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7)
- 2023(14273)
- 2022(12021)
- 2021(10874)
- 2020(9156)
- 2019(20901)
- 2018(20272)
- 2017(39119)
- 2016(21626)
- 2015(24054)
- 2014(23896)
- 2013(23713)
- 2012(22484)
- 2011(20672)
- 2010(20934)
- 2009(19554)
- 2008(19287)
- 2007(17698)
- 2006(15791)
- 2005(14322)
- 学科
- 济(106184)
- 经济(106094)
- 管理(60260)
- 业(56278)
- 企(44391)
- 企业(44391)
- 方法(42199)
- 数学(37795)
- 数学方法(37444)
- 农(25701)
- 中国(24983)
- 财(23219)
- 地方(22991)
- 学(21847)
- 业经(20280)
- 贸(18949)
- 贸易(18943)
- 易(18385)
- 制(17419)
- 农业(17115)
- 银(15020)
- 银行(14956)
- 融(14701)
- 金融(14699)
- 环境(14664)
- 地方经济(14379)
- 行(14294)
- 策(13522)
- 和(13513)
- 务(13422)
- 机构
- 学院(320444)
- 大学(320383)
- 济(143229)
- 经济(140429)
- 管理(118400)
- 研究(115021)
- 理学(101852)
- 理学院(100694)
- 管理学(98912)
- 管理学院(98339)
- 中国(86703)
- 科学(70937)
- 京(66291)
- 财(63131)
- 农(61764)
- 所(60277)
- 研究所(54987)
- 中心(52012)
- 业大(51012)
- 财经(50222)
- 江(49132)
- 农业(49131)
- 经济学(45524)
- 经(45517)
- 北京(41426)
- 经济学院(40956)
- 范(40537)
- 院(40172)
- 师范(40036)
- 州(38112)
- 基金
- 项目(210060)
- 科学(164252)
- 基金(152950)
- 研究(147398)
- 家(135572)
- 国家(134448)
- 科学基金(113340)
- 社会(95448)
- 社会科(90550)
- 社会科学(90518)
- 省(82087)
- 基金项目(80253)
- 自然(73955)
- 自然科(72272)
- 自然科学(72244)
- 自然科学基金(70994)
- 划(69609)
- 教育(67374)
- 资助(63277)
- 编号(57825)
- 重点(47854)
- 成果(47158)
- 部(46483)
- 发(46274)
- 创(43187)
- 科研(40733)
- 创新(40562)
- 课题(40509)
- 国家社会(39771)
- 计划(39560)
共检索到481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涛 张蕾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一轮宏观经济波动特征的分析,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已成为加剧宏观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名义汇率来解决顺差过大的思路受制于价格总水平调整幅度的局限,因为在影响我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因素中,劳动力价格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悬殊过大既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的一个主导性因素又是一个长期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的缩小这一差距。由此,决定了目前不可能采取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大幅升值的办法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问题。解决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向真实汇率回归问...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汇率政策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安
笔者采用SVAR方法实证1995年1月至2011年2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论证了汇率冲击的动态传导机制,得出了如下结论:人民币升值总体上不利于净出口和实际产出的增长,并导致在近期和将来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长,人民币的升值总体上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关键词:
汇率波动 SVAR 经济运行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树熙 肖庆宪
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当前国内若干热点变动的宏观经济因素变量对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点变动的中美利差水平、通货膨胀率差异水平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率与人民币升值幅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来看,利差水平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影响程度较大,而短期内,外汇储备因素和人民币汇率自身变动的前期信息对其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
人民币名义汇率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宁
文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1995Q1至2011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中央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国外需求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并不大,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3)消费需求对产出的影响最大,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将近70%,扩大内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S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文立 王文甫
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从国际经济的视角来研究数字人民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数字人民币流动性服务和资产服务特征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数字人民币发行、跨境使用的国际经济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人民币发行与跨境使用可以稳定由外生技术和政策冲击引起的本国经济波动,同时加强中外经济与金融联系,且主要是通过加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联系来实现。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限制差异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但对外国的数字人民币持有和净出口有较大影响。数字人民币的流动性越强,越能稳定本国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但可能会加剧国际经济波动。以上结论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分环节、分步骤、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试点,并注重对跨境使用限制的动态调整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芳 郑川辉 叶芳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实证分析国际贸易冲击、汇率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广义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需求冲击对中国GDP影响较大,波动周期长;中国GDP对欧元区需求冲击反应迅速,波动较小。而广义预测方差分解发现欧元区需求冲击对中国GDP波动的贡献率高于美国需求冲击。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净出口下降,从而使GDP下降,但GDP下降幅度小于净出口,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有效应对贸易冲击、汇率冲击的关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笔者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6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危机前更多地表现出国别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而危机后更多地表现出一致性,且主要在人民币贬值和"小幅"升值时才保持显著的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各经济体汇率政策目标变化所决定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赫 徐玲玲 许彬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一直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引资的促进下,经济效率不断提高,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的稳定受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国内外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国际实际利率、外国需求、外汇汇率、投机资本等外部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国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消费与投资需求、净出口、技术以及劳动力等内部因素也深度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傅红娟
本文从影响汇率变动因素的角度出发 ,着重探讨在不完全资本流动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汇率变动的作用 ,进而对人民币走势作一利弊分析 ,指出人民币走向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汇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万青
本文将主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货币与产出的相互因果关系来分析我国宏现经济波动中的货币因素:如果货币是产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否则货币是中性的;如果产出是货币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说明货币具有内生性,否则货币便不是内生的。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具有中性和内生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菁 赵邦宏
本文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我国货币供应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中性和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第一,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第二,存在托宾效应,但长期可能会加剧通胀压力;第三,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实体经济,货币内生性随时间推移增强。进一步提出我国现阶段应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同时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促使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杜晓蓉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了这两类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此理论框架进行实证,得出的结论是:市场预期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在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走强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活动、上一期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变动和2005年人民币新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在不同方向上改变了市场预期,从而间接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关键词:
市场预期 人民币升值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荣 李天德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对国民宏观经济和我国的FDI流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动与FDI流入量之间短期和长期内存在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宏观经济波动影响FDI流入量,但由于其它因素的干扰,该影响不十分显著。
关键词:
宏观经济 FDI流入量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晓莉
我国宏观经济过去20年间的一大特征就是高增长、高波动,但1996年后波动性有所减小。本文目的就在于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反映我国利率双轨制以及相应汇率制度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两个维度,用GMM模型实证估计了1987—2007年间以及1996年前后的反应函数,结果发现其可作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基准;同时管制利率在1996年以前有放大经济波动的效果,而1996年以后对产出表现出显著的逆周期调控特征,但央行利率调控效果因没有从管制利率有效传导到市场化利率而减弱。此外,我国管制和市场利率都对通胀反应不足,这使得通胀在我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白瑜 陈湛云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争论 ,对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进行剖析。指出人民币升值的信号是失真的 ,我国经济体制中有四个决定人民币价值的潜在因素。通过对四个潜在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在没有解决贸易结构、出口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FDI)政策等宏观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前 ,人民币升值是毫无意义的。最后文章提出了适用于近期和中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 升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