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7)
2023(5830)
2022(4927)
2021(4830)
2020(4308)
2019(9344)
2018(9175)
2017(17478)
2016(9952)
2015(11382)
2014(11553)
2013(11600)
2012(11243)
2011(9789)
2010(10506)
2009(10582)
2008(10344)
2007(9052)
2006(7785)
2005(7216)
作者
(28381)
(23406)
(23369)
(22672)
(15234)
(11266)
(10923)
(9109)
(8945)
(8748)
(8125)
(8017)
(7729)
(7625)
(7292)
(7275)
(7041)
(6943)
(6886)
(6645)
(5837)
(5824)
(5696)
(5374)
(5372)
(5353)
(5276)
(5199)
(4725)
(4605)
学科
(36253)
经济(36208)
管理(35175)
(32544)
(27872)
企业(27872)
(27565)
方法(18464)
数学(16294)
数学方法(16048)
(14590)
财务(14578)
财务管理(14528)
企业财务(13815)
(13263)
中国(12685)
财政(12323)
(11046)
银行(11038)
(10852)
保险(10761)
(10263)
(9922)
(9780)
金融(9780)
(8345)
(7866)
制度(7859)
理论(7751)
(7721)
机构
大学(140884)
学院(138204)
(56007)
经济(54665)
管理(49542)
研究(45572)
中国(43859)
(41326)
理学(40693)
理学院(40279)
管理学(39413)
管理学院(39190)
(30189)
财经(27966)
科学(26299)
(25308)
(23784)
中心(22384)
(21547)
财经大学(20816)
研究所(20532)
北京(19663)
(19623)
经济学(18397)
(17590)
业大(17407)
金融(17333)
(17183)
经济学院(16603)
(15762)
基金
项目(80980)
科学(62588)
基金(60112)
研究(57650)
(51785)
国家(51347)
科学基金(44051)
社会(36471)
社会科(34418)
社会科学(34406)
基金项目(30592)
(29371)
自然(29213)
自然科(28592)
自然科学(28586)
自然科学基金(28087)
资助(27414)
教育(27189)
(25184)
编号(22851)
成果(20706)
(18862)
重点(18217)
(16733)
教育部(16655)
大学(16230)
科研(16057)
课题(15749)
(15537)
人文(15499)
期刊
(63507)
经济(63507)
研究(50547)
(39043)
中国(31523)
(26615)
金融(26615)
学报(22360)
管理(19730)
科学(18539)
大学(17771)
(17043)
学学(16902)
财经(15307)
(12898)
教育(12124)
经济研究(11256)
农业(10799)
会计(10459)
技术(10443)
财会(10134)
(8129)
理论(7828)
问题(7808)
(7668)
财政(7668)
国际(7511)
(7451)
统计(7082)
实践(6950)
共检索到232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亚  
宏观调控中的危险倾向─—财政手段与货币手段功能混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究所林亚一、财政手段与货币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手段。财政手段用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货币手段用以解决经济总量问题,这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帆  
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手段。财政手段主要用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货币手段主要用以解决经济总量问题,这是两者的第一种区别。在进行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控时,货币手段对于紧缩比较有效,财政手段对于扩张比较有效,这是两者的第二种区别,并且是由第一种区别决定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骁  
一、财政宏观调控目标 财政宏观调控目标可以从自我调控和财政对经济(社会再生产)的调控两个方面定义。本文把财政自我调控作为既定条件,即财政自我调控目标本质上体现财政对经济的调控目标。 1.协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众所周知,在混合经济制度框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失灵”,使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必要的条件是:任何二种消费品的主客观的边际替代率(MRS)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相等,任何二种投入品的主客观的边际转换率(MRT)对所有的生产者来说都相等,即这些物品间的比率均相等,任何增加新物品与任何减少旧物品的措施均不会导致消费者剩余与生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缪延亮  
发达国家主要央行量化宽松(QE)为何没有像预期那样持续推升通胀?在高债务、削减赤字和去杠杆的三重压力之下,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在金融危机之后已从货币主导转为财政主导。货币政策被迫为财政政策埋单。财政主导的背后是人口主导,包括老龄化和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减少、高福利模式等难以为继。在一定条件下,比如财政乘数效应较大、新增产出所带来的税收大于债务增加,举债刺激的效果要好于增发货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景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王文宁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王文宁财政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兆祥  郭红玉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些结合部,深入研究这些结合部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减少政策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已经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运用间接手段调节供求关系,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文章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思想的确立,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将从以总量调控为主转向以结构或制度配合为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新阶段采取的"松紧搭配"反方向的组合,如何根据经济新常态下的失衡特点提高宏观政策松紧搭配组合方式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其可行性和针对性?如何控制其政策作用力度等等,是本文讨论的基本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新  
马克思的财政货币理论与宏观调控曹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货币理论和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马克思的财政、货币理论的宏观调控作用作些初浅探讨。一、财政理论与宏观调控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春树  聂建平  袁晋华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协调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江西分行方春树,聂建平,袁晋华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选择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各有各的功能和特点,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IS-LM宏观平衡原理和"相机抉择"理论,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叔俊  
论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周叔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这一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它是由经济手段、行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勒系琳  
考察从计划体制的行政分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演变过程,着重分析这一转变过程中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展现我国宏观调控由政府直接控制到间接调控的渐进过程。分析了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关宏观调控手段实现良性转变提出思考,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变、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律手段作用等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凤民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改革中吸取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正反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造就了基本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高潮的到来,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政府转换职能,要求财政由直接调控经济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