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7)
2023(13388)
2022(11102)
2021(9870)
2020(8622)
2019(19692)
2018(19435)
2017(38214)
2016(20602)
2015(23091)
2014(23001)
2013(23417)
2012(22078)
2011(19826)
2010(20354)
2009(19458)
2008(19555)
2007(17823)
2006(15910)
2005(14898)
作者
(61215)
(51534)
(51219)
(48744)
(32948)
(24339)
(23430)
(20023)
(19219)
(18464)
(17694)
(17065)
(16629)
(16358)
(16023)
(15840)
(15302)
(15258)
(14999)
(14695)
(12890)
(12759)
(12498)
(11737)
(11625)
(11486)
(11399)
(11266)
(10262)
(10199)
学科
(115270)
经济(115163)
(84743)
(75483)
企业(75483)
管理(73011)
方法(45878)
数学(37049)
数学方法(36817)
业经(30921)
(30076)
(29707)
中国(24522)
地方(23298)
(21403)
财务(21382)
财务管理(21352)
农业(21150)
(20653)
企业财务(20233)
(18439)
(17884)
技术(17664)
(17625)
贸易(17617)
(17049)
(15930)
理论(15777)
(15650)
(15386)
机构
学院(313229)
大学(310022)
(145417)
经济(142706)
管理(123741)
理学(105651)
理学院(104593)
研究(103869)
管理学(103206)
管理学院(102610)
中国(82135)
(65311)
(64198)
科学(60634)
(53349)
(53018)
财经(51888)
(49220)
研究所(47796)
中心(47402)
(46901)
经济学(45688)
业大(43815)
农业(41673)
经济学院(41092)
北京(40533)
(38075)
财经大学(37946)
(36615)
(36341)
基金
项目(196274)
科学(155841)
研究(144230)
基金(144087)
(123865)
国家(122773)
科学基金(106625)
社会(95142)
社会科(90228)
社会科学(90202)
(77181)
基金项目(76038)
自然(67007)
自然科(65496)
自然科学(65476)
自然科学基金(64404)
教育(63945)
(62762)
资助(58919)
编号(57682)
成果(46241)
(43733)
(43723)
重点(43714)
(42953)
(41047)
国家社会(39716)
创新(39490)
课题(38341)
教育部(37754)
期刊
(170865)
经济(170865)
研究(93882)
中国(58760)
(54521)
管理(49661)
(48610)
学报(43783)
科学(41964)
大学(33593)
农业(32651)
学学(32008)
(30000)
金融(30000)
技术(28599)
经济研究(27749)
财经(27488)
业经(27342)
(23897)
问题(22221)
教育(21532)
技术经济(20199)
(19549)
(17421)
世界(16682)
统计(16355)
商业(16205)
现代(15501)
(15028)
国际(14677)
共检索到47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方远平  杨伟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变化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为深入揭示宏观经济波动指标与服务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统计数据,运用Moore结构变化值、HP滤波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定量方法,系统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服务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其影响是中期的,并不具有短期和长期影响。服务业结构变动主要来源于服务业内部增长率的波动。运用VAR模型分析表明,服务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迎君  
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密切。目前,对服务业发展能否缓和宏观经济波动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在定性分析前提下,采用1978-200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用HP滤波法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波动性大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服务业的相对波动性是国民经济的1.2258倍。即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稳定,相反会加剧经济波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珂英  张鸿武  
在对国内外存货投资与经济波动相关文献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国的存货/销售额比率及存货投资与中国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存货/销售额比率的逆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并体现出一定的持久性;就长期而言,存货投资的顺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就短期来讲,存货投资与经济波动的规律性并不存在。作为政策参考,建议采取存货/销售额比率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参考指标,并密切跟踪存货投资的顺周期性特征的未来表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丹鹭  
为了研究服务业在烫平宏观经济波动中的作用,我们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投入要素的服务业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运用我国1978-2009年的年度数据,验证了服务业所具有的稳定器功能,即就业的强稳定性和产出的弱稳定性。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趋强,服务业自身的稳定性具有动态的自我强化性。在结构上,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当宏观经济稳定性弱时,服务业的发展加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强时,则它增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分析还表明,服务业稳定总就业的幅度比制造业要小。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情所致,即制造业在现阶段依旧是我国维持就业稳定的主要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薪燕  
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势必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在国外宏观经济和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通货膨胀率、贷款利率、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增长率、股市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银行贷款增长率等变量作为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自变量,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结合我国企业特有的资本结构特征,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多个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因素确实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因企业自身或宏观经济变动存在滞后性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刘韵婷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支出法和生产法GDP核算下,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熨平"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是以支出法还是生产法来衡量GDP,经济结构调整都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有限的"熨平效应"。(2)结构调整之所以对宏观经济的"熨平"作用有限,是因为中国自1986年以来的结构调整方向有一定偏差。(3)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较强。(4)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需要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提高波动性小的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占GDP的比重,同时减少波动性大的第二产业中各行业占GDP的比重,控制第二产业内部高波动性行业的发展速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徐栋  宇文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彬  
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是分析市场经济社会总量失衡问题及客观经济波动问题的重要工具,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AD—AS模型原理在近年我国经济理论分析中已获初步应用。本文根据AD—AS模型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修改和补充的基础上建立的AD—AS动态仿真模型,将一般的AD—AS几何图形模型转换成为能够实际运算的代数方程模型。并利用它对我国改革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轨迹进行了历史仿真检验和未来运行动态模拟分析。在将AD—AS模型实用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士春  
After examining some key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of China by Hodrick-Prescott filter,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from 1952 to 2002,Especially about the reform era.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with China at the end of sample are relatively declining of investment and absolutely drop of price level.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敏  王月  
本文使用存货周期理论解释2008年9月份以来的宏观经济急剧下滑,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降伴随了剧烈的存货调整因素。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企业存货水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在经济景气转换阶段,企业存货水平的波动会明显加大,成为加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在2008年9月以来的本轮存货调整中,除需求变化引发的存货调整冲击外,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也从供给面增大了本轮存货调整的冲击,对上游重工业生产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建浩  王美今  
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增长时期?它起于何时?终于金融危机吗?后危机时代处于何种周期状态?本文利用条件马尔可夫模型首次对这些问题进行正式的经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以1995年第四季度为界,中国的经济周期从高波动与低波动交替出现的"活乱循环"时期,进入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大稳健"阶段。与美国因金融危机于2008年中断"大稳健"不同,中国的"大稳健"由于经济过热的累积在2006—2007年间中断,因金融危机负向冲击的叠加而重返,并迅速地于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低波动、高增长"的最优状态,后危机时代元年并未出现过热或二次探底等过度波动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赫  徐玲玲  许彬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引资的促进下,经济效率不断提高,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的稳定受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国内外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国际实际利率、外国需求、外汇汇率、投机资本等外部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国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消费与投资需求、净出口、技术以及劳动力等内部因素也深度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荣  李天德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对国民宏观经济和我国的FDI流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动与FDI流入量之间短期和长期内存在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宏观经济波动影响FDI流入量,但由于其它因素的干扰,该影响不十分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