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4)
2023(5268)
2022(4672)
2021(4379)
2020(3779)
2019(8037)
2018(8086)
2017(15198)
2016(8276)
2015(9028)
2014(8466)
2013(7920)
2012(6996)
2011(6079)
2010(6197)
2009(5959)
2008(5656)
2007(4773)
2006(4146)
2005(3656)
作者
(20500)
(16936)
(16838)
(16216)
(10841)
(8143)
(7800)
(6555)
(6366)
(6146)
(5688)
(5668)
(5315)
(5236)
(5156)
(5134)
(5053)
(4981)
(4934)
(4583)
(4200)
(4058)
(4055)
(3885)
(3882)
(3758)
(3720)
(3678)
(3349)
(3345)
学科
(30077)
经济(30044)
管理(27342)
(23085)
(21087)
企业(21087)
方法(12764)
(12535)
数学(10901)
数学方法(10778)
(8176)
财务(8164)
财务管理(8142)
中国(8041)
企业财务(7729)
(7414)
(7348)
业经(6560)
地方(6307)
(5658)
(5547)
贸易(5543)
(5442)
银行(5434)
(5346)
理论(5259)
(5099)
(5066)
(4907)
金融(4906)
机构
学院(104520)
大学(101756)
(40205)
经济(39280)
管理(38779)
理学(33594)
理学院(33232)
管理学(32489)
管理学院(32322)
研究(32320)
中国(25920)
(22197)
(20646)
科学(19136)
财经(16974)
(15797)
(15421)
中心(15252)
(15206)
(14245)
研究所(14044)
业大(13844)
(13419)
师范(13289)
(12904)
北京(12635)
财经大学(12620)
经济学(12317)
(11753)
农业(11213)
基金
项目(69358)
科学(55140)
研究(52101)
基金(50319)
(43207)
国家(42832)
科学基金(37480)
社会(33386)
社会科(31580)
社会科学(31573)
(27894)
基金项目(26429)
教育(25026)
自然(24043)
自然科(23549)
自然科学(23544)
自然科学基金(23114)
(22957)
编号(21676)
资助(20684)
成果(17639)
重点(15738)
(15162)
课题(15115)
(14784)
(14395)
(13860)
项目编号(13740)
创新(13693)
(13481)
期刊
(46717)
经济(46717)
研究(31543)
中国(20514)
(19536)
管理(15218)
学报(14726)
科学(13669)
(13180)
教育(12765)
大学(11318)
学学(10811)
(10508)
金融(10508)
农业(9033)
经济研究(8941)
业经(8571)
财经(8477)
技术(8225)
(7261)
财会(5737)
商业(5557)
会计(5468)
问题(5429)
(4969)
(4797)
现代(4600)
(4587)
理论(4439)
统计(4379)
共检索到155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建荣  
起始于80年代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逐步将一部分经济决策权移交给地方政府,从投资决策权下放、中央计划管理物资品种的减少到中央与地方共享的财政与税收体制,走过了一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与利益调整的“此消彼长”的改革道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体制的改革直接刺激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权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也出现了所谓的“诸侯经济”现象。鉴于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权限的不断扩大及其“诸侯经济”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中央政府从90年代起就开始了中央权力再集中的尝试。此文主要探讨与分析地方政府对这种尝试的态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调整将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产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近年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中央尽管总体上保持了强有力的控制,但某些政策被地方变相地抵制也是时而可见。理论上中央强有力的控制与此形成了悖论,中央亦可以采取分而治之及惩罚典型的方式抵消地方的反对,但惩罚本身的信息含义也是"双刃剑",大量惩罚反而会使地方形成政策失去执行力的共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娄文龙  胡象明  
近年中央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了数轮宏观调控,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住房市场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博弈关系,该文首先构建了宏观调控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中博弈模型,并以新公共管理为分析框架探讨地方政府选择的博弈策略,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地方政府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同时中央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少俊  
200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的过热。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投资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不择手段地招商引资,积极支持地方企业加快发展。地方政府热衷争投资、上项目的原因首先是政绩观的导向;其次是现行政治经济体制导致政府职能错位,行使职能缺乏监督。同时,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从长期看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解决GDP崇拜问题;中期任务是深化改革,建立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和体制;近期则必须加强监督,加大中央的管理力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黎明  
十年改革,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是,也出现许多问题: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社会腐败现象加重,收入不公、机会不均等状况有所恶化。专家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我们对改革发动后可能出现的经济运行和调控机制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某些原有机制在当前不可取代的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米建国  
近年来,围绕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所引发的讨论异常热烈,关于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宏观、微观效应的评估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04年以来的税收收入增长势头更加引人关注。为了更理性地分析中国税收收入的形势、更科学地评估中国税收收入同宏观经济形势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有关中国税收问题的决策提供更理性、更科学的依据,在2003年召开“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2003/2004”的基础上,2005年1月9日,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广东省税务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2004/2005”,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以及与会的其他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涛舟  
论加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与地方利益制约林涛舟近几年来,我们虽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但进展缓慢,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这与社会经济利益错位,地方利益格局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地方利益格局已成为中央宏观调控的障碍,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乃是实现宏观调控的关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值得决策部门关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攀比效应可以解释博弈的内在形成机理。博弈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当前博弈失序之矫正的关键在于加快制度创新,强化监管力度;加强预期研究,打造诚信政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苏剑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建议采取大规模的扩张性政策,而是建议采取以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的定向"微刺激"政策体系,既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又尽可能促进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怀宇  张宗成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差分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宏观调控背景下汇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与股价之间先后经历了显著的正向变动关系与反向变动关系,二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只在短期内汇率是A股价格波动的Granger原因。宏观调控对利率、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等三大联系渠道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一个亟待人们去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国家计划,由于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完成市场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张承惠   张永生  
自1993年年中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中国经济避免了1992年大起之后随即发生大落的危险,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比以往的历次调整都要成功得多,成熟得多。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予以进一步完善。主要是:第一,宏观调控力度时紧时松。自去年年中加强宏观调控以来,虽然从总体上采取的是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总量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长才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隐性失业的基础上得出:总失业率(登记失业率与隐性失业率之和)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奥肯关系,即由于宏观调控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总失业率实际上在以较高的速度下降。由于总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这种稳定的关系,因此总失业率可以做为一个内生变量进入笔者根据泰勒模型改造的宏观调控模型。本文暗示的政策建议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会使隐性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一个临界值,之后才会使登记失业率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稳增长。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结构性调整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调整政策转向功能性的调整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在富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上的博弈色彩越来越浓,中央政府"地根"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均衡有序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其决策是符合全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但是,作为具有"经济人"思维的地方政府,也有与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的地方。研究发现,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中的投机行为不可能百分之百查处,加之官员任期存在阶段性,现有的成本收益布局决定了地方政府会在土地调控中采取欺骗行为,造成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梗阻。制度创新、GPS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改变成本收益布局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投机行为,增强中央宏观调控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