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5)
- 2023(11762)
- 2022(9731)
- 2021(9461)
- 2020(7798)
- 2019(18229)
- 2018(18039)
- 2017(33079)
- 2016(17863)
- 2015(20063)
- 2014(19752)
- 2013(19108)
- 2012(17607)
- 2011(15906)
- 2010(16195)
- 2009(14951)
- 2008(14911)
- 2007(13105)
- 2006(11466)
- 2005(10262)
- 学科
- 济(73717)
- 经济(73646)
- 管理(56409)
- 业(52843)
- 企(46687)
- 企业(46687)
- 方法(34966)
- 数学(30272)
- 数学方法(29689)
- 中国(23114)
- 财(18314)
- 技术(17885)
- 农(16953)
- 业经(16027)
- 理论(15258)
- 贸(14454)
- 贸易(14437)
- 易(14155)
- 制(14084)
- 学(13920)
- 银(12836)
- 银行(12834)
- 技术管理(12546)
- 行(12328)
- 融(11850)
- 金融(11849)
- 务(11628)
- 财务(11584)
- 财务管理(11563)
- 划(11086)
- 机构
- 大学(248798)
- 学院(247953)
- 济(107255)
- 经济(105275)
- 管理(96718)
- 理学(83452)
- 研究(83268)
- 理学院(82580)
- 管理学(81013)
- 管理学院(80544)
- 中国(65995)
- 京(53123)
- 财(48576)
- 科学(47907)
- 所(40226)
- 财经(38640)
- 中心(37916)
- 研究所(36511)
- 经(35388)
- 江(35374)
- 北京(34216)
- 经济学(34131)
- 农(33118)
- 业大(32265)
- 范(31794)
- 师范(31499)
- 经济学院(30538)
- 院(30065)
- 财经大学(29029)
- 州(28776)
- 基金
- 项目(165444)
- 科学(132815)
- 研究(123882)
- 基金(121625)
- 家(105784)
- 国家(104948)
- 科学基金(91330)
- 社会(80176)
- 社会科(76128)
- 社会科学(76112)
- 省(63583)
- 基金项目(62823)
- 教育(59530)
- 自然(57693)
- 自然科(56528)
- 自然科学(56518)
- 自然科学基金(55538)
- 划(53913)
- 资助(50259)
- 编号(48812)
- 成果(40370)
- 创(39657)
- 重点(37851)
- 部(37781)
- 创新(36191)
- 课题(35201)
- 发(34750)
- 国家社会(34130)
- 教育部(33323)
- 大学(32219)
共检索到372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宗良 范若滢
宏观调控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论结晶,不仅对中国适用,还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本文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的视角,构建能够较好刻画现实经济的理性综合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宏观调控理论模型并进行阐释,探索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整和政策框架体系,同时分析中国的实践。研究发现,宏观调控是政府作用的重要形式,是一个兼具供给侧和需求侧调控的动态体系,既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平衡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从长期影响经济的潜在增长。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逻辑,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时期面临的突出风险和问题,理性综合选择"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组合,给出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检验、调整。从本质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型是宏观调控模型在限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理性综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30年宏观调控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明显迥异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宏观调控本身来看,这些特色表现为涵盖领域广泛、政策工具多样、宏观调控频繁、调控力度适度等;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宏观调控还表现出实践性、过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这一独具特色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宏观调控 实践模式 理论创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大安 许益怀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解决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失灵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完全的问题,这些技术正在驱动着政府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宏观调控。我们分析政府大数据思维及大数据思维下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在理论上解读信息和大数据的关系,其次是说明政府大数据思维的形成过程,再次是解说政府宏观调控的操作程序和过程,最后对政府大数据思维下的宏观调控效用进行评价。大数据思维的本质仍然是因果思维,但大数据时代的因果逻辑思维模式与工业化时代的因果逻辑思维模式不是一回事。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行为主体,从大数据思维进入大数据分析这一过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可考虑从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互融合的角度对其逻辑分析框架展开探讨。有了这样的逻辑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描绘出政府对未来数字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可能展现的一般图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栩 黄荣坦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对我国50多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波动和美日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规模扩张的历史经验的分析表明: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周期性波动仍不可避免,但应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2003-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理想区间目标是,高等学校学生数的年增长率控制在2%-7%之间为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规模扩张 宏观调控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柏东
我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运行客观基础之上的理性选择。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三个阶段的演进规律和三个循环交织运动的特征,房地产市场发展应定位于小康阶段和城市化;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实现市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房地产市场 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乐东
文章研究了人口流动规模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计算反映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推-拉系数"发现:推-拉系数为"+"的地区,其人口净迁入率也为"+";推-拉系数为"-"的地区,其人口净迁入率也为"-"。文章据此提出了调节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的宏观措施。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社会经济发展 推-拉系数 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义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调节国民经济,在西方又称为政府干预。对于政府干预是否有效,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派,如凯恩斯学派认为政府干预有效;有的学派,如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认为政府干预无效。瑞典皇家科学院官方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刚
十八大以来,顶层设计理念已成为各界共识,其旨在从制度上根本解决一些中长期深层次结构问题,这需要时间来进行。在当前中国转型改革的关键阶段,政府宏观调控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宏观调控虽为短期行为,但是它承上启下,可以保证制度与政策的执行并及时修正偏差,从而可以实现政策的动态最优。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不尽相同,对宏观调控的误解或认识不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为此,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内涵、难点、创新三个方面全面阐释政府宏观调控,基于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战奎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新常态背景,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宏观战略。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政府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管理职能,利用新思维开拓新的发展局面。进行供给侧改革,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把握时代特征,在科学化、合理化的基础上,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利用新思维,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宏观经济调控 管理 新思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战奎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新常态背景,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宏观战略。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政府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管理职能,利用新思维开拓新的发展局面。进行供给侧改革,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把握时代特征,在科学化、合理化的基础上,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利用新思维,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宏观经济调控 管理 新思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凌翔 陈学会
作为一种手段,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事实上早已进行,而作为观点或理论的提出,是在2004年。但这一措施是否可行,当前的土地政策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丁伯根法则与蒙代尔法则、地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为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三大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土地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土地规划难以落实、土地政策缺乏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配合等问题,使得现行土地政策还未能足够承担这一重任。从协调土地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理论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