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0)
2023(7373)
2022(6449)
2021(5814)
2020(5001)
2019(11891)
2018(11172)
2017(20236)
2016(10622)
2015(12038)
2014(11912)
2013(11988)
2012(11546)
2011(10659)
2010(11020)
2009(10516)
2008(10346)
2007(8982)
2006(8399)
2005(7845)
作者
(31303)
(26660)
(26196)
(25215)
(17017)
(12790)
(12029)
(10341)
(10082)
(9583)
(9217)
(8752)
(8706)
(8525)
(8209)
(8027)
(7676)
(7613)
(7468)
(7392)
(6873)
(6458)
(6423)
(6173)
(6039)
(5895)
(5782)
(5640)
(5482)
(5105)
学科
(71677)
经济(71636)
管理(34399)
(29132)
(26107)
企业(26107)
方法(23037)
数学(20248)
数学方法(20006)
地方(17914)
中国(15040)
(14404)
地方经济(12756)
(12421)
业经(12116)
(10797)
(10538)
(8966)
财务(8943)
财务管理(8921)
(8540)
(8506)
企业财务(8499)
(8450)
环境(8407)
(8306)
金融(8306)
(7782)
(7775)
银行(7766)
机构
大学(159610)
学院(156930)
(77180)
经济(75744)
研究(60711)
管理(59427)
理学(50186)
理学院(49586)
管理学(48806)
管理学院(48495)
中国(47209)
(35326)
(34668)
科学(33591)
(30707)
研究所(27367)
中心(27062)
财经(26883)
经济学(24361)
(24331)
(24289)
(22584)
北京(22418)
(21768)
经济学院(21430)
(20662)
师范(20512)
业大(19893)
财经大学(19688)
(18951)
基金
项目(98302)
科学(78265)
基金(72510)
研究(71776)
(62868)
国家(62383)
科学基金(53621)
社会(48704)
社会科(46235)
社会科学(46220)
(37652)
基金项目(37647)
自然(32938)
教育(32479)
自然科(32189)
自然科学(32181)
自然科学基金(31569)
(31286)
资助(30045)
编号(26905)
重点(22802)
(22376)
成果(22357)
(22031)
国家社会(20758)
(19818)
课题(19690)
教育部(19504)
人文(18794)
创新(18649)
期刊
(94075)
经济(94075)
研究(55284)
中国(36248)
(30227)
管理(25047)
学报(22205)
科学(21774)
(19385)
大学(17545)
经济研究(16415)
学学(16299)
(15573)
金融(15573)
技术(15112)
教育(14823)
财经(14718)
农业(12921)
(12900)
业经(11509)
问题(11491)
技术经济(10259)
统计(9982)
(9936)
国际(9074)
世界(9009)
(8991)
(8083)
决策(8035)
会计(7762)
共检索到263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斌  郁方  
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是各国政府的一个中心职能,其目的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维持经济总量大体平衡,从而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客观评价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绩效有助于政策当局反思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适当行为,不断改进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在本文中,我们忽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内部构成,视其为一个整体,基于政策当局的损失函数,设计了一个新的模型框架,对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进行数量评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志远  
新时期的宏观经济调控面对的挑战,既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影响,又来自内部新旧体制的很多矛盾冲突。鉴于2003-2004宏观调控措施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本文就2005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丛明  
2006年1月14日,由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这是自2004年以来举办的第三届专家分析会。与会专家回顾了“十五”时期税收收入增长的情况,对2005年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特点及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围绕着“十一五”时期税制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讨论,提出应从战略高度考虑,建立一个有利于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将税收改革法制化、科学化提到日程上来。以下是根据记录整理的专家发言摘要,特此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晓  陈光磊  高菲  
本文通过对物价增长偏低、社会资金偏紧、总需求结构不合理等宏观数据的分析,认为2003年以来的经济过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宏观调控已经到位,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需要警惕的是宏观调控不能过犹不及断送增长周期。文章建议,为保持增长周期的持续,当前宏观调控必须尽快做出相应调整,以形成增加国内需求的新政策体系,确保国民经济在不发生紧缩的情况下持续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文彬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出台,人民币在从固定汇率制向管理浮动汇率制的转变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以此为背景,本文深入比较了我国与20年前境况似乎与我国目前相似的日本之间在宏观经济环境上的差异,指出在升值的外贸压力成因、资本流动性、产融结构及宏观经济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着眼点等四方面两国都存在本质差异,因此20年前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的经济泡沫化分析不适用于我国。文章最后简要探讨了化解本币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若干政策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杰  
本文基于政策损失函数设计了一个新的模型框架,建立了一个不包含预期通货膨胀的反映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之间关系的模型,并使用可变参数模型分析产出缺口与通胀缺口的动态关联性,同时评价了1985-2005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通胀缺口对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除了1985、1986两年为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表明通胀缺口的降低有助于抚平产出缺口;(2)通胀缺口对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呈现"凸型"变动模式,并且已经过了波动的顶峰,出现显著下降并逐渐稳定的趋势,这种稳定的趋势有助于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稳定物价目标;(3)宏观经济调控执行绩效在1996年前较差,在1996年后得到了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乌家培  凌晓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这一机制将介于纯粹的计划机制与完全的市场机制之间,具有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特点。于是,新机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具有传统体制下所不具有的新的内容。本文将对传统机制下与新机制下两种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并提出对新机制下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淳  
《宏观经济调控》评介肖淳在我国当前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正在创建,而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显得越来越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一书,适时地赶上了时代的需要,也适应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洪,特为该书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耀华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朱耀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金融监管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范式调整、资本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讨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晓陆  
本文通过对有关货币政策以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和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调控经济的发展。文中分析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楷弛  
本文以剑桥增长公式和收入支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企业行为模式和货币银行体系的融资约束如何决定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论证了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宏观变量可能存在数个不同的稳定增长状态,其中一些是"刀锋增长路径",另一些则是经济长期收敛的对象,当前的投资资产比决定未来趋向于其中哪一个,而利息率、储蓄率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可以改变这些稳定增长状态。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给出了本模型的政策含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志刚  高虹  
以经济主体的跨期最优化和市场一般均衡为基础,"微观化"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趋势。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统一,该方法为宏观经济变量在稳态周围的周期性波动提供了解释。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挑战了主流宏观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宏观经济学理论范式在危机前后发生改变。转型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并不适用于DSGE的分析框架,更多地应该从制度层面和结构层面对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特征和长期增长趋势进行研究。随着经济逐步趋近一般均衡状态,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应构建统一的框架以解释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周期性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