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7)
2023(5955)
2022(5296)
2021(4823)
2020(4458)
2019(10427)
2018(10311)
2017(20172)
2016(11470)
2015(12990)
2014(13331)
2013(13390)
2012(12874)
2011(11632)
2010(11803)
2009(11067)
2008(11507)
2007(10539)
2006(9032)
2005(8086)
作者
(34354)
(28840)
(28791)
(27684)
(18343)
(13952)
(13309)
(11287)
(10729)
(10317)
(9758)
(9678)
(9260)
(9141)
(9102)
(9100)
(9078)
(8502)
(8436)
(8210)
(7315)
(7100)
(7051)
(6605)
(6572)
(6485)
(6475)
(6445)
(5807)
(5776)
学科
(49565)
经济(49522)
管理(34188)
(32610)
(26996)
企业(26996)
方法(24970)
数学(22248)
数学方法(22033)
(15712)
(12938)
中国(11710)
(10905)
(10899)
财务(10881)
财务管理(10848)
企业财务(10287)
(9795)
(9078)
贸易(9076)
地方(9018)
业经(8980)
(8801)
农业(8354)
(7972)
银行(7951)
(7571)
(7450)
(7353)
金融(7351)
机构
大学(168461)
学院(166821)
(69175)
经济(67641)
管理(62833)
研究(57418)
理学(53842)
理学院(53209)
管理学(52252)
管理学院(51941)
中国(44323)
(36154)
科学(35737)
(33148)
(31590)
(30398)
研究所(27515)
中心(27061)
业大(26592)
财经(26085)
(25705)
农业(25281)
(23565)
北京(22899)
(21452)
经济学(21434)
师范(21216)
(20253)
(20033)
经济学院(19507)
基金
项目(107214)
科学(83246)
基金(77242)
研究(76635)
(67727)
国家(67178)
科学基金(56467)
社会(47262)
社会科(44650)
社会科学(44631)
(41927)
基金项目(41179)
自然(37415)
自然科(36506)
自然科学(36493)
教育(35931)
自然科学基金(35852)
(35634)
资助(32353)
编号(31655)
成果(26352)
重点(24592)
(24521)
(22784)
(21729)
课题(21623)
科研(21172)
教育部(20647)
创新(20355)
大学(20259)
期刊
(75370)
经济(75370)
研究(48082)
中国(31482)
(28513)
学报(28107)
(27575)
科学(24632)
管理(21888)
大学(20604)
学学(19457)
农业(18259)
教育(16009)
(15591)
金融(15591)
技术(14334)
财经(13006)
经济研究(12504)
业经(11494)
(11120)
(10551)
问题(10417)
(8998)
技术经济(8872)
财会(8631)
理论(8587)
统计(8485)
(8249)
会计(7817)
实践(7742)
共检索到247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调控课题组  陈佳贵  刘树成  张晓晶  汤铎铎  
本文旨在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论证。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回顾"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其次,说明这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再次,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可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仍沿用过去的习惯,把目标值设定得比较低;另一种是,可以设定目标区间,即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准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再一种是,不是设定单一的五年固定不变的目标值,也不是笼统地设定一个目标区间,而是对未来五年中的各年设定不同的、可以反映经济波动趋势的目标值。最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尚教蔚  
"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始终贯穿着我国的住房市场,近期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特点明显,住房市场在住房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的同时、还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此外,住房市场推动和带动了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但由于城镇化的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住房供不应求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缓解,导致房价快速上涨。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志刚  
"十一五"期间人民币汇率应继续保持基本稳定,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适当增加汇率波 动的弹性,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币恰当的汇率形成制度, 本文还认为"十一五"期间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宏观调控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卢锋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应对偏热通胀"和"金融危机,V型强劲反弹"两个阶段,宏观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演变。总体来看,总需求管理较多采用产业政策和数量性、部门性、行政性工具手段,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多样化,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科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利  
"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发债、增支、补贴、减税和税改等一揽子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财政宏观调控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公平和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利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的平衡点,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需要与可能、逆向调节与顺势而为的关系,以"稳增长"为主要目标,以"扩内需"为主攻方向,以"调结构"为重要着力点,以"惠民生"为根本目的,以"促改革"为实现路径,不断提高要素投入效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利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外需有增长趋势,但依然不够稳固;内需增长潜力较大,但充分释放还面临障碍;供给基础更加牢固,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要素优势在一定时限内继续存在,但劳动力、环境成本上升的压力明显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戴彦德  
"十一五"期间,我国前4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按照目前的进展状况,可以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节约能源约6亿多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以上。"十二五"时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诚庆  
在世界经济的扩张态势出现走弱迹象,世界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开始回落的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1998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等因素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及房地产业的发展,论证了房地产业运行中价格机制在有效地发挥作用,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在中长期发展前景良好的大趋势下短期有调整要求。最后,本文还结合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政策论述了中国房地产业将体现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地保持可持续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振中  
自1992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至今,我国经历了“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在这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央政府一直坚持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认真总结一下其中的经验或教训,对于搞好“十一五”期间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五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见图1),时间段分别是:(1)1979-1981年;(2)1985-1986年;(3)1989-1990年;(4)1993年下半年-1996年;(5)2003年下半年-2004年(此前,1998-2002年为扩张型的宏观调控)。与前四次宏观调控相比,第五次宏观调控在各方面都具有新的特点。正确认识当前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及其新思路、新机制,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中央一系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立平  张前荣  
"十三五"时期,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潜在增长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云凤  孙亦军  
"十一五"期间财税政策特点:及时根据经济形势和任务变化做出正确调整;坚持短期财税政策调控与长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坚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税政策要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工具密切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十二五"期间财税政策趋向:继续加强财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善财税政策,加大民生投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建丽  王欣  
"十一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在总体规模、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利用外资也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本文通过剖析这些特征发现,我国在引资方式、创新导向、制度设计、产业布局和经济安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总体而言,"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资仍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也面临着从规模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此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将更加趋向于平衡。为解决"十一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问题,充分把握"十二五"时期的新机遇,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