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1)
- 2023(12422)
- 2022(10679)
- 2021(9957)
- 2020(8346)
- 2019(19063)
- 2018(18812)
- 2017(36303)
- 2016(20204)
- 2015(22815)
- 2014(22945)
- 2013(22496)
- 2012(21272)
- 2011(19278)
- 2010(19726)
- 2009(18452)
- 2008(18842)
- 2007(17512)
- 2006(15308)
- 2005(13842)
- 学科
- 济(83561)
- 经济(83490)
- 管理(63377)
- 业(59473)
- 企(49744)
- 企业(49744)
- 方法(35425)
- 数学(30972)
- 数学方法(30590)
- 财(24430)
- 农(23295)
- 中国(21954)
- 地方(19957)
- 业经(17641)
- 制(17559)
- 贸(16957)
- 贸易(16946)
- 学(16684)
- 技术(16503)
- 易(16447)
- 务(15571)
- 财务(15535)
- 财务管理(15491)
- 农业(15058)
- 银(15026)
- 银行(14997)
- 企业财务(14618)
- 行(14255)
- 理论(13868)
- 融(13695)
- 机构
- 学院(288549)
- 大学(285227)
- 济(119587)
- 经济(116818)
- 管理(108552)
- 研究(97321)
- 理学(91725)
- 理学院(90678)
- 管理学(89093)
- 管理学院(88535)
- 中国(77250)
- 京(60249)
- 财(58527)
- 科学(58440)
- 所(50073)
- 江(46907)
- 农(46648)
- 中心(46108)
- 财经(44919)
- 研究所(44704)
- 经(40456)
- 业大(40071)
- 北京(38232)
- 范(38170)
- 师范(37839)
- 州(37667)
- 经济学(36642)
- 农业(36546)
- 院(34940)
- 经济学院(33108)
- 基金
- 项目(181053)
- 科学(142169)
- 研究(135788)
- 基金(128702)
- 家(110866)
- 国家(109902)
- 科学基金(94039)
- 社会(84371)
- 社会科(79854)
- 社会科学(79832)
- 省(72622)
- 基金项目(67391)
- 教育(63229)
- 划(60527)
- 自然(59632)
- 自然科(58206)
- 自然科学(58189)
- 自然科学基金(57132)
- 编号(57002)
- 资助(53391)
- 成果(47618)
- 重点(41149)
- 课题(40218)
- 发(40055)
- 部(40035)
- 创(39482)
- 创新(37113)
- 性(34967)
- 科研(34403)
- 教育部(34182)
- 期刊
- 济(137157)
- 经济(137157)
- 研究(88782)
- 中国(60164)
- 财(47878)
- 农(41796)
- 学报(40977)
- 管理(40660)
- 科学(38085)
- 教育(34706)
- 融(33391)
- 金融(33391)
- 大学(30885)
- 学学(28830)
- 农业(27631)
- 技术(27177)
- 业经(22555)
- 经济研究(22441)
- 财经(22208)
- 经(19138)
- 问题(17757)
- 贸(15366)
- 技术经济(15299)
- 业(15292)
- 图书(14318)
- 理论(14189)
- 商业(13827)
- 统计(13782)
- 版(13489)
- 科技(13149)
共检索到446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楚尔鸣 石华军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而这种调控又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长期以来,理论和实践主要关注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缺乏对调控自身合理性,即货币政策定力的研究。通过梳理货币金融理论和总结国内外货币政策实践,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定力是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调整的相对稳定性,货币政策定力的强弱可以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偏好、政策工具变量的变动频率、调整幅度以及相对力度与时滞四个方面来度量,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定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相对稳定性 中央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昌政 洪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运动或价值运动的操作来组织和协调宏观经济运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让货币流入或流出经济系统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或在保持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货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从而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和财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增长率 通货膨胀 货币幻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瑞安 潘龙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数量与价格工具协调并用的事实,分别构造了“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规则下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结果发现:中央银行更关注利率政策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多是出于相机目的;预期冲击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预期管理将在价格型政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含预期的“量价并行”规则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新阶段采取的"松紧搭配"反方向的组合,如何根据经济新常态下的失衡特点提高宏观政策松紧搭配组合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其可行性和针对性?如何控制其政策作用力度等等,是本文讨论的基本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景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在演讲后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中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周小川行长的演讲刊发(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并附答记者问内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宇荣
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凯恩斯主义与需求管理政策偏好。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当改变总需求,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减少支出以及提高利息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综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基本上是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主要采取凋节有效需求的方式,通过适度扩张和精确调整的需求管理政策措施,在经济均衡状态范围内延续经济周期的扩张过程,维护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避免发生非理性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货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兆祥 郭红玉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些结合部,深入研究这些结合部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减少政策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已经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运用间接手段调节供求关系,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文章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思想的确立,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将从以总量调控为主转向以结构或制度配合为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王文宁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王文宁财政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不同阶段不同政策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同,合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意义重大。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单一型"规则与"混合型"规则选择、货币政策的"降杆杆"与"稳杠杆"权衡等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框架存在混合型规则、预期管理、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等调控共识,但也存在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微观主体预期、经济政策交互效应考虑不足等问题,应将货币政策调控评价指标、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经济政策交互效应等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分析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