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5)
- 2023(15718)
- 2022(12948)
- 2021(12132)
- 2020(10296)
- 2019(23111)
- 2018(22619)
- 2017(42695)
- 2016(22597)
- 2015(25330)
- 2014(24197)
- 2013(23778)
- 2012(22091)
- 2011(19843)
- 2010(20091)
- 2009(19100)
- 2008(18175)
- 2007(16307)
- 2006(14399)
- 2005(13421)
- 学科
- 济(94874)
- 经济(94745)
- 管理(72568)
- 业(71195)
- 企(59914)
- 企业(59914)
- 方法(42236)
- 数学(37568)
- 数学方法(37337)
- 中国(33801)
- 融(29571)
- 金融(29569)
- 财(29240)
- 银(27734)
- 银行(27709)
- 行(26728)
- 制(24846)
- 农(24242)
- 技术(22270)
- 业经(21617)
- 贸(19735)
- 贸易(19717)
- 易(19333)
- 务(18124)
- 财务(18087)
- 财务管理(18049)
- 企业财务(17338)
- 地方(16682)
- 农业(16404)
- 体(16249)
- 机构
- 大学(314762)
- 学院(311233)
- 济(144829)
- 经济(142328)
- 管理(121506)
- 研究(107014)
- 理学(104335)
- 理学院(103324)
- 管理学(101997)
- 管理学院(101388)
- 中国(91270)
- 财(70119)
- 京(65880)
- 科学(56873)
- 财经(55159)
- 中心(51299)
- 所(51117)
- 经(50559)
- 经济学(47639)
- 江(45948)
- 研究所(45653)
- 经济学院(43067)
- 农(42973)
- 北京(42119)
- 财经大学(41527)
- 业大(39154)
- 院(38547)
- 范(36773)
- 师范(36455)
- 州(36091)
- 基金
- 项目(204447)
- 科学(164849)
- 研究(154952)
- 基金(153370)
- 家(131834)
- 国家(130774)
- 科学基金(114029)
- 社会(104467)
- 社会科(99530)
- 社会科学(99509)
- 基金项目(79577)
- 省(75862)
- 教育(70957)
- 自然(69109)
- 自然科(67644)
- 自然科学(67629)
- 自然科学基金(66548)
- 划(64007)
- 资助(62485)
- 编号(60291)
- 成果(50221)
- 创(48131)
- 部(47896)
- 重点(45937)
- 国家社会(45651)
- 创新(44330)
- 制(44239)
- 发(43456)
- 教育部(42711)
- 课题(41585)
- 期刊
- 济(153365)
- 经济(153365)
- 研究(100546)
- 中国(69352)
- 财(55185)
- 管理(49097)
- 融(46678)
- 金融(46678)
- 学报(41487)
- 科学(41075)
- 农(38984)
- 大学(34130)
- 教育(32750)
- 学学(31942)
- 财经(29058)
- 技术(27872)
- 经济研究(26729)
- 农业(25728)
- 经(25073)
- 业经(21468)
- 问题(19750)
- 贸(19089)
- 技术经济(17080)
- 国际(17063)
- 世界(16779)
- 理论(15377)
- 科技(15192)
- 业(15093)
- 统计(14435)
- 策(13908)
共检索到487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璟 张震 刘晓辉
"去杠杆"是近年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较多关注过高的金融杠杆水平或"去杠杆"产生的影响,缺乏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本文选取1993—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显著降低了某一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二,宏观金融杠杆波动通过抑制某一地区研发投资强度,抑制了该地区的技术创新。在考虑了内生性、异常观测值、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后,本文的结论仍然成立。依据本文研究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去杠杆"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和把握"去杠杆"政策的力度和幅度,以降低宏观金融杠杆波动给技术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昭君 葛新权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减轻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对技术创新的掣肘至关重要。基于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市场供求法测度各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探究房地产泡沫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传导机制,实证房地产泡沫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泡沫对技术创新存在资源错配、资金挤占和成本增加效应,显著抑制了某一地区的技术创新。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显示,由于区域之间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协动,地区房地产泡沫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会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周边地区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进而对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房地产泡沫对技术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在经济协动性更强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表现更显著。鉴于此,为有效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抑制房地产过度金融化,适时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重视技术创新的成本定价,平衡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抑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抑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尚君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作用于FDI的机理,并利用中国1996~201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探讨了金融发展与FDI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存在集聚效应,并且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均显著地促进FDI流入,但是金融发展水平却与FDI成负相关,金融发展抑制了FDI流入。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金融体制缺陷造成的,即相对落后的金融体系未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最优配置,从而导致FDI作为弥补私人部门融资缺口而大量输入,而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私人部门融资困境,从而降低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动机,进而导致FDI的流出。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业斌 张建中 钟昌标
通过把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分解为"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分析金融抑制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抑制与工业减排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抑制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抑制提高了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而不利于工业减排。研究结论表明,提升中国工业减排的内在动力,有赖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工业污染 工业减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焕明 马昭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新发展理念下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作为连接二者的风险载体,宏观金融杠杆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为考察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各省份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政策的冲击,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宏观金融杠杆波动不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宏观金融杠杆波动通过阻碍技术进步抑制了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本研究在结构性杠杆调整的背景下,为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效率,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功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宏观金融杠杆波动 实体经济 效率测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晔 谈毅 邵同尧
构建了中国省域的创新投入产出经验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2006~2008年我国27个省市的风险投资、研发、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教育水平和开放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仅仅考虑研发和风险投资的简单模型,还是在控制了研发、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开放度、教育水平变量后的扩展模型,风险投资对创新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新 专利 研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葛涛
在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城镇化及以两者交互项表征的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和东、中部来看,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对就业均呈现显著负效应,而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长;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抑制就业增长,但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以协调理念促进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平衡发展对中国破解就业困局意义重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城镇化 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葛涛
在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城镇化及以两者交互项表征的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和东、中部来看,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对就业均呈现显著负效应,而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长;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抑制就业增长,但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以协调理念促进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平衡发展对中国破解就业困局意义重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城镇化 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葛涛
在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利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城镇化及以两者交互项表征的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和东、中部来看,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对就业均呈现显著负效应,而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就业增长;从西部来看,城镇化抑制就业增长,但技术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就业效应不显著。以协调理念促进技术创新和城镇化平衡发展对中国破解就业困局意义重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城镇化 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诚颖 徐向阳 陈锐 陈建青
文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贷款规模这一众所周知的金融变量并没有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性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源泉——资本存量、TFP和储蓄率——来实现的。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了贷款规模对我国GDP增长和TFP增长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的可靠性。综合分析可知,我们一致看好的金融手段并没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金融制度安排已经影响到了TFP的积累水平。
关键词:
金融发展 TFP 增长源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建銮 赵春艳 南士敬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金融杠杆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杠杆波动会直接引发经济的同向波动;(2)受到投资冲击的调节作用,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波动产生了负向影响;(3)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波动的正向直接效应要远大于其通过投资的传导作用产生的负向间接效应,整体来看,它对经济波动的总体效应为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刘凤根 周驭舰
本文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的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不显著,但对农村居民的当期影响比较显著;滞后一期的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都较为显著,且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生猪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增加。
关键词:
生猪价格波动 消费效应 GMM估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申国 张振华
基于61个国家1981—2014年数据,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对金融效率是否抑制了经济波动以及是否平滑了金融开放的经济波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效率对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中高收入国家的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金融效率的提高显著地平滑了这些国家金融开放的经济波动效应;但中低收入国家的金融效率对经济波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同时也没有对这些国家金融开放的经济波动效应起到明显的平滑作用。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应提高资本形成率,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加快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提高金融机构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这都将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
关键词:
金融效率 金融开放 经济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居民杠杆率吗?——来自2011—2018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来自世界214个国家的经验证据
金融开放真的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宏观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门槛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宏观经济波动对房价走势的影响——来自中国31个省市的经验证据
宏观经济波动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货币政策存在外溢效应吗——来自美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经验证据
金融中介发展平抑了经济波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我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收益与宏观经济波动之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