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2)
2023(9052)
2022(7514)
2021(7005)
2020(5697)
2019(13213)
2018(12902)
2017(23686)
2016(12558)
2015(14465)
2014(14341)
2013(14656)
2012(14269)
2011(13112)
2010(13248)
2009(12499)
2008(12378)
2007(10721)
2006(9879)
2005(9363)
作者
(36785)
(30771)
(30620)
(29537)
(19869)
(14766)
(13881)
(11914)
(11839)
(11033)
(10938)
(10117)
(10044)
(10016)
(9914)
(9552)
(8969)
(8826)
(8769)
(8303)
(7905)
(7466)
(7391)
(7133)
(7065)
(6871)
(6668)
(6355)
(6124)
(6023)
学科
(79428)
经济(79375)
管理(34549)
(30907)
方法(26722)
(24010)
企业(24010)
数学(23846)
数学方法(23719)
中国(21479)
地方(17760)
(15923)
(14904)
(14322)
贸易(14311)
(13911)
(13637)
业经(13621)
地方经济(12882)
(12707)
(11428)
金融(11428)
(11206)
银行(11194)
(10802)
农业(10187)
环境(10051)
(9580)
(9437)
(9151)
机构
大学(193038)
学院(188586)
(100052)
经济(98532)
研究(78136)
管理(66831)
中国(62459)
理学(56287)
理学院(55543)
管理学(54887)
管理学院(54509)
(44346)
(42374)
科学(41123)
(39757)
研究所(35553)
财经(34767)
经济学(33829)
中心(33750)
(31863)
经济学院(30220)
北京(28076)
(27493)
(27355)
(27056)
财经大学(25922)
(24169)
师范(24003)
科学院(23979)
业大(22119)
基金
项目(116653)
科学(93423)
基金(89320)
研究(85809)
(78124)
国家(77592)
科学基金(65616)
社会(59853)
社会科(56927)
社会科学(56916)
基金项目(45597)
(39892)
自然(39294)
自然科(38379)
自然科学(38371)
教育(37824)
自然科学基金(37760)
资助(37321)
(34894)
编号(30783)
(28372)
重点(27090)
国家社会(26987)
中国(26692)
(26583)
成果(26450)
教育部(24829)
人文(23302)
(23126)
(22747)
期刊
(117157)
经济(117157)
研究(68086)
中国(40854)
(35031)
管理(28421)
学报(26713)
科学(26582)
(24719)
(21537)
金融(21537)
大学(21032)
经济研究(21011)
学学(19723)
财经(19265)
农业(17055)
(16955)
(15891)
问题(15438)
国际(15353)
技术(14951)
教育(14793)
世界(14755)
业经(13399)
技术经济(11063)
(10523)
统计(10146)
经济问题(9319)
经济管理(8788)
资源(8445)
共检索到31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哈继铭  
在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扩张经济的强烈冲动作用下,中国经济已明显过热且日益失衡。随着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出台,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有放缓但依然十分强劲。由于政府致力于区域平衡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外资流入,中国经济急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虽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抵御资本外逃的能力相对较强,持续的经济过热将导致产能过剩、通缩和资产价格调整。然而,近期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前景、中国对经济增长而不是中期稳定的偏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将在近期内继续为中国资产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晓  陈光磊  高菲  
本文通过对物价增长偏低、社会资金偏紧、总需求结构不合理等宏观数据的分析,认为2003年以来的经济过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宏观调控已经到位,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需要警惕的是宏观调控不能过犹不及断送增长周期。文章建议,为保持增长周期的持续,当前宏观调控必须尽快做出相应调整,以形成增加国内需求的新政策体系,确保国民经济在不发生紧缩的情况下持续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志刚  杨白冰  
2018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良好,经济逐步回暖。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民间投资显著回升,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稳中有升、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另一方面,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态势明显,经济景气指数不断向好,PMI指数保持在景气区间,消费者信心指数仍位于景气区间。总体上看,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长较高,下半年将有所下降,全年将呈现出"前高后低"趋势。本文据此提出下半年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展望。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厉克奥博  李冰  郭美新  陆琳  吴舒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简政放权,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反复过热;近几年来,国家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格局走向规范有序,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收缩效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应当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防止经济增速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若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高国民储蓄率、快速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人力资源等优势,我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重振消费增长、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望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如下态势:消费增速持续回落,汽车消费大幅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明显;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任务,失业率控制在目标区间内;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方面,外部冲击直接影响可控,但外资波动风险值得警惕;房地产投资数据上表现虚高,但实际投资也出现了下滑;股票市场尽管总体上升,但中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中国经济虽然短期内遇到下行压力,但仍充满潜力。建议国家出台一批实质性的政策措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提振信心、增加活力。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利用15年时间让目前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翻倍,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辉清  
一、上半年我国经济呈“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幅为7.9%。这一速度如果与去年同期进行纵向比较,应该说还有所不如,增幅约低0.3个百分点;但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用“一枝独秀”来描述,也丝毫不为过。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与去年同期基本相等的增长速度,这表明国内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一、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继续改善进入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经济增长趋快,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加快,物价涨幅加大。经济运行由快转热的趋向愈加明显。但经济平稳增长的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靳卫萍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略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由此导致投资放缓,消费亮点不多但整体趋稳。由于宏观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私人投资意愿趋弱,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且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企业成本高位运行挤占企业利润等,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各种因素判断,在"微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稳定。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中仍面临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体制、收入分配等多项改革任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1年,国内需求的较为强劲增长有效地抵消了外需大幅下调的影响,我国经济在加快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3%左右,这在世界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与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一起步入经济衰退形成鲜明对照。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我们认为,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与上年持平,如果国际形势好转,还会实现更高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培育内需快速稳定增长的新机制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宏观经济政策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减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陈大鹏  厉克奥博  吴舒钰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暴发,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投资、消费、贸易等均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同时,国际上不稳定因素增多,疫情持续蔓延,俄乌冲突难解,部分国家可能陷入粮食困境、能源困境和债务困境,美欧高通胀下持续加息可能伴随“硬着陆”风险,加之美国加大力度拉拢盟友谋求降低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甚至对中国实施围堵,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持续恶化风险。通过综合有效施策,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刘世锦  余斌  陈昌盛  李建伟  方晋  张立群  
:本文认为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显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不排除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波的可能。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本文一是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形势进行分析,基本结论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二是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对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进行初步判断,基本结论是:下半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仍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三是从CPI的月度走势、季度走势和分类别情况对上半年通货膨胀形势进行分析;四是从输入型、成本推动型压力角度和从抑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因素角度对下半年通货膨胀趋势进行初步判断,基本结论是:CPI涨幅有可能在6、7月份见顶,之后将逐步回落。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国斌  
谨慎把握宏观调控力度确保增长速度平稳回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三、四季度预测李国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今年上半年,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率继续向调控目标靠拢,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趋于缓解,这无疑将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