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8)
2023(8597)
2022(6842)
2021(6406)
2020(5657)
2019(12277)
2018(11534)
2017(22399)
2016(12163)
2015(13276)
2014(13408)
2013(13239)
2012(12409)
2011(10614)
2010(11126)
2009(10759)
2008(10510)
2007(9113)
2006(7782)
2005(7289)
作者
(33137)
(27375)
(26922)
(26256)
(17550)
(13131)
(12611)
(10451)
(10448)
(10089)
(9287)
(9260)
(8852)
(8783)
(8596)
(8437)
(7975)
(7942)
(7925)
(7555)
(6628)
(6613)
(6608)
(6312)
(6208)
(6182)
(6163)
(5845)
(5529)
(5433)
学科
(43150)
(42321)
经济(42270)
管理(41195)
(36329)
企业(36329)
(32910)
(27360)
金融(27360)
(26306)
银行(26298)
(25223)
中国(21820)
方法(19896)
(19441)
财务(19421)
财务管理(19367)
企业财务(18612)
(17639)
数学(17612)
数学方法(17439)
财政(12510)
中国金融(11417)
(10946)
保险(10854)
(10695)
(10264)
地方(10195)
(10040)
(9918)
机构
大学(159055)
学院(158832)
(67089)
经济(65557)
管理(58326)
中国(52837)
研究(51722)
理学(48967)
理学院(48474)
(47724)
管理学(47681)
管理学院(47391)
财经(33174)
(32648)
(30085)
科学(29301)
中心(27076)
(26384)
财经大学(24945)
(24899)
(24274)
(24093)
金融(23681)
研究所(22944)
(22785)
经济学(22621)
银行(21862)
北京(20797)
业大(20675)
经济学院(20541)
基金
项目(100353)
科学(78880)
基金(75160)
研究(71831)
(65017)
国家(64465)
科学基金(55898)
社会(47132)
社会科(44810)
社会科学(44796)
基金项目(39142)
(38479)
自然(36286)
自然科(35542)
自然科学(35533)
自然科学基金(34928)
教育(32412)
资助(32059)
(31921)
编号(27242)
成果(23332)
重点(22834)
(22711)
(22227)
(21210)
(20090)
国家社会(20023)
科研(19981)
创新(19926)
教育部(19924)
期刊
(70407)
经济(70407)
研究(55707)
(44349)
(39877)
金融(39877)
中国(36014)
学报(25258)
(21930)
管理(21451)
科学(20974)
大学(19516)
学学(18925)
财经(17608)
(14770)
农业(13373)
会计(13061)
经济研究(12977)
财会(12320)
技术(10654)
教育(10628)
理论(8942)
业经(8765)
问题(8525)
通讯(8260)
会通(8237)
(8031)
财政(8031)
实践(7980)
(7980)
共检索到260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金龙  
一、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对国内外大量典型案例的归纳、研究表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在表现形式上高度相关。其表现是:财政风险“金融化”,即财政收入风险、财政支出风险、财政政策风险、债务过度风险、隐性财政风险表现为金融风险,开放条件下的财政风险表现为跨国性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贤忠  
当前,我国针对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制度性缺陷,致使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因此,正视金融风险隐患,分析成因和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央行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光宇  胡艳平  
文章从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涵义入手,首先分析了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表现,然后分析了二者相关性的原因,接着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传导途径,最后从微观的三个方面对二者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武江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加大了银行运行的整体风险,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从而改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状态,银行经营模式限制了宏观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延喜  杨小安  
由于宏观调控的进行,金融业出现了一些风险隐患。正视这种风险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监管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圆圆   范博超  
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财政风险金融化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金融政策中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理论出发,界定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概念与类型,从理论层面提出了财政风险金融化双重宏观效应产生机理、评价标准和宏观经济效应最优点。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分层次论证了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程度及双重宏观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结构因素影响下,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在财政风险宏观效应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宏观效应呈倒U型结构,可以延缓财政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预警防控机制的建立应基于双重宏观效应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保持在低风险区间与预警区间。在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金龙  
大量的国际经济金融现象表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二者内在的相关性非常高。由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基础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背景,二者的相关性在我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不论是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都必须充分考虑二者的相关性,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性地加以控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尚希  
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中国的宏观金融风险仍处于发散状态,呈现出行业特性(风险业)与金融转轨风险“叠加”的特征。当前的金融改革既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战略举措,其改革本身也是宏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政府防范宏观金融风险需要改变“一事一议”的个案方式,迫切需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并把宏观金融风险纳入国家财政风险管理框架,以避免政府财政责任变为仅仅是事后买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高培勇  
高培勇教授在《关注中国财政风险的新变化》一文中,从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这两个指标入手,盘点过去12 年间有关财政风险问题已经出现的变化。认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就是加强对财政风险问题的研究,建立起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财政风险抵御或防范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永海  
(一)金融风险:1.制度性风险。风险是由于缺乏市场约束力的体制和经济主体之间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信用关系造成;风险呈现出一种累积性,资产盈利能力低,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风险不是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化解,而是经常运用非市场手段强行化解,其负效应显而易见。2.借款人不履行约定的还款承诺的银行风险。借款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纪瑜  田发  
在我国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财政、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性。倘若不及时加以防范,任其累积,到时便会突发为财政、金融危机,并由此演变为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据此,本文致力于从财政与银行的内在关系出发,深入探析金融风险中的财政问题与财政风险中的金融问题,以求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肖飞  张希羚  徐龙炳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文  胡国寿  
本文调查发现,由于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频率和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对金融宏观调控关注程度明显提高,但认知度还相对偏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昕  
当前我国经济已面临较大的通货紧缩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应对通缩风险的政策建议。主要观点是:经济下行、高杠杆率、资产价格下跌、产能过剩、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颓势等均是形成我国通缩风险的重要成因,应在处理好需求端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促进结构性改革尽快显出实效,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国际协调来妥善应对通缩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启清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过热迹象及时采取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两方面影响:一是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二是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对此可以采取短期的应急性对策和长期的战略性对策。短期政策的核心是“增量调整,存量转换”,而长期政策的核心则是“加强研究,完善制度”。我们注意到宏观调控可能会成为商业银行加强制度建设的一个契机,这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将是一件好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