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7)
2023(5015)
2022(4144)
2021(3593)
2020(3087)
2019(6791)
2018(6742)
2017(12937)
2016(6910)
2015(7744)
2014(7703)
2013(7655)
2012(7668)
2011(7005)
2010(7369)
2009(6776)
2008(6635)
2007(6124)
2006(5686)
2005(5436)
作者
(20175)
(16947)
(16938)
(16279)
(10975)
(7953)
(7644)
(6545)
(6507)
(6155)
(6151)
(5641)
(5548)
(5477)
(5396)
(5154)
(4969)
(4867)
(4722)
(4530)
(4444)
(4133)
(4059)
(3982)
(3929)
(3801)
(3729)
(3367)
(3362)
(3230)
学科
(55481)
经济(55453)
管理(22281)
(16945)
方法(15303)
地方(15204)
(14298)
企业(14298)
数学(13627)
数学方法(13554)
地方经济(11761)
中国(10692)
(10414)
(8834)
业经(8646)
(7652)
(7127)
(6651)
金融(6651)
经济学(6551)
环境(6432)
(6396)
财务(6390)
财务管理(6375)
(6300)
银行(6296)
(6191)
企业财务(6069)
(5987)
(5533)
机构
大学(104991)
学院(104164)
(56703)
经济(55698)
研究(40085)
管理(36209)
中国(31950)
理学(30034)
理学院(29677)
管理学(29258)
管理学院(29057)
(25749)
(22150)
科学(21123)
(20147)
财经(19732)
经济学(19621)
中心(17826)
(17820)
研究所(17796)
经济学院(17286)
(16522)
财经大学(14465)
北京(14353)
(13993)
(13192)
(12720)
(12585)
师范(12480)
科学院(12171)
基金
项目(61577)
科学(48916)
基金(45883)
研究(45513)
(39336)
国家(39041)
科学基金(33527)
社会(32115)
社会科(30536)
社会科学(30528)
基金项目(23665)
(23018)
教育(19999)
自然(19627)
自然科(19160)
自然科学(19156)
资助(19155)
自然科学基金(18812)
(18677)
编号(16716)
(14551)
成果(14238)
(14174)
重点(14133)
国家社会(14039)
(13751)
经济(13634)
教育部(12626)
人文(12360)
发展(12353)
期刊
(72923)
经济(72923)
研究(38451)
中国(22200)
(21769)
管理(16300)
学报(13893)
经济研究(13117)
科学(12992)
(12409)
金融(12409)
(11858)
财经(11601)
大学(11373)
学学(10908)
(10216)
技术(9560)
问题(9179)
业经(8455)
农业(7720)
技术经济(7178)
教育(7073)
(6944)
世界(6576)
统计(6271)
国际(6259)
经济问题(5838)
经济管理(5671)
(5169)
改革(5099)
共检索到17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敏  朱砚  
改革10年来,与以往相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经济立法工作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经济立法工作离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相当距离。这不仅表现在立法数景还不多,质量还有待提高,而且更直接表现在:社会经济关系的许多方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而变化或新形成的主要的宏观经济关系还缺乏法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建新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中呈现出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所引起的一些现象,在其他国家极少或未曾出现,既往的经济理论已难以解释。面对这种情况,不做任何创新沿用现有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文章对宏观调控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中国宏观调控效果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的假设条件进行修正,通过短期供给不足和长期要素匮乏论指出需求管理通常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并提出一些避免经济陷入滞胀的办法。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何廷栋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要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这不仅给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使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呢?这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意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若干问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逄锦聚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本文就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与大家讨论。一、关于高速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守业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与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杨守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大局。(一)充分认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所谓宏观经济调控,就是以政府为调控主体,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多宏  
2008年爆发的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放缓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式不断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经验不断丰富。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对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资源消耗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不确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刘子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宏观治理的新理念与新方式。本文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转变与升华的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探究这种转变的时机把握、能力跃升和体系创新,为我国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对策建议。新体系优化了政策目标:长期目标由速度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调控范围由点目标放大至区间目标、调控方式从总量调控精细化到结构调控、调控力度由"大水漫灌"式优化至精准调控;明确了各项政策的任务分工:强调了六项子类政策间的交互作用与下一阶段产业政策的核心地位;提升了政策间的协同作用:确保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与时间一致性,并进一步保证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协调平衡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舒忭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始终是摆在全国、全党和全体经济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则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既要明确调控的方向,又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最近,由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出版的郑家亨同志的新著《宏观经济调控与统计》一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