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8)
2023(3284)
2022(2834)
2021(2606)
2020(2359)
2019(5296)
2018(5200)
2017(9444)
2016(5545)
2015(6180)
2014(6246)
2013(6069)
2012(6002)
2011(5102)
2010(5523)
2009(5190)
2008(5336)
2007(4901)
2006(4522)
2005(4431)
作者
(15014)
(12412)
(12228)
(12115)
(8142)
(6066)
(5753)
(4743)
(4712)
(4655)
(4266)
(4217)
(4120)
(4058)
(4021)
(3924)
(3668)
(3620)
(3615)
(3593)
(3239)
(2998)
(2964)
(2905)
(2880)
(2858)
(2780)
(2776)
(2496)
(2474)
学科
(21428)
经济(21402)
管理(18557)
(16161)
(14232)
企业(14232)
(10654)
(10585)
(10277)
贸易(10271)
(10176)
方法(8430)
(7696)
出口(7694)
出口贸易(7694)
数学(7331)
数学方法(7222)
中国(6499)
(6498)
(6309)
财务(6299)
财务管理(6278)
企业财务(5920)
(5692)
(5002)
银行(4998)
(4730)
(4691)
业经(4174)
(4042)
机构
大学(74567)
学院(72672)
(31914)
经济(31137)
管理(25892)
研究(25280)
中国(22267)
理学(20992)
理学院(20776)
管理学(20454)
管理学院(20319)
(18814)
(16503)
财经(13772)
(13593)
科学(13280)
中心(13018)
(12441)
(12376)
(10954)
研究所(10646)
经济学(10594)
北京(10586)
(10416)
财经大学(10133)
经济学院(9617)
(9531)
(9482)
师范(9377)
(9160)
基金
项目(42814)
科学(33859)
研究(32384)
基金(31905)
(27340)
国家(27091)
科学基金(23336)
社会(21280)
社会科(20212)
社会科学(20209)
基金项目(16056)
(15827)
教育(15484)
自然(14479)
自然科(14187)
自然科学(14185)
资助(14067)
自然科学基金(13930)
(13256)
编号(12637)
成果(11650)
(10405)
重点(9695)
教育部(9216)
课题(9160)
(9074)
国家社会(9055)
人文(8792)
(8679)
大学(8662)
期刊
(38078)
经济(38078)
研究(27159)
中国(18620)
(17058)
(11174)
金融(11174)
学报(11054)
管理(10988)
教育(10209)
(9950)
科学(8974)
大学(8942)
学学(8060)
财经(7339)
(7029)
经济研究(6587)
(6335)
农业(6183)
技术(6001)
国际(5765)
问题(5609)
图书(5090)
业经(4980)
会计(4944)
财会(4393)
书馆(4147)
图书馆(4147)
世界(3903)
理论(3862)
共检索到13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培新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培新先生,素以坦诚直言、分析实在而著称.在他原先寄给本刊的几篇文章中,就提出了不少切中时弊的问题,阐述了许多精辟可贵的论点.最近,杨培新先生在给我们编辑部的信中指出:“对宏观调控问题,经济学界有人否定.我认为,应当肯定,但要改善.”为此,他撰写了此文.我们十分感谢杨培新先生对《上海经济研究》的支持,同时赞赏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负责精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目前,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新的发展要求,宏观调控需要转轨。这里所说的转轨,是指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的转轨。原因之一,总供求格局不同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虽引入了市场机制,但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到产权改革,所以,"短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姚愉芳  陈黎  
我们一行三人,于1995年5、6月间,以“德国的经济波动、预测与宏观调控”为题,赴德进行了学术考察。我们共访问了11个城市的18个单位,可分如下五类:一、5个政府机构:1.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威斯巴登市),2.联邦经济部-BMWi(波恩市),3.联邦财政部(波恩市),4.联邦中央银行(法兰克福市),5.联邦统计局(威斯巴登市)。二、7个研究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艳霞  韩润春  王晓珺  
本文对政策性住房供应对房价产生下降和上涨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如下建议:政府与市场分工配合,做好住房总量供需平衡;政策性住房供应比例与中低收入群体比例相匹配;从财政投入、城市规划、土地供应多方面保证政策性住房制度的稳定化、长期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首先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政策方向做出了展望。在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结构性矛盾,这就要求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应该注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加强供给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就宏观调控而言,理论层面少有变化,但在实践层面,新生事物却层出不穷。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各具特色,前者采用了部分新做法,而后者则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值此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时期,对近年来国内外宏观调控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确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前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新  
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基本功能。无论从国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看,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看,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要不要宏观调控,而在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使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从“全统”和“直管”为特征的调控,向“放控结合”、“活而有序”、“活而不乱”为特征的调控转变。一、宏观调控的方式选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建立。在以往的经济运行中,面对不时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不断...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张承惠   张永生  
自1993年年中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中国经济避免了1992年大起之后随即发生大落的危险,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比以往的历次调整都要成功得多,成熟得多。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予以进一步完善。主要是:第一,宏观调控力度时紧时松。自去年年中加强宏观调控以来,虽然从总体上采取的是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总量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长才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隐性失业的基础上得出:总失业率(登记失业率与隐性失业率之和)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奥肯关系,即由于宏观调控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总失业率实际上在以较高的速度下降。由于总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这种稳定的关系,因此总失业率可以做为一个内生变量进入笔者根据泰勒模型改造的宏观调控模型。本文暗示的政策建议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会使隐性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一个临界值,之后才会使登记失业率下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在增加,我国面临宏观经济下行而通胀压力依旧的复杂局面,"一保一控"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以前适用于"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面临修订,在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必须对经济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在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对存贷利率、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构,达到有保有压的经济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林茂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李林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它对促进生产发展、搞活流通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要使商品价格活而有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便不能对它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必须进行有效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绪业  
我国医疗设备的投放,一直缺乏宏观的调控办法,以致于在医疗设备的投放上,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很大,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在绝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又缺乏应有的常规装备。这种局面若不加以调整,势必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中,国家政权都必须具有动员和配置内部经济资源和引进外部经济资源的能力,具有指导和调控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规格和速度的能力,具有形成国民共识并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具有动用法制的规范手段或强制手段维护社会安定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第一条最为根本。国家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财力,才有充分的可能去实现其他功能。一个典型的“弱财政”中国改革的第一阶段曾经以“放权让利”作为基本特征和主要手段,财政体制也相应地经历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等三次较大的变化。这一系列改革所遵循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从而打破了集中过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贡兆华,陈铭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输血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维护输血安全,提高输血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物质运动还是价值运动,土地都有重要作用。国家能自觉利用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得不好,导致土地规划虚置;偏重于耕地保护,目标单一;指令性规划缺乏弹性,缺乏公众参与。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和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不规范,存在牺牲农民利益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