供者,银行在稳定经济全局和增强公众信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内外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 金融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梅 周晔
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证实了“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这一间接传导渠道;“双支柱”调控的协同影响最终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对银行微观个体的金融稳定效应;当考虑经济周期时,相比于经济下行期,上行期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符合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方向。研究结论为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相关监管机构把握“双支柱”调控的监管力度有较强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婵婵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艳梅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银行业体系一方面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取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尽力摆脱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就是巨大的考验。本文在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的前提下,提出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央行对商业银行"过剩流动性"的回收力度、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等有效化解流动性危机对策。
关键词:
金融生态 流动性过剩 资源配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崎 熊婷慧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重点关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这类近期快速发展的影子银行活动,基于2007-2018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从社会总体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两个层次,研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促进我国社会总体流动性,增加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的增加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扩大。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对货币流动性影响不大,略有挤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乐砚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波动较大,有些银行部分时间内甚至出现存款负增长,存贷比考核压力较大。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存款波动对商业银行负债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剖析了存款波动的宏微观原因,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实,分析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存款 负债管理 流动性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建潮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开始凸显。从宏观行业的角度,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外汇占款的增长迅猛、银行间企业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不良贷款的剥离、现金需求比率的下降以及证券市场的长期低迷是引发我国银行业存贷差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商业银行 存贷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丽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突然转化。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课题组 连平 孙兆斌 徐光林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资本市场调整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应重视对流动性的预测和管理。本文在明确区分宏观经济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非负约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1997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银行流动性受主要内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3年到2007年,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流动性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利率和资本市场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物价和M2增速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伟 霍倩倩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革。选取2011~2015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面板模型,探究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所经历的存款波动、净利差缩小、资产质量下降、非利息收入增加、宏观经济下行等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实证发现,存款波动、净利差、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流动性有正向影响,而资产质量和GDP增速负向显著,但由于不良贷款率普遍较低,因此暂时不会对银行流动性造成威胁。
关键词:
新常态 商业银行 流动性 经营环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璐 李建伟 谢太峰
以我国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以其2008—2017年10年的数据为对象,对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影响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在对数据进行筛选后通过Hausman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确定上市商业银行总体、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分别适用的模型,最后进行回归得出结论。结果显示,对于上市商业银行总体和国有上市商业银行而言,货币政策以及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平均资产回报率最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而对于其他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而言,经济增速以及银行内部的不良贷款率最能影响其流动性水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智 何雅婷
近年来,资本缓存和流动性的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47家商业银行2006-2014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资产比率这三个综合反映流动性结构指标对资本缓存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净稳定资金比例的改善能显著提高我国银行的资本缓存水平,而存贷比指标则会减少;(2)流动性资产比率对资本缓存没有显著的影响;(3)监管者可以通过管理风险水平的方式,提高资本缓存水平;(4)银行业务收益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缓存水平。
关键词:
资本缓存 流动性结构 风险 收益多样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好文 王菁
近年来,由于受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为主体的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主要依靠传统业务获得的利息收入受到现实制约。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早进行适应性经营战略转型。收入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的主导方向,成为其经营战略转型的内容之一。依赖传统业务的商业银行逐步由以利息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收入结构转变,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非利息收入份额的不断增加导致传统收入结构的波动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12家商业银行1999年-2006年期间的营业收入的波动性进行方差分解,发现总收入波动性的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 波动性 方差分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光辉 钱崇秀 吴超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划分为基本流动负债及承诺、基本流动资产、同业资金净额、交易性金融资产净额、可售金融资产总额,以及其他短期资金流动净额6个部分,构建流动性风险直接度量模型,将其应用于我国国有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和对比分析中。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度量模型 商业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