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1)
- 2023(6660)
- 2022(5524)
- 2021(4883)
- 2020(3933)
- 2019(8959)
- 2018(8708)
- 2017(17335)
- 2016(9208)
- 2015(10282)
- 2014(10396)
- 2013(10194)
- 2012(10056)
- 2011(9391)
- 2010(9996)
- 2009(9411)
- 2008(9165)
- 2007(8408)
- 2006(7993)
- 2005(7517)
- 学科
- 济(63197)
- 经济(63157)
- 管理(27427)
- 业(22764)
- 企(17726)
- 企业(17726)
- 地方(17359)
- 方法(17295)
- 数学(15481)
- 数学方法(15310)
- 中国(13803)
- 地方经济(12538)
- 农(12201)
- 业经(10665)
- 财(10482)
- 学(10274)
- 策(9560)
- 制(9275)
- 农业(8132)
- 贸(8024)
- 贸易(8019)
- 融(8007)
- 金融(8007)
- 环境(7961)
- 银(7747)
- 银行(7745)
- 易(7712)
- 及其(7676)
- 行(7568)
- 经济学(7362)
- 机构
- 学院(142846)
- 大学(140668)
- 济(74986)
- 经济(73574)
- 研究(53740)
- 管理(52479)
- 理学(43939)
- 理学院(43469)
- 管理学(42881)
- 管理学院(42588)
- 中国(41210)
- 财(33849)
- 京(28814)
- 科学(27993)
- 所(26601)
- 财经(25882)
- 经济学(24653)
- 研究所(23566)
- 中心(23492)
- 经(23334)
- 江(22818)
- 经济学院(21759)
- 院(18908)
- 范(18841)
- 师范(18764)
- 北京(18761)
- 财经大学(18735)
- 农(17788)
- 州(17490)
- 科学院(15800)
- 基金
- 项目(83516)
- 科学(67036)
- 研究(65060)
- 基金(61134)
- 家(51269)
- 国家(50827)
- 社会(44108)
- 科学基金(43923)
- 社会科(41873)
- 社会科学(41865)
- 省(31665)
- 基金项目(30420)
- 教育(29288)
- 资助(26247)
- 划(26086)
- 编号(25833)
- 自然(25313)
- 自然科(24680)
- 自然科学(24675)
- 自然科学基金(24234)
- 成果(22340)
- 发(20142)
- 部(19135)
- 课题(18917)
- 重点(18781)
- 国家社会(18416)
- 发展(17515)
- 展(17256)
- 性(17137)
- 教育部(16998)
共检索到234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巧明 胡海鸥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逐渐引发为全球经济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外部性冲击,同时,又面临着国内发展与改革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认真探讨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不均衡性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栋
本文认为, 我国当前的低水平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效需求不足、结构矛盾突出以及体制、政策的影响。这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但我国仍存在支持需求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目前要解决低水平均衡问题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 1) 适当实施向供应方面倾斜的政策; (2 ) 继续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 ) 更加明确地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 4)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采取重点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政策稳定消费者预期, 增加消费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晶 陈志勇
文章以开放式经济为背景,对促进经济均衡的宏观政策搭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米德冲突理论,说明宏观政策搭配的必要性;其次,引用丁伯根政策模型,并结合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特点,对宏观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失衡问题提供政策依据;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增加工资性收入、结构性减税、扩大财政民生性支出、提高资源租金和国有企业收益上缴比例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彬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建立包含资本项目部分管制、汇率不完全传导和工资价格粘性等符合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模型框架,详细考察资本项目开放、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强资本项目或汇率管制能够减少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总体上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适度的资本项目与汇率管制在当前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考虑到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我国应当保持适当的资本项目管制,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同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及早调整至合理的均衡区间,通过主动扩大双向浮动区间,改变升值预期,有效缓解和应对未来美元波动带来的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清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投资对宏观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本文认为国际投资的影响可以用对外投资依存度来反映。在此基础上,作者回顾了对外投资双向流动的四个阶段以及西方国家的经验,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具体剖析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存结构、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平衡的正负效应以及外资与内资相互替代的可行性,明确指出对外投资双向流动的非对称性,进而分析了理论模型与我国经济现象背离的潜在原因,对外投资的严重不对称对我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形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压力,以及由于生产结构的升级落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而面临经济大调整等问题。本文的政策含义就是我国今后应逐步弱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弥补国内...
关键词:
对外投资依存度 宏观经济均衡 直接投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怀鎏
市场经济条件下 ,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 ,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 ,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它使总量波动的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 ,使市场机制对总量平衡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削弱 ,使现实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失衡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形态 ,使政府宏观调控的操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 ,应更新对总量失衡状态的理解 ,重视总量均衡区间及其影响 ,对区间内总量失衡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调节成本 总量均衡区间 总供求 总量失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侯风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巍 金英姬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不仅存在经济均衡状态的总量问题,还存在经济过程的方向性问题。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的实质应该是所包含的微观状态数最多、出现几率最大的一种状态,为此给出初步的宏观经济状态函数,用状态量的变化表征过程量,论证了四部门情况下,存在经济过程的方向性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必要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经济的非均衡从总体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另一种是供给小于需求。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估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出现了过剩;另一种则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有效供给不足的阶段。对此,笔者认为要做些具体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志红
我国出口下滑 ,对经济的拉动力在减弱 ,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出口因素的分析 ,研究在短期内 ,消除制约我国出口增长瓶颈因素的有效措施及如何把握现阶段我国出口政策的关键点。同时说明了如果能辩证地看待我国外贸出口的波动问题 ,那么我们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张守一
王成璋等教授撰写的《中国宏观经济非均衡分析》专著,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与计量分析并举。我们知道,非均衡经济学分为理论与计量两个方面,国内外有人专门研究理论,有人专门研究计量,而这本专著,前3章以研究非均衡经济理论和非均衡计量理论为主,后3章以设定非均衡计量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丛明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经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