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8)
2023(4800)
2022(3880)
2021(3305)
2020(2673)
2019(6036)
2018(5875)
2017(11231)
2016(5862)
2015(6693)
2014(6605)
2013(6649)
2012(6592)
2011(6256)
2010(6368)
2009(6167)
2008(5764)
2007(5230)
2006(5031)
2005(4770)
作者
(18078)
(15219)
(15211)
(14610)
(9809)
(7175)
(6820)
(5904)
(5884)
(5544)
(5433)
(5029)
(4958)
(4912)
(4824)
(4762)
(4495)
(4350)
(4257)
(3952)
(3926)
(3707)
(3673)
(3599)
(3540)
(3474)
(3209)
(3075)
(3005)
(2944)
学科
(54636)
经济(54607)
方法(15732)
管理(15169)
地方(14809)
数学(14342)
数学方法(14291)
地方经济(11642)
(10649)
中国(10256)
(8538)
(8222)
企业(8222)
业经(7867)
(6813)
经济学(6456)
(6022)
金融(6022)
环境(5861)
(5333)
(5281)
(5127)
产业(5125)
(4960)
(4954)
银行(4942)
(4875)
(4867)
(4713)
贸易(4710)
机构
大学(96012)
学院(95484)
(54911)
经济(54069)
研究(37429)
管理(33046)
中国(28307)
理学(28023)
理学院(27708)
管理学(27290)
管理学院(27120)
(22070)
科学(19974)
经济学(19512)
(19313)
(18799)
财经(17773)
经济学院(17255)
研究所(16838)
(16134)
中心(15890)
(14361)
财经大学(13139)
(12955)
(12475)
北京(12404)
科学院(11763)
(11735)
师范(11661)
业大(11266)
基金
项目(58003)
科学(46380)
基金(43730)
研究(41739)
(37630)
国家(37380)
科学基金(32112)
社会(30453)
社会科(29008)
社会科学(29001)
基金项目(22126)
(21622)
资助(18672)
自然(18569)
教育(18172)
自然科(18161)
自然科学(18158)
自然科学基金(17833)
(17582)
编号(14830)
(13830)
国家社会(13680)
(13435)
经济(13326)
(13070)
重点(13065)
成果(12073)
发展(11800)
(11650)
教育部(11639)
期刊
(67517)
经济(67517)
研究(34409)
中国(18749)
(16009)
管理(14118)
学报(12768)
经济研究(12629)
科学(12217)
(11200)
财经(10315)
(10281)
金融(10281)
大学(10058)
学学(9804)
(9096)
问题(8613)
技术(8492)
业经(7744)
农业(7314)
统计(7200)
技术经济(6985)
世界(6239)
(6080)
(5995)
决策(5673)
国际(5545)
经济问题(5486)
经济学(5237)
经济管理(5039)
共检索到155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进  
目前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争论很多,而且分析一般都基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前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这必然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成因,首先要明确历次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期。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熟的四种方法,分别是线形趋势法、H-P滤波法、Band-Pass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对我国1952—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了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之后的统计数据,分别估计出了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过的经济波动周期的起止时间。通过对这四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经过相互验证,笔者估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进一步分析历次宏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敏  王月  
本文使用存货周期理论解释2008年9月份以来的宏观经济急剧下滑,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降伴随了剧烈的存货调整因素。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企业存货水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在经济景气转换阶段,企业存货水平的波动会明显加大,成为加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在2008年9月以来的本轮存货调整中,除需求变化引发的存货调整冲击外,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也从供给面增大了本轮存货调整的冲击,对上游重工业生产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黎  张红伟  
文章通过建立VAR与VEC模型,对信贷周期、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则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信贷周期在长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均存在正面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海红  
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发生了资产处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别检验在不同生命周期下,影响企业处置资产的宏观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经济波动能够显著影响资产处置水平,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处置资产的行为;进一步区分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发现经济收缩期的上市公司,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资产处置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是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行为传导机制的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海红  
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发生了资产处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别检验在不同生命周期下,影响企业处置资产的宏观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经济波动能够显著影响资产处置水平,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处置资产的行为;进一步区分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发现经济收缩期的上市公司,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资产处置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是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行为传导机制的有益探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婵婵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伍戈  
在探讨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前提下,阐明了经济周期波动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问题。最后指出,当前应当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周期的变动,积极拓宽宏观政策分析的国际视角,并努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扩大内需的步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亚楠  
本文利用2000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研究了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并且具有周期性与投机的特点,这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挑战。但同时,短期跨境资本依然可以填补我国某些企业部门的资金缺口,对产出增长的作用不能忽视。有效管理短期跨境资本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取得开放红利的关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亚楠  
本文利用2000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研究了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并且具有周期性与投机的特点,这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挑战。但同时,短期跨境资本依然可以填补我国某些企业部门的资金缺口,对产出增长的作用不能忽视。有效管理短期跨境资本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取得开放红利的关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新  
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历史数据出发,定量地描述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从而得出宏观经济增长的规律性及其政策含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本文认为,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周期中的超常波动并缓和常规波动。为此,国家应当自觉掌握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文章讨论经济周期基本概念后,对建国以来40余年中的经济周期作了实证考察,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对我国经济周期形成的机理提出了综合性的分析和分阶段的表述。认为改革以来经济周期的发生机理已经变化为决策色彩有所消退、体制因素仍然不可忽视、再生产投资节律因素大为显化的新式多因素组合周期,其现象形态与市场经济下的通例起于靠拢;并考察了世界上它国经济周期因素对我国的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包括实施积极合理的宏观调控,在总量调节上与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轶群  
经济不确定性是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探讨了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大部分,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贡献最大;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冲击均具有长期性,其中,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以负向冲击为主,而技术进步和劳动供给的冲击与此相反。此外,消费习惯形成仅在短期内可以弱化外生变量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消费习惯形成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吕朝凤  
本文应用H-P滤波法对G20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9年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基本具有同周期性,G20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具有可行性。在1999年G20协调机制运行前后,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G20协调机制有利于成员国缓和经济波动和促进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发现,结论对中国同样适用,这表明,G20协调机制的运行有利于缓和我国经济的波动程度、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雪飞  
有别于传统信贷需求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路径,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从信贷供给的角度分析基于银行资本渠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以中国2000—2011年季度数据估计及模拟发现,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升级,银行资本约束上升增大了各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复苏期不宜过早地执行巴塞尔协议III,需分阶段渐进实施资本监管,必要时需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银行注入资本,以减缓这种金融加速器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  
构建基于微观主体行为决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在充分刻画各部门行为基础上通过数据模拟试验,综合分析全国范围内征收房产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产税全面开征在长期内可以有效降低房价,但同时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房产税税率的上升,社会总产出、居民消费、房地产商的消费支出、房屋存量、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政府房地产相关税收减少,税基萎缩也会加大财政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